谜路清风

一路清风的灯谜博客
正文

[转]灯谜乱侃(leonz98)

(2010-09-04 05:08:20) 下一个

灯谜乱侃(leonz98)

引言:从歇后语说起
 
开着电扇聊天——说风凉话
判官玩魔术——鬼把戏
剃头匠发火——置之不理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肉丸子掉迸煤堆里——漆黑一团
三合板上雕花——刻薄
…………
…………
 
您可能要奇怪了,侃灯谜的文章,怎么一上来说的是歇后语?
 
诚然,灯谜和歇后语不是一码事。歇后语从大众生活而来,灯谜则完全是“玩弄”汉字。灯谜又称“文义谜”,主要是凭借汉字的一词多义性,曲解字义,来使题目(谜面)与答案(谜底)在词义上或在字形上能互相对应。
 
然而我举出这么多歇后语例子,是因为它们已经和灯谜很相似了。不信?试试把破折号后面的话盖住,把前面的话写成谜语:
 
判官玩魔术(猜三字俗语)
剃头匠发火(猜一成语)
三合板上雕花(猜二字形容词)
…………
 
灯谜和上面的几个歇后语,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改变了某些字的本来意义。比如,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这个“道”字在成语“头头是道”里面的意思是“道理”,但是在形容斑马脑袋时,意义却变成了“条纹”。又比如,“一团”的本来意思是“一片”,可是换一个意义就变成了“丸子、团子”。
 
改变汉字在句子中的本来意义,灯谜里有个专门术语叫做“别解”。“别解”是灯谜的灵魂所在,所有的灯谜,或多或少都需要曲解谜底的字义。举个例,“融四岁,能让梨”(猜五字口语),谜底是“不大有礼貌”,“大”字原义表示程度,改变意义之后,成了年龄大小的意思。本来是指人没什么礼貌,现在变成了“(年龄)不大,但很有礼貌”。由于一个字的意义改变,整句话就面目全非了。
 
再举个例子:指腹为婚(猜古文篇目一),谜底是《隆中对》。 “对”本来是“应对、对策”,现在成了小儿女配对,“隆”也曲解成了隆起的肚子。
 
其实“别解”我们并不陌生,一些脑筋急转弯和幽默笑话,也都有着“别解字义”的影子在:
 
——米的妈妈是什么?
——是花,因为花“生”米。
 
——太平洋的中间是什么?
——是“平”。“太平洋”的字义消失了,只表示“太平洋”这三个汉字。
……………………
 
看,我们对别解其实很熟悉吧?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马上就要进入这哈哈镜一般的灯谜王国了…………

一、会意谜
 
例子1:永远和平(打中国城市古称一)
例子2:满江红(打贵州地名一)
 
例子1的谜底是“长安”,2的谜底是“赤水”。借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先来熟悉一下灯谜的格式:
永远和平,这叫“谜面”,让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给出的信息,去找一个合适的答案。打中国城市古称一,这叫“谜目”,限定了思考的范围。答案一定是这个范围之内的词语。长安,这叫“谜底”,也就是谜语的答案。答案的获得,是根据谜面的信息,在谜目的范围之内思考、筛选而得的。
此外还有“谜格”,注明了谜底的一些特殊要求,比如需要调换字的顺序,或者需要读谐音,等等。
谜面、谜目、谜底、谜格,也分别简称面、目、底、格。
 
例子3:笼中鸟(三国人物一)关羽
例子4:孔子墓(地理名词)丘陵
 
会意谜,顾名思义,就是要理解谜面的整体意思去猜谜底,谜底只不过是谜面换一种说法而已。要猜会意谜,方法只有一个:做代换。比如例1的“永远”和“长”是时间上的近义代换,例子2的“江”和“水”是小概念范畴到相应大概念范畴的代换,例子3的“鸟”和“羽”属于事物特征上的同义代换,例子4的“孔子”和“丘”属于姓名的同义代换……这些代换,都是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的,比如说到“羽毛”,我们只能想到鸟类,而不会想到走兽,所以“羽”也就成了鸟的代名词了。又比如说到“江”,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水。
 
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学习会意谜解谜思路中的四种,分别是直接代换、反面扣合、联系上下文,以及问答法。
 
1.直接代换
 
谢绝参观(四字常用语)不同意见
谜底本来应该读作“不同、意见”,现在读作“不同意、见”,也就是谢绝参观了。这是灯谜的一个常用手法,叫做“顿读”,灯谜的很多趣味,就在于谜底顿读之后,变成了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意义,给人以错愕、幽默的感觉。
 
唐僧远行劫难多(地理用语)西经八十一度
经、度在谜底中是地理测量的用语,转到谜面上,变成了动词“游历、度过”。“八十一”照应谜面的“劫难(有多少)”。
 
少林武术(五字时间描述语)一刹那功夫
谜底顿读为“一刹、那功夫”。古寺又称古刹,所以用“一刹”来取代“少林”,属于小概念范畴到相应大概念范畴的代换。“功夫”从描述时间别解成了武功的意思。
 
好看、方便、牢固(国家名一)美利坚
把谜底的美、利、坚三个字单独拿出来,和谜面的三个形容词分别一一对应。
 
货物由沈阳发出(古装剧中四字常用语)奉天承运
沈阳,民国以前称“奉天”,所谓“奉系军阀”大家都知道。谜面到谜底,用了地名别称来进行代换。其他的地名、人名、物品名,也经常会看到类似这则谜的同义代换,比如“申”代“上海”, “李”代“太白”, “台”或“案”代“桌子”……
 
老婆孩子热炕头,胜过神仙满世游(时人)温家宝
温暖的家庭,向来是任何东西无法取代的。所谓“只羡鸳鸯不羡仙”,鸳鸯之外再加个招人疼的小乖乖,那是做玉皇大帝都不去的了。谜面到谜底并非逐词逐字的对应,而是把谜面整体意思概括成为“温家宝”三个字。这种会意手法叫“大拢意”。
 
2.反面扣合
 
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不念旧恶
反扣法就是要从谜面的反面意思去推想谜底。提倡读新书、好书,潜台词就是“不要念旧书、坏书”。
 
两强相遇勇者胜(五字医学名词)失血性休克
俗话说“血性男儿”,有血性的勇者,才能在狭路相逢的时候克敌制胜。谜底从反面来陈述这句话,就成了“没有血性,就别想赢”。
 
中华儿女不媚外(《岳阳楼记》一句)其喜洋洋者矣
谜底读作“其喜洋,洋者矣”。中国人不媚外,那就只有洋人喜欢洋人了。当然这里的“喜”和“媚”词义还是有区别的,一为中性,一为贬义,大家需要细辨。
 
 
3.联系上下文
 
“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无与伦比
我们都背过李白的《送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深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伦送行的情谊,谜底“无与‘伦’比”恰如其分。在碰到类似的引用诗词、典故的灯谜时,我们需要注意谜面提到或暗示的人物,还有作者姓、名、字、号等,可能会出现在谜底中。
 
“洋装虽然穿在身”(四字机构简称)外服中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谜面利用了歌词的上下文联系,只点出前半句来,依靠“虽然……依然”的转折语气,使后半句不言自明。身处海外的我们,读了这则谜,是否也会多少有些感触呢?
 
 “东风不与周郎便”(聊斋篇目二)乔女、姐妹易嫁
谜面出自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锁二乔”是“东风不与周郎便”的直接结果,只要联想下一句诗,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从这首诗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谜:
“自将磨洗认前朝”(五字军事史名词)核武器时代
本句说的是诗人在泥沙中捡到了折断的铁戟,于是打磨清洗一下,以辨认这武器从前所属的朝代。从谜面我们不难会意:“自将磨洗认前朝”的目的就是为了“辨认核实武器的年代”。单单一个“核”字的意义变化,竟能把谜底解释得和原来完全不同,灯谜的巧妙,尽现于此。
 
“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常用成语)一毛不拔
为了解答这则谜,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谜面讲的是谁、在干什么。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广为人知的典故:曹操接受了王允的七星宝刀,准备趁董卓不备时刺杀他。但和董卓单独相对的时候,曹操害怕董卓力气大,没敢立即下手。这里的“未敢轻动”就是说曹操不敢把刀拔出来。“毛”字特别有意思,别解作“心里发毛、害怕”,正好照应上谜面的“惧”字。这么常见的一个成语,由于谜作者的慧眼,解得妙趣横生。
 
小知识:现在灯谜的惯例,凡是引用别人句子作为谜面,都需要加上双引号来标明。所以如果看到谜面用双引号括了起来,那多半是在提示你:谜底需要考虑谜面的出处和背景知识。
 
 
4.问答法
 
功课不好怎么办(物理名词)应用力学
谜底解释为“应该努力去学习,才能让功课好起来”。问答法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它除了谜面的字和谜底的字有对应关系以外,还需要附加一些字词,显示出“提问-回答”的语气。比如这题中的“应”字,是以一种回答的口吻,去对应谜面的“怎么办”这个提问。把谜面和谜底连起来读一次,就可以体会到“应该”在这里起着非常重要的承接上文的作用。若直接答“力学”未尝不可,但比较生硬,而且少了顿读,少了“应”这个多音字,趣味就减弱了许多。
 
“一骑红尘妃子笑”(四字哲学名词)因果关系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为何展露笑容呢?是“因为荔枝果的关系”啊。
 
“问君能有几多愁”(成语一)应答如流 (或作“对答如流”)
谜底只摘出了词作最后一句的关键字“似”和“流”,其他字全都弃而不用。“应答”两个字非常响亮地回应谜面的“问君”。谜面自然天成,谜底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回答鲜明干脆,此谜实为绝佳的构思。
 
一点体会:
 
猜会意谜虽然只是作代换,但如何作代换,从哪个方向入手,并没有一定的套路可以依循。比如谜面引用一句诗,思路可能是直接从谜面会意作代换,可能是反扣,可能需要引申上下文,也可能谜底含有诗句作者姓名,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这需要头脑灵活,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尝试各种手法,以及尝试各个关键词的替换、搭配,才有更大机会找到真正的解谜方向。
猜灯谜没有什么“公式”是可以包打天下的。我举出的四个典型会意谜解谜手段,只是想启发大家去掌握猜谜的一些常用思路,以后自己遇到新的思路,可以在此文的基础上加以扩展。
 
 
附加一些会意谜赏析:
 
归来定是醉如泥(物理名词)反应堆
这是利用通假字的例子。“反”通“返”,所以“归来”扣“反”。“定是”有猜测的语气,所以用“应该”来对应。一个“堆”字,活脱脱刻画出烂醉如泥,扶都扶不起的酒鬼形象。读全谜,好像是贤惠的妻子猜测丈夫回来时的情形,“定是”两个字,可以窥见一点又爱又恼的神态。
另举一个例子:
迎亲摄像多路进行(教育用语)录取分数线
大家可以找到哪个字是通假字么?
 
全部招供获减刑(五字宋词句)白了少年头
上面提到过的“应用力学”已经出现了多音字,这个例子更是以多音字为最关键的变化手段。“白”是坦白,“年头”的口语化具有幽默效果。
 
白娘子盗灵芝(电影名四)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棵草
这种谜底串连好几个同类事物的方式,叫做“集锦谜”。谜底读为“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棵草”。按顺序把全部谜底连起来读,才能体会出谜底和谜面的扣合关系。
另外一个例子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国少数民族四)高山、水、景颇、壮
 
走笔挥毫舆马间(中药名) 车前草
所谓“倚马可待”,想象才高八斗之士,在旅途中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的淋漓畅快,这个“草”字的神韵就体会得出来了。
 
“全不见半点轻狂”(体育项目)女子举重
谜面出自越剧《西厢记》的唱词,是赞扬红娘举止庄重的话。“举重”的别解,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容易品出味道,但此谜犹如一盏清茶,细细回味,才觉得齿颊留香,谜作者的文思,确实是到了“举重若轻”的地步。
 
功过人间评宋江(成语二)天下为公、明辨是非
宋江字公明,谜底巧妙地利用了顿读手法,把“公明”二字分别嵌到两个成语中去。
 
这个同学常失误,老兄掌握要宽松(八字张宇歌词)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谜底顿读为“一生爱错、放你的手”,什么时候我也能有这样的老师啊?
 
朝廷百官醉生梦死,关外八旗觊觎中原(8字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清”字一经别解,熟悉的成语又变得有点不熟悉了。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七唐一句)欲饮琵琶马上催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这是白居易《琵琶行》序中的一句话。“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王翰的《 凉州词》。此亦琵琶,彼亦琵琶,这边是大珠小珠,那边是声声催促,这边是醉不成欢,那边是醉卧沙场,这边是天涯沦落,那边是一去无回……这则谜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交相辉映。“马上”解作“立刻、很快”,在原本的豪情当中,又加入了一点点口语的谐谑。
 
各得五票,双双获选(四字常用语) 正正当当
“正”字计票法居然大摇大摆的走入了灯谜,“当当”又是憨态可掬,报以一笑,赞此谜的可爱。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四字典故)道旁苦李
道旁苦李,原是聪明小孩王戎的典故。谜面更有名,是李白《蜀道难》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乎,诗人在高峻的蜀山之中攀爬,“参”和“井”这两颗星宿都快被攥在手里,“手可摘星辰”啊。诗人抬头喘息,以手抚胸,坐在路边长叹一声:“畏途巉岩不可攀!下次打死我也不来了!”这副狼狈像,可不正活现出了“苦”字么?

二、拆字谜
 
例子1:中国(猜一字)
谜底是“玉”字。因为“玉”字就是“国”字的“中间”。以此类推,如果以“码头”作为谜面,谜底就是“石”。头字表示书写顺序或空间方位上占先的部分。
 
例子2:喜上眉梢(猜一字)
谜底是“声”。“喜”字的“上面”是士字,“眉梢”是眉字的上半部分。两个部首合起来,组成“声”字。
 
拆字谜的正规叫法是离合谜,通过解读谜面,获得相应的汉字偏旁部首,然后将这些部首零件组合成谜底。谜底是单个汉字的,通称字谜。要说解离合谜的方法,其实就是“增损离合”四个字,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部首拆拼”,如同上面两个例子所示。我以前发过一篇小文,偷懒起见,作少许改动,重录如下:
 
拆字谜第一规则:组合、加减
 
绝大部分的字谜,可以说是“拼字游戏”,离不开汉字的拆分、组合、增减偏旁这些技巧,比如,“旦”字可以拆分成“一日”,或者“二口”,而“人口一千”可以组合成“香”。把谜面加以正确的解读,然后运用这些技巧拆拼组合谜面中的某些字,就可以在有限种可能中获得谜底。这可以说是解字谜的不二法门。比如:
 
给一半,留一半(字一)
首先解读成“给(的)一半,留(的)一半”,然后进行组合。至于是哪一半,有几种可能,经过筛选,只有一种情况可以拼成汉字的,谜底就是“细”。
 
拆分组合技巧,只要会写汉字,可以说是人人都会。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恰当地解释谜面,恰当地运用技巧,从而得到谜底。要正确地看出谜面是如何拆分、组合成谜底的,我们首先要会读谜,不被谜面诱入死胡同。如何读谜面?请看——
 
第二规则:不按常规读句子
 
很多的字谜,都以意思完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作为谜面。如果顺着句子本来的意思去想,大部分都猜不出来的。比如一开始的例子,“中国”是一个整体,猜谜时偏偏把“国”字的本来含义给抹掉,只表示“国”这个字。“喜上眉梢”按语法结构应该读作“喜/上/眉梢”,但猜谜时却要读成“喜上/眉梢”,喜字和眉字的字义消失了,而上字从动词变成了方位指示词,表示“上面”。
 
再举个例子:
月下长河分大漠(11笔字)
读成“月下/长河/分/大漠”是正常的,可是却推不出有意义的谜底。正确的解法是读成“月/下长河/分大/漠”,这样就有了解释:“漠”字里的“大”被分掉,“长河”(三点水)也被拿下,然后加上个“月”字。写成数学公式的话,可以这么来:月+(漠-大-水)=?谜底就是“萌”。所以懂得“歪读”谜面,实在是猜字谜的基本功。
 
现在问题来了:一个谜面少则二三字,多则十几字,有好多种可能的断句方法,怎样才能知道我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呢?下面就要介绍相关的规则——
 
第三规则:找到关键词
 
既然字谜需要拆分组合,那么含有“拆分、组合、方位、存在、增减、重新排列”这些意义的词就必然是谜面中的关键词。找到这些关键词,对于读懂谜面有极大的帮助。举例:
 
“清泉石上流”(12笔字)
这个谜中的“清”字就是关键词,表示“去掉”。哪里有“泉”可清呢?看来看去只有“流”有三点水旁,所以是把“流”的偏旁清掉,上“石”字,得到“硫”。
请注意,“清”这样表示删减的关键词所连接的两个字,其中一个字应该是另一个字的一部分,才能被删减,所以不难发现的。
 
类似的关键词还有:加、减、去、半、分、多、绝、离、远、改造(=翻新 或者 改革)、统、聚……等等等等,这些词可以在猜谜的时候多加留意,慢慢积累。要注意“翻新”、“改造”这样的关键词有时会允许笔划的改变,比如一竖变成一横。例:“旧衣翻新”(10笔字),把旧和衣两个字拆分重新组合,成为谜底“袒”。
 
这些关键词,在灯谜中叫做“抱合词”。它们除了起提示拆字方法的作用之外,还应该使得谜面文字通顺,符合语法习惯。抱合词的选用,不应该让猜者感到太过困惑,或者使谜面冗长拖沓。
 
例:
来世枝头共化蝶(6笔字)
枝头为木,来、化两字是抱合词,来世来木,就化为蝶,所以谜底是“虫”。这两个抱合词的选择是相当精准的,可以说无法替换。写成数学公式如下:
 
?+ 世 + 木 = 蝶
 
还有一类很重要的关键词,暗示了部首的方位。这类关键词一般来说非常明显,指示方位的词如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指示位置的词如初、头、冠、皮、心、腹、后、末、尾、脚等词,都是暗示相应方位的偏旁部首的。举例:
 
一统雄心北定中原(11笔字)
谜面连用了三次这类关键词,能找出来吗?分别是“心”、“北”和“中”,有了它们,句子就好断了:一统/“雄”心/北“定”/中“原”,“雄”的心为单人旁,“定”的北边(上北下南)是宝盖头,“原”的中间是“白”,这三个部分再加上“一”,就可以组合成谜底“宿”字。“统”字也不是放在那里吃白饭的,它表示把几个部分“统”起来成字。所以合格的字谜,应该尽量做到“无一字虚设”。如果谜底无法解释谜面中一些很重要的字眼,那么最好还是回头检验一下你的解谜思路。
 
再来一例:
清辉古渡头(12笔字)
如何断句?注意到“头”字,有可能是指“渡”字中“占先”的那一部分(三点水),句子就读为:清辉/古/渡头,“清辉”二字很难拆开,这时要读懂谜面所描绘的景象(月夜的渡口),然后用借代的方法,用“月”字取代“清辉”,才能够得到谜底的所有部分:三点水,古,月。这里有人问了:我怎么知道要用“月”代替“清辉”的?这就需要知道一些——
 
第四规则:借代手法
 
同义词的借代,不光是会意谜常用,在解字谜的时候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孔子登岱宗”(字一),知道孔子名字是孔丘,岱宗是一座山,谜底就出来了:岳。再一个例子是“守株待兔”(字一),株就是树木,生肖兔对应第四地支“卯”,所以谜底是“柳”。
 
最常用的借代有:
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十二月份的代换,如“虎”=“寅”,“兔”=“卯”,“羊”=“未”等等。十天干和五行五方位四季也可进行代换,比如 “木”=“东方”=“春”,“火”=“南方”=“夏”。灯谜之中最常见的是“春=木”这个代换。不知道这个知识的初学者对此是会颇感迷茫的。
 
姓/名/号/别称的代换,比如“云南”=“滇”,“宝玉”=“贾”,“东坡”=“苏”,“洪武”=“朱”等等。但要注意,谜面出现“东坡”,谜底可以用“苏”来代替,但谜面若单单一个“苏”字,则不可以被代换成“东坡”,因为姓苏的人多了去了。
 
相同意义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代换,比如“斗”=打、角(角力)、格(格斗),“十分”=毛、角(货币)或者寸(长度),“钱”=贝、金、银、币、元,“金乌”=日、阳,“嫦娥”、“玉兔”=月,“红”=赤、丹、朱,“黑”=墨、乌、玄,“说”=白、话、言、语、道……等等等等。
 
偏旁和相应字的代换,如“心”=竖心旁,“语”、“言”、“说”=“讠”,“衣”=“衤”,“刀”=立刀旁,等等。
 
笔划象形代换,比如“星”、“球”=“丶”,“竹竿”=竖或横,“曲线”=乙或“及”字右上部分,“眉月”、“新月”、“残月”=撇,等等。
 
借代手法在谜语中有广泛的应用。进行借代,必须像是一种条件反射一样,看到某个字(一般是生肖、人名最多),马上知道用哪个字去代换,这样猜谜,八九不离十。大家多多练习吧。
 
一点体会:
 
对于“一般性”的正规拆字谜,以上四条规则是非常有用的。也许你会发现,虽说是“猜”谜,但如果懂得运用规则和技巧,解谜的过程更像是做趣味推理题,筛选对自己有用的线索,判断可能的方向,然后在有限种可能中找到最符合谜面逻辑的答案。并且猜谜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才不至于在做借代的时候一头雾水。
 
 
 
 
练习题:
(这些题目主要训练拆拼和断句技巧,不涉及借代象形。谜底附于欣赏题之后)
 
1. 泉水枯竭 (5笔字)
2. 水云间 (少笔字) 注:所谓“少笔字”一般指笔画数小于等于5笔的字,反之,“多笔字”一般笔画大于等于15笔
3. 马三立 (6笔字)
4. 两分钟夺冠 (外国政要一,3字)
5. 谗言一点没用 (8笔字)
6. 布什会克里 (7笔字)
7. 母亲一向用心(9笔字)
8. 克制 (常见中药一,2字均少笔)
9. 石没水无声(16笔字)
10. 先辈古文脑后抛(《雪山飞狐》人物)
11. 白首雄心志不移(10笔字)
注:我个人认为,顺利答出10、11两谜,则表示拆字已有相当功力了。
 
附加欣赏题:(有难度,为的是了解更多的离合谜技巧)
 
虽然胜了又胜,但须慎之又慎(14笔字)兢
胜利=克(克服、攻克、克制),所以胜了又胜就是两个克字拼起来。“但须慎之又慎”并非拆字,而是表明“兢”字的意义是“慎重”。这种用两种不同手法,去扣合同一个字的方式,叫做“双扣”。“双扣”能使谜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适当的给出了提示。常见的双扣有字形+字义、字形+读音、字形的不同组合手法,等等。
 
首荐陶希圣 (三国人名一)邓艾
陶希圣是近代史上不太出名的一个人,若按照他的名字经历去想,就误入歧途了。这里“首”字是关键字,引领了跟在后面的四个字。所以要把荐、陶、希、圣的先头部分全部拆出来。使用这种手法时,关键字均为第一字或最后一字。
再一例:
初听流莺喧柳叶(多笔字)藻
“初”字非常帅气地引领了后六个字的部首,而且谜面极富诗词美感,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找不到一点入口(9笔字)拽
找字去掉一点,再入“口”,拼成谜底。此谜的巧妙在于“口”拆得别出心裁,见人所不能见。
 
春月空山著文章(中药)樟脑
首先要做五行四季代换:春=木,然后“空山”表示山字的中间是“空”的。这两种手法在字谜里很常用,不可不知。
 
春雨绵绵妻独宿(字)一
解此谜需要较多的联想。谜面的中心字是“春”。雨绵绵,表示没有太阳,妻独宿,表示丈夫不在,所以“春”字去掉日,去掉夫,剩下“一”字。用“雨”消掉“日”这类利用矛盾的手法,也颇为常见。
比较此谜的“春”字和上一题的“春”字,解法大相径庭,可见字谜的思路是千变万化的,解谜时不能死抱着一种思路不放,否则就容易钻牛角尖。
 
生女当如林凤娇(江苏名胜)枫桥
谜面这么解释:如果生了“女”字,(谜底)就好像是“林凤娇”。把林凤娇中间的女字旁去掉,就得到谜底。细心人会发现,凤字并非“枫”的右半边,所以谜面用了“当如”,表示形状看起来像,而没有直接说“生女当为林凤娇”。
林凤娇是谁?这个问题问得好。。。
 
古龙前半月离开 (少笔字)立
“古”、“老”、“旧”等字,在离合谜中可以表示“繁体字”的含义,所以“古龙”在这里是“繁体字龙(龍)”的意思。龍字取前半(实际是左半部分),再离开月,就剩下立字。
 
阮籍寄寓山水间 (外国歌星一)滨崎步
解这个谜,首先要知道“竹林七贤”的阮籍因为做过步兵校尉,所以被称作“阮步兵”。有用的字是步、兵、寄、山、水。寓和间是抱合词。
 
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一无牵挂 (6笔字)米
“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一看之下好像无从入手,解法是把“赤条条来”这句话中的“赤条条”三个字给“去”掉,单单剩下一个“来”字,然后“一”无牵挂,得到谜底。先引入几个没用的字,然后再把没用的字去掉,这种障眼法叫做“抵消法”。看到谜面重复出现某些字,并且含有表示删减的抱合词,很有可能就是应用了抵消法。
 
告别百年,共进二十一世纪(11笔字)基
另外一个抵消法的例子。百年和世纪是同义词,被“告别”抵消掉。剩下“共进、二、十、一”。使用抵消法,往往是因为谜面凑不成一句有意义的话,所以要增加一些字以使句子成立,再想法把这些没用的字去掉。“无一字虚设”,应该是猜谜人和制谜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练习题谜底:
1. 泉水枯竭 (5笔字)白
2. 水云间 (少笔字)丁。“水、云”两字的中间。
3. 马三立 (6笔字)驯。把“三”字“立”起来得到川。
4. 两分钟夺冠 (外国政要一,3字)金大中。“金”对应金字旁。“夺冠”表示“夺”字的顶部。
5. 谗言一点没用 (8笔字)兔
6. 布什会克里 (7笔字)估。“克”字的里面是“口”。
7. 母亲一向用心(9笔字)毒。“用”字的心是两横一竖,也是常见手法。
8. 克制 (常见中药一,2字均少笔)田七。“克”字笔划重组。
9. 石没水无声(16笔字)磬。“没水无”得到“殳”。
10. 先辈古文脑后抛(《雪山飞狐》人物)胡斐
11. 白首雄心志不移(10笔字)恁

三、谜格
 
谜格是表示谜底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谜底需要读谐音、需要调换字的顺序,才能和谜面相匹配。谜格写在谜目的括号之中。一则谜语的完整格式如下:
 
谜面(谜格,谜目)谜底
 
现有的谜格名目繁多,每个谜格还有好多别名。即使是常见的谜格,也不下二、三十种。我根据前人的文章,把常见的谜格分成了五大类,每类选出一至两个具代表性的谜格出来加以解释。其他未曾见过的谜格,可以上网查阅谜格例释之类的资料。
 
1.谐音类
代表谜格:白头格、梨花格
 
白头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首字必须读谐音才能扣合谜面。读谐音也叫“念白字”,所以取名“白头”,表示第一个字是白字。
黄昏(白头格,我国地名一)洛阳
第一个字谐音读成“落阳”。一般来说,读谐音的字,声调也需保持一致。“落阳”读成“洛阳”可以,读成“罗阳”就不对了。
 
梨花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梨花是白色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眼的白色,所以用“梨花”表示全白。
甜包子(梨花格,我国县名一)唐县,两个字都谐音读成“糖馅”。
个体户售货(梨花格,国名一)丹麦,读成“单卖”扣合谜面。
 
其他类似谜格有:粉颈、玉带(素心)、素胫、粉底等等,“粉、素、玉”都是表示白色,颈、心、胫、底等字就指明了哪个位置的字读谐音。
 
顺便说一句,如果谜面没有标任何谜格,那么灯谜的谜底是不可以读谐音的。这是灯谜严谨性的表现,灯谜不同于那种“蜜蜂停在日历上”猜成语“风(蜂)和日丽(日历)”的脑筋急转弯。
 
2.移字类
代表谜格:秋千格、卷帘格
 
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两字位置互移后扣谜面,像打秋千一样两面摆动。
问卜命途(秋千格,数学词汇一)运算,打秋千成为“算运”,卜算命运
节约能手(秋千格,地理名词一)省会
 
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倒着读来扣合谜面。这个格的命名取“倒卷珠帘”之意,暗示从后往前读谜底。
功推汉番通婚策(卷帘格,三字词汇)亲和力,读成“力和亲”。
胸有成竹能过关(卷帘格,法律名词)通信自由,读成“由自信通”,胸有成竹的自信,通关当然不成问题。
 
这类谜格,谜底移字之前和移字之后的意义必须完全不一样。如果谜底是“寻找”,调换成“找寻”,两个词的意义没有太大区别,那么就没必要加谜格了。其他移字类的常用谜格还有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蕉心格、调首格、调尾格、回文格等等。
 
3.分读类
代表谜格:虾须格、徐妃格
 
虾须格:谜底字数在两个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因为第一个字像虾须一样左右分展,故此得名虾须格。
桂林风光甲天下(虾须格,打我国一市名)汕头。桂林以山水出名,所以是“山水之头”。
手术学(打法律名词一)刑法,分展成“开刀法”。
 
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隐诗“只得徐妃半面妆”。南朝的梁元帝是个独眼龙,他的妃子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来时,便故意只化半面妆等候。因此又叫半妆格。“徐娘半老,丰韵尤存”,说的正是这位徐妃。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所有字的偏旁部首都相同。去除这些相同的偏旁,剩下每字的半面来扣合谜面。
 
只是朱颜改(徐妃格,化学元素二)铯、铑,“红颜已逝”,年老色衰。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徐妃格,五字常言)惺惺惜惺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谜面用上半句歌词引起下半句。

其他的常见分读类谜格,还有蝇头格、展翼格、燕尾格、蜓尾格、碎锦格等等。与分读类原理类似的有折巾格、折翼格、折屐格等等。徐妃家族还有放踵格、摘遍格、金蝉格等等。
 
虽然这些谜格名称可能会令初学者无所适从,但我想提醒一个小事实:汉字自古以来是从上到下,而不是从左到右书写的。这一点对大家理解谜格命名的形象性会有所帮助。回头再看看卷帘、虾须、展翅、燕尾等名字,是不是形象多了?
 
4.对偶类
代表谜格:遥对格、求凰格
 
遥对格:谜面与谜底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如对联一般。以每个词的类别皆相近,而整体意义风马牛不相及者为上乘。
 
例:
虎皮花(遥对格,中药名一)龙胆草
“虎龙”动物相对,“皮胆”身体部位相对,“花草”植物相对。
 
三中全会(遥对格,四字佛教语)四大皆空
“三四”数目相对,“中大”体积相对,“全皆”副词相对,“会空”动词相对,会可以表示会聚,空表示清除。
 
求凰格: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的开头或最后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比如:齐、双、比、对、会、配、偶、和、匹、逢、鸳鸯等字眼。
 
例:
黄金(求凰格,中国画家一)齐白石。“黄金、白石”相对。
方针(求凰格,物理名词一) 对角线
 
5.骊珠格
 
骊珠格也称探骊格,是难度和欣赏性都非常高的一类谜。骊珠格不写具体谜目,谜底要在前面连带谜目才能完整地照应谜面。也就是说,你连谜目也得猜。
 
例:
今夜月明人尽望(探骊)首都•仰光
谜底和谜目连起来,意思是“头都抬起来看月光”。
 
伯符留遗训,何事倚公瑾?(探骊,3字+2字)外政要•赖斯
孙策(伯符)临死之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公瑾)”。谜底顿读为“外政、要赖斯”。注意“探骊”后面的“3字+2字”提示了此谜的谜目有3个字,谜底2个字。探骊因为难度高,得出不同于原谜底答案的可能性也高,所以一般都会用标明字数的方法来作小小的提示和约束。如无提示,有可能是默认为2字+2字,也有可能是作者遗忘。
 
和探骊相对的是“反探骊”。名字高深了点,实际和探骊格式相似,只不过谜底要放在谜目之前。例:
用餐时别说话(反探骊,3+2)吃不开•口语
 
探骊通常都是会意谜。但也有作者以拆字手法作探骊的,谜人们至今对此看法不一。我个人能接受这种做法,感觉它也没犯什么大忌,但由于缺少谜目和谜底之间的连读,拆字做出来的探骊的确味道不太够。
 
6.离合字
 
如果一个字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单独成字,那么这个字就可以叫做“母字”,母字分解成的几个单字叫“子字”,将子字、母字连缀起来(母字一般放在最开始或最后),形成一个谜底,而谜面用会意的方法去扣合这个谜底,这样的谜就是“离合字”。虽然离合字是一个单独的谜类,但为方便起见,还是放在谜格里加以说明。
 
例子:
看到老公就劝劝(离合字)见夫规。母字是“规”,拆成前面的见、夫两个子字。
“此地空余黄鹤楼”(离合字)禽人离。母字是“禽”,拆成后面的人、离两个子字。
双崖吞滟滪,峭壁立夔门 (离合字)山夹峡。谜面描写的是长江瞿塘峡的景象。
两兄弟再谈论片刻(离合字)二人又小叙。“叙”拆成了四个子字。
学效李广射卧虎,铮然一声崩箭镞(离合字二)弓虽强、石更硬。此谜用两个离合字一气呵成,贯连扣谜,更有情趣。谜家们可是很早以前就 知道“弓虽”了啊:)
孔子众贤徒各自乘车(离合字)七十二人一人一辇。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离合字谜了。
 
离合字惯例上是母字出现在谜底的开头或者结尾,不在中间。母字在中间的另有一类谜,叫中分字,不过比离合字的普及性要小很多。
 
制谜用格,是不能滥用的。和借代一样,它只是一种补救的手段。对有先天缺陷的谜底,如果能够借助谜格的使用,给原本难以成谜的谜底找出一条生路,“格助谜活”,谜格就有使用价值。如果不用格也能做出好谜,那么保持天然本色是最好的选择。谜格就好比煮肉时放的姜片、陈皮之类作料,主要是为了辟腥除味,如果每菜必放陈皮,是不是会让人反胃呢?
 
除了谜格,还有一种辅助手段叫做“加注”。这个手段越来越少见,我就不解释了。
 
游子吟谜社的老哈提出的谜格使用原则是:
1、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2、不使用较生僻的谜格;
3、决不赞成将两种以上谜格混用于一谜之中。

四、借代、象形和声韵
 
1.借代
灯谜里有很多的借代手法,一般情况下,同义词之间可以互相替换,特有的人名、地名之间,也可以互相替换。在前面“会意谜”和“拆字谜”两节中,已经介绍了一些借代手法,现在系统介绍一些常用的借代手法:
 
灯谜,别称“文虎”、“商灯”,所以谜、虎、灯都是可以互相借代的。猜灯谜,也叫“打虎”、“射虎”,所以猜、打、射、商这几个动词,也可以互相借代。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举例:
猪年生子(字)孩
未曾复习(字)翔
 
四季、五行、五方、五色、十天干: 
木——春——东——青——甲乙
火——夏——南——红——丙丁
金——秋——西——白——庚辛
水——冬——北——黑——壬癸
土——缺——中——黄——戊己
五行还可以和五脏、五音等等对应,不过也许太偏了,我还没见过有人用来出灯谜。用天干入谜进行代换也几乎没有,就算要用,也是两个天干一起上,比如谜面说“丙丁”,谜底用火来代换。所以,记住这个表的前四列就足够了。
 
举例:
春到拉萨便无踪(成语)东躲西藏
池边秋色(8笔字)泊
 
数字类:
正、是、加、阳极=符号“十”,也就是数字“十”
负、减、非、阴极=“一”
单、独、孤=“一”
两、双、对、再、重=“二”
 “一再”=三(加法)、“再三”=五(加法)或者六(乘法)、“五四”=九(加法)或者二十(乘法),以此类推,不过以加法居多。
数字大写:壹通一、叁=参通三、肆通四、陆通六、拾通十、念通廿(或者二十、艹),等等。
巧=七,好像来源于七月初七乞巧节
独自=“一人”
夫妻=“二人”
各种年龄代称和数字的对应,比如“古稀”=“七十”、“弱冠”=“艹”,等等。
各种时间、度量衡换算,比如“中霄”=三更=子时,一时=六十分,一天=十二时(时辰),一小时=四刻,十二=一打,等等
 
举例:
重鼓三通齐声叫好(五字治安用语)打击六合彩,重乘以三等于六,所以是“打击”了六下,“齐声”=合,“叫好”=喝彩
每念北方,老泪纵横(世界名篇)海燕,念=廿,和北、方、横着的四点泪拼成“燕”字。每和竖着的三点泪拼成“海”字。
 
其他类,无法一一尽录,只能想到多少算多少了:
主人=东(东家、东道主),客人=西,教师=西(西宾)
老婆=内人、内、妻、妇、女
丈夫=良人、外、夫、公、郎……
皇=帝=龙=上=主=王=君=天……
领导=头=上
败、负=北
春=酒(古人以“春”指代酒,比如剑南春),酒=曲,因为以曲酿酒。虽然春=酒,酒=曲,但不建议使用春=曲
风、骚=诗,歌=曲
放火=着、点、然(通“燃”)
心=中、中央、方寸
果=实
残月= 撇、习、尸、弓、二
私=厶,主=“丶”,也就是一点。这两个分别是私和主的古字。
大凡天地并立的谜,往往要想到“天地人”三才上去。类似的有“左中右”、“上中下”、“神人鬼”这种约定俗成的组合。
眉如山、眼如水、车如水、马如龙、云从龙、风从虎
千里代马、梅花代鹿,细柳代营、相思代豆(或者代鸟、代木)、桃花代马、山海代关、眼镜代蛇、美人代鱼,等等等等。
 
举例:
这相思石烂海枯(食品)豆腐干,相思代豆,因为“此物最相思”。烂=腐,枯=干。
芳心无主空对月(字)册,芳心是一点一横,所以芳心无主剩下一横,加上一对空心的月字。
皇上日日欲火焚(四字乳业广告语)天天天然,“天天”是“日日”,还有一个“天”是借代皇帝。
 
运用借代手法,在懂得灯谜的人看来没什么稀奇的,但对于没有灯谜基础的大部分人,最常见的“春扣木”也会像看天书一样。我的观点是,要玩灯谜,借代不能不用,但绝对不可以滥用。借代就像化妆品一样,用得浓淡适宜、地方正确,可以遮掩缺陷,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不管鼻子还是脸乱抹一气,厚厚的一层粉唯恐别人认出本来面目,就一定会变成庸脂俗粉。所以呢,应该是在极为必要的情况下才考虑借代,比如不借代就无法做成谜,或者借代能够给灯谜增添趣味、提高意境,那就用,否则宁可“清水出芙蓉”,让灯谜少一些做作,多几分天然的灵气。
 
2.象形
 
象形手法在字谜里面出现得很多,一般是用来对应单个笔划或者部首。当然,这形到底像不像,比如是“口”还是“四”更像窗,就见仁见智了。
 
点可象形:雨点、斑点、眼睛、泪、星、球、丸、豆、子弹、小鸟、浪花等。
横可象形:桥、屋梁、道路、板凳、直线、横江、地平、绳、刀等。
竖可象形:箭、笔、墙、树干、车轨、道路、柱等。
撇可象形:鞭、箭、刀、针、棒、雨线、树叶、柳丝、飘旗等。
口可象形:四方、格、窗、框、洞、眼儿、围墙等。
叉可象形:乘法、错误、未知数、字母X等。
勾可象形:新月、尾巴、小船、钓钩、曲线等。

“走之底”比舟;  “立刀旁”比轻舟、扁舟; “虫”比风帆(下面的一提一点是小船,上面的中字是张满的帆和桅杆);
“人/入”比燕;   “人/一”比雁阵;   “干”比蜻蜓;    “亦”比蝴蝶;
“台”的上半部比远山; “丰”比远树;  “个”比路标; “丫”比岔路;    
“了”比曲径,“及”除去“人”剩下的部分比曲径;
“阳”的左边比旗/耳朵; “八”比眼眉; 
“熊”下的四点比马蹄;“扁”的下边比栅栏
 
举例:
风雨空中雁阵斜(字)佩,空心的“风”、“雨”。斜雁阵比“单人旁”。
一川横贯,双峰倒影(字)带,“带”字的下半部分类似两个颠倒的“山”字。
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字)慧
 
近年来,出现了用象形手法描述英文字母、标点符号的灯谜,比如“丰乳肥臀曲线美”(网络名词)BBS,丰乳、肥臀都和B相似。又如 “笔直的大道上,车轮滚滚,卷起尘土阵阵”(物理单位冠量)100cc,用1象形“笔直的大道”,00象形两个车轮,cc象形卷起的尘土。可见灯谜手段不是僵化的,只要语言文字有发展的地方,灯谜也会随之发展和创新。
 
3.声韵
 
说到灯谜的创新,不能不提“声韵入谜”这一手法。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或者读音、拼音,来扣合谜底的字母或者读音。
 
在此类谜中,通常都会有提示“声”或者“韵”来表示取某个字的声母或者韵母。比如:
风里箫声意未知(英文字母)X
风里是一个叉,形状像X,箫的拼音是xiao,“箫声“提示取声母,也是X,数学中的未知数用X表示,所以谜面用了三种不同手法,从形、音、义分别去扣这个字母,严谨而精妙。
 
例:
雅韵调人涩涩声(疾病名称)SARS
“雅韵”提示是“ya”的韵母,也就是A,“人涩涩”声分别是R、S、S,调整一下,就得到SARS。声韵入谜,让谜面充满了音乐美,偶尔用一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成谜手法单一,猜多了就觉得太过简单。
 
例:
古韵钟声东方来(五笔字)主
gu韵是u(第三声),zhong声是zh,拼起来是“zhu(第三声)”,也就是谜底“主”字的读音。“东方”用了借代手法,是“主人”的意思。从声音和意义两方面去扣合,答案就是唯一的“主”字,而不可能是其他读zhu音,或者能借代“东方”的字了。
 
例:
夜半箫声至画舫(七笔字)这
前面说过箫声是X,这里把X当成汉字笔划的叉来用,和“夜”的上半部分拼成“文”,画舫用象形手法扣走之底。
 
例:
“几声清淅沥”(电信名词)114
这个谜非常特殊,谜面的“声”并非指“声母”,而是指“声调”,意在询问“清淅沥”三个字的声调各是几声。清、淅都读第一声,沥是第四声,所以谜底就是114。
 
声韵谜的出现,意味着灯谜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扣合手法除了形和义,更加入了声,形成了立体结构。对于英文谜底的谋面,声韵手法无疑是很得力的工具,因为它把汉字和英文联系得空前紧密,谋面者不必总是借助象形手法去描述英文字母了。
五、谜病
 
和人一样,谜也有生病的时候,或是牵强附会,或是违反逻辑。制作出来的谜如果得了各种“病”,就像炒菜炒出了怪味、糊味,会让人不愉快的。病谜往往让猜射者费半天劲,走很多弯路,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网上可以找到《谜病例话》,是非常全面的介绍谜病的专文。我从中归纳了几种最常见的谜病,猜谜制谜的时候,都要小心加以辨别。
 
1、底面相犯
底面相犯就是说,谜底和谜面有相同的字。这种病也叫“露春”,是灯谜的最大忌讳。在任何情况下,谜底和谜面都绝对不允许有相同的字。举个例子, “脸发烧,我知道我喜欢他”(称谓二,4+2),谜底是“红颜知己,爱人”,断句断作“红颜、知己爱人”。这谜乍看挺好,可是有个“知”字同时出现在谜底和谜面上,所以整个谜就不成立了。补救的办法是把谜面的“知道”换一个词,比如“晓得”,就可以避免相犯。
 
通假字严格来说也算底面相犯,比如“莫”、“暮”,或者“说”、“悦”,最好不要一个作面,一个作底。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加以注意,就是带格谜,尤其是拆字类的谜格,如虾须格、徐妃格、碎锦格,在组成谜底之前,也不允许出现谜面上的字。举例:“临盆征兆”( 徐妃格,水果名)猜“樱桃”是不成立的,因为徐妃格需要先解成“婴兆”去扣合谜面,兆字就相犯了。把谜面改成“临盆迹象”就可以解决问题。又如“哑少女”(虾须格,成语)猜“妙不可言”也不成立,按虾须格要求拆成“少女不可言”,则“少女”二字犯面。谜面可以改成“哑妹”。
 
2、一谜多底
 “一木口中栽”(字),猜“杏”也行,猜“呆”也行,猜“束”、猜“困”都行,这样的谜,是不合格的。若要求此谜猜“束”字,必须加上一些限制的条件,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又比如,“立着耳朵张着嘴”(字),可以拼成“部”字,但同时也可以拼成“陪”字,为了避免出现多解,可以改成双重扣合的形式:“立着耳朵张着嘴,不出声”。“不”出声是声音提示,表明此字发“不”声,这样谜面有形有声,双重咬合,整个谜就严谨了。对于字谜,可以说明字的笔划数,或用多重扣合的手法;对于会意谜,缩小谜目范围,或给出第一个字的笔划数,都是常用的限制条件。
 
原则上来说,一面多底的情况很难完全避免。总有些情况是出题人难以预料的。比如我曾作“月出云头夜初临”(字)猜“丹”字,没想到出来另外一个答案“育”。两个答案的断句、思路大相径庭,而后者更胜一筹。假如我稍为更改一下谜面,或者在谜目中注明“少笔字”,则可以避免多底。又比如某届“华清杯”赛中的一题:春色恼人眠不得(三字新词语),原底是“性骚扰”,谜面中的“春色”作了很有意思的别解。但某队打出另外一个答案:绿卡梦,也是扣合准确,趣味十足。看来要排除掉其中一个底,只有在谜目上下功夫了。
 
无法完全避免多底,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任多底而不管。多底毕竟是出题人思维不严谨、考虑不周到的表现。在制谜的时候,需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复查,换个角度去审视谜面,尽最大努力排除多底的可能。一旦发现多底,就需要考虑修改谜面或谜目,而不是简单的排斥其他思路。
 
3、倒吊
赤兔是马,玫瑰是花,东坡姓苏,这些都没问题。可是如果有人说“花”是“玫瑰”,说“苏”就是“东坡”,恐怕我们都会摇头说“非也,非也!”。这就是传说中的“倒吊”谜病,也叫“倒吊葫芦”,比喻从大概念推导从属的小概念,属于逻辑错误。正常情况下,谜面应该是谜底的子集,比如谜面说西施,谜底用“女”字或者“美”字去照应,倒过来就不行了。
 
倒吊大部分发生在会意谜中,至于拆字离合的谜语,比如“方”(古美女)猜“西施”,是否属于倒吊,颇有争议。“西施(施字的西面)”扣“方”可以,但“方”是否一定是“西施”呢?有人说是等价关系,不存在倒吊。我个人的观点,所谓“倒吊”本质上是“谜面信息量不足”,无法单纯根据谜面而推理出唯一的谜底,只能瞎猜。据此,但凡谜底含有了谜面所不具备的信息,无论它是会意还是拆字,我都认为是倒吊。
 
明白了倒吊,我们也就多掌握了一种猜谜的手法:如果谜面出现一些小概念,比如上面的赤兔、玫瑰,谜底可能是用大概念来代替对应。所以在概念替换上不必钻牛角尖,一条路走不通,可以试试考虑扩展一下它的概念范畴。
 
4、重门扣合
约定俗成,猜谜只转一个弯。同一个字,代换只能做一次。如果转了两个弯,连续用两种不同手法来代换同一个字,就属于重门扣合。比如“两匹马”(二字形容词)猜“重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马和重这两个字怎么划等号了呢?原来是用“千里”代替了马(千里马嘛),然后“千里”再组合成“重”字。且不去说“千里代马”是否倒吊,单这先借代再拼字的思路,就足以招呼到大量西红柿和鸡蛋了。照此说法, “苏轼”=“东坡”,“东坡”=“皮”,所以“苏轼”=“皮”?这是从何说起啊?灯谜中的代换是有条件、有语境的,不是说两个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等价。
 
在新东方学校听过的笑话,说太过分的“递进推理”是非常要不得的,比如人家说“狗咬狗”,你马上联想到“狗咬人”甚至“人咬狗”就不对了。狗咬狗就是狗咬狗。在灯谜中也是如此,《谜病例话》中提到的病谜:南宁(电视剧名一)猜“燃烧的石头城”,石头城和宁都是南京的别称,用五行中的“火”来代换相应方位的“南”,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再由“火”递进推理到“燃烧”,结论是“南”=“燃烧”,这个三级跳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初学制谜的人容易犯重门扣合的毛病,因为总想出奇制胜,创出独特的思路。我自己就效颦过重门病谜,在此深刻反省。
 
5、用典错误和当头典
严格说来,灯谜中的用典必须完全依照史实,真有其人其事,没有歪曲典故原貌,才可以用。凭空杜撰典故,或者把典故张冠李戴,都是错误的用典,会误导猜射者。比如“杨玉环嫁王约”(城市名)猜“合肥”(王约是个胖人),本无其事,关公战秦琼,只能博一笑而已,典故不实,回味不长。
 
当头典是指“以其人其事扣其人其事”,谜底和谜面出于同一典故。比如“曹操策马”(毛泽东词一句)猜“魏武挥鞭”,并没有对谜底的任何一个字作别解。又如“伏波将军沙场死”(成语)猜“马革裹尸”,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谜底的出处本来就是伏波将军马援的豪言壮语,故而谜底到谜面就是直接解释,也没有谜趣。比较此二谜和“吕子明白衣渡江”(成语)猜“蒙混过关”,差异有如云泥之判(蒙混过关的出处是伍子胥过昭关,蒙、关都作了别解)。谜贵别解,在典故方面也是如此。自家人说自家事,不成其为谜。
 
6、谜面抛荒
谜面中有些字在谜底里没有得到反映,称为抛荒。如以苏轼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猜国名“刚果”,严格来说“青杏小”三个字就足以概括谜底,“花褪残红”四个闲字被抛荒。为了让题目严谨,把谜目改为“猜国名二”,底变成“不丹、刚果”,就没有缺憾了。抛荒在用现成句子做谜面的会意谜当中比较常见。扣合能做到丝丝入扣的成句毕竟不多,因此这类谜只要不是大量关键字抛荒,也能被大家所容忍。
 
另外一种抛荒是意义上而不是字面上的抛荒。比如“六月天兵征腐恶”猜物理名词“伏打”,谜面是毛主席词,谜底虽然从概念上扣住了谜面,却用轻描淡写的一个“打”字,“天兵”、“腐恶”的内涵气势全失,令人有重重挥出一拳,却打了个空的不爽感觉。这样的抛荒导致扣合不紧密,谜底和谜面的呼应失去平衡感,可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7、思路隐晦,超出正常的理解范围
最典型的例子是很早就出现的一则谜:“无边落木萧萧下”(字),谜底“日”。谜作者不给解释的话,任谁也搞不清他的思路。原来谜面中的“萧萧”是指南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齐和梁,这两个朝代的皇帝都姓萧,所以“萧萧下”就是指齐梁之后的“陈”了。繁体的“陳”字去掉耳朵旁(无边),再去掉木(落木),最后剩下的就是日字。“萧萧下”扣“陈”,恐怕历史学家也要大挠其头。从字典中寻章摘句,专找一些生僻冷门的解释来成谜,也属于此病范围。这种谜读起来,尽管成谜手法没问题,感觉却是如同嚼蜡。

《镜花缘》的下半部有大量篇幅描写猜谜和其他各种游戏,相当有趣,有时间不妨一阅。第八十回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了评谜的经典段落:“大凡做谜,自应贴切为主,因其贴切,所以易打。就如清潭月影,遥遥相映,谁人不见?……那难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过于晦暗。即如此刻有人脚指暗动,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所以灯谜不显豁、不贴切的,谓之‘脚指动’最妙……”

在出题的时候,我们也要想想,做出来的东西是否“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没有谁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觉得很明显的东西,别人未必这么看。所以出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从猜谜者的角度考虑一下难度,否则做出来的谜容易失去观众。运用典故的时候要注意典故、人物是否广为人知,以名词术语入谜的时候也要注意是否太过于专业。当然现在有google帮忙,一些超出我们知识范围的内容也比较容易搜得了。

六、谜的欣赏及制作
 
懂得欣赏谜,和懂得制作佳谜,道理是相通的。和厨师做菜一样,有灵敏的味觉嗅觉,配以高明的手艺,才能有上好的作品。自己做的菜自己尝不出味道,就不太可能受大家欢迎。游子吟谜社的东郭说得好,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灯谜也一样:
谜面大方鲜明,让人一看就有兴趣,这是色;
底面呼应成趣,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发挥文字游戏的幽默性,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悠长,这是香;
扣合准确合理,不令人费解,不歪曲油滑,经得起推敲,这是味。
 
以下是制出好谜的几个参考标准:
 
1、扣合紧切
灯谜扣合的逻辑是很严谨的。字义要准,概念要清。一则好谜需要下很大功夫炼字,做到字字落实,没有抛荒,没有倒吊,字义没有太大争议。如“包胥哭秦庭”(四字兵役名词)猜“申请退伍”,连用两个姓氏(申包胥和伍子胥),典故运用无误(谜底指出包胥哭秦庭的目的),一“请”一“退”,用词精当,谜底四个字说尽了谜面的含义,短小精悍却滴水不漏,构思可以说是完美。如果谜底改成两字“退伍”,勉强也说得通,但肯定不会产生让人拍案叫绝的效果。
 
在作借代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两个字的概念范围是否一致,不要犯逻辑错误。比如以“妃”替换“皇后”是不妥的,因为皇后和皇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以“中间容易”猜成语“上下两难”也是不太妥的,因为从逻辑上讲,中间容易了,并没暗示上下就一定难,说不定上下也很容易呢?另外“中间”也可以照应“左右”,那岂不是让人“左右为难”?所以在制作灯谜的时候,需要多问问自己:拿这个字替换这个字恰当吗?能猜出来吗?会不会多底?站在猜谜者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思路,多查字典,会很有好处的。
 
2、文字通顺,谜面鲜亮
好的谜面,或优美,或通俗,或幽默,或铿锵,这是谜语的“色”。色调鲜明,自然吸引人去费心思猜。如果谜面不成文,或者含义不清,别人读都读不懂,就无从思考和欣赏。比如谜面“专吃金木火”猜成语“水土不服”,扣合、思路都没问题,但是谜面根本不是一句有意义的话。这等谜作,做多了就迹近油腔滑调,会降低灯谜的艺术品味。好的谜如:十分辛苦,十分收成(11笔字)菩,谜面就很大方积极。
 
谋求一个好谜面,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比如说,以第一节中的“赤水”作谜底来谋求谜面,最简单的思路是:红河(贵州地名一)赤水。这个谜是成立的,但是直来直去,谜味淡薄,猜者只好机械的去猜射,猜中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如果把谜面加以改进,用成句“血流成河”猜“赤水”,从隐蔽思路来说,做得比原来强了,也很吸引人注意,但是谜面血淋淋的,拿来猜一个城市,让人情感上无法接受。继续改进一下,拿“满江红”来做谜面,比上述两个就又强了不少。首先,“满江红”也是成句,没有刻意加工的斧凿痕迹;其次,在三个谜面之中,是意义最好的一个,从谜面我们可以联想到岳飞的壮怀激烈,继而从谜底联想“四渡赤水”的光辉战绩,如此一来,谜底谜面遥相呼应,整个谜也就不单单是谜那么简单,而成了追忆古今历史的出发点。这样的谜面,就自然而然的“亮”了起来,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思路多样,显隐适度
从上面“满江红”的例子看出,一个谜底,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思路去扣合,在制谜的时候,为了得到一个最满意的谜面,制谜者往往多方尝试,尽量发掘谜底各字的含义。比如以“(外哲学家)罗素”作谜底谋面,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思路:
A:2、3、5、7、11、13……(外哲学家)罗素
B:网收银鳞跃(外哲学家)罗素
C:千树万树梨花开(外哲学家)罗素
 
A的思路简单明了:把素数罗列出来;B用网取代罗,银扣素;C取“罗”字的“密布、散布”这层解释(比如“星罗棋布”),雪(梨花是比喻)的白颜色扣素。三个谜中的“罗”字,分别用了“排列、网罗、散布”这三种不同的释义,“素”字也用了两种释义。三则谜各有长短,也许还有更好的谜面尚待发掘。最后选择哪个作为谜面,则视制谜人的偏好而定了。
 
灯谜强调“曲径通幽”,太呆太直的思路是不被看好的,比如“园艺家专长”猜成语“移花接木”,谜底没有别解,就像白开水一样无味。但另一方面,制谜思路也绝不能太过晦涩。如果晦涩牵强到无人能解的地步,就失去了趣味性。比如提到过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猜字“日”,对比“清潭月影”的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专门找犄角旮旯里的字典解释或典故来扣合,也是晦涩的根源,比如“鸡”(猜成语)二三其德,就用了很生僻的“鸡有五德(出自《幼学琼林》卷四)”这样一个句子,去扣合一个同样很生僻的成语,你说这叫人怎么猜?
 
思路的显和隐,是一对矛盾,能否在这对矛盾中取得平衡,是和制谜人的艺术趣味、欣赏水平密切相关的。要想做好谜,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好谜。这方面我推荐各大小谜赛中所评出的“佳谜”,最好还能读一下这些佳谜的谜评。首选有“二十世纪百佳谜作”,以及“华清杯”、“风云杯”这样的大型赛事佳谜。这些谜都可以从网上找到,富有时代气息,评鉴文字也多,是佳谜鉴赏的良好教材。
 
附:(注:此处删除几个链接)
注意:所谓“百佳”其实也是良莠不齐,最好连评鉴文字一起看,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分析一则灯谜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而不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4、典与非典
会意谜引用典故的最高境界,是把典故里的人名和事件自然地缀入谜底,而丝毫不觉得牵强突兀。比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红楼梦人物二),猜“王作梅、花袭人”,王字照应“王安石”,“作”是“作品、写作”之意,“梅花、袭人”稳稳扣住诗名和诗句含义。王安石的《梅花》和红楼梦上下相隔七百年,居然凑到了一起,可谓天成之作了。当然不可能每条用典谜都能做到这个地步,但至少用典需要确有其事,不偏离公认的记载。
 
前人道:“字谜底解薄,内涵不丰,回旋余地窄,不易兴波澜。但字谜并非都是拼拼拆拆,毫无谜味的。”拆字谜用典的高手,擅于“化有典为无典”,以无招胜有招。比如“奉先火并丁建阳”(灯谜用语一),谜面是三国典故,“奉先” 是吕布的字,“建阳”是丁原的字,按照会意的思路去想,谜底会不会含有“吕、布、原”等字呢?吕布和丁原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一直这么想下去,就被绕进迷魂阵了。谜面用典,就是为了诱使猜谜者踏上“代换”的歧途,而实际上却用了纯粹的字谜离合手法,让猜者陷入谜阵中而不自知。真正的思路是把“阳”替换成“日”,和“奉先”拼成“春”字,然后“火”、“丁”拼成“灯”,谜底是“春灯”,就这么简单。
 
又比如,“起戍中,亡蓟下,聚百人而撼秦室”(我国足球运动员),谜面仿佛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典故,文字流畅,声韵斩截,像是从《史记》一类书里面摘出来的句子。然而,有哪位足球运动员的名字,和这段史实挂钩了呢?姓陈?姓吴?……都不是。我们来看谜面:起戍中,把戍字中间的一点“起”出来,就剩下“戊”字,亡蓟下,剩下草花头,聚百人,说明有“百”、有“人”,撼秦室,非常巧妙的一个“撼”字,把“室”字撼动,成为宝盖头和“至”。把这些零件拼起来,就得到“宿茂臻”,十分精当,十分巧思!赏此谜面,如读史书,谁能说,字谜都是毫无谜味的呢?
 
所以对于灯谜用典,会意谜和拆字谜有截然不同的态度。高水平的会意谜中推崇真的“典”,而高水平的拆字谜则嗜好借助典故掩人耳目的“非典”。
 
 5、别解的幽默
要作出好谜,必须善于捕捉汉字别解之后产生的幽默感。如果一个字、一个词的解法生动有趣,则全谜生辉,像是一则风趣小品文,让人回味无穷。举例:男人不在,茶饭不思(五字农业名词)无公害食品,公别解作“老公”,食、品分别照应饭、茶。这则谜刻画出的恋爱心理,相信个中人都会报以会心一笑。再举例:一丝不挂(四字电讯用语)覆盖全省,“省”字如此别解,足可以让色狼们邪邪一笑。第三例:“尽日君王看不足”(猜俗称谓一,面出《长恨歌》),谜底是“老相好”。“老”解作“总是”,“相”解作“看”,君王整天看都看不够,那容貌当然是很“好”的了!最幽默之处,在于“老”字的解法。想像那左看右看的神态,不禁令人喷饭。
 
以上五点,就是我认为要作出好谜所应该具备的几项“素质”。
 
(最后多嘴评一下天鹅谜为什么不被看作正规灯谜。)
 
现在手机短信和网络都流行一种拆字“谜语”,一般写成6~8句诗的形式,每句猜一个字,所有字连起来组成一句话。因为此类谜一般以“天鹅飞去鸟不归……”这类句子起头,所以统称“天鹅谜”。举个例子:“天鹅飞去鸟不归, 怀念昔日空费心, 云开月下双匕影, 水流几处又相逢, 日落月出人倚月, 单身贵族尔相随。”谜底是“我不能没有你”。
 
天鹅谜最明显的不足是不严谨,废字多。“天鹅飞去鸟不归”猜“我”字,谜面的“天”字没有着落,“飞去”和“不归”意思重复,这些在灯谜里都是毛病。另外就是谜面不成文,没有意境可言。比如“云开月下双匕影”猜“能”字,只是为拆字而拆字罢了。全“诗”的上下句之间也毫无联系。至于说要拆字拆得巧、拆得有新意,更是不用提。
 
所以“天鹅谜”可以偶尔拿来消遣,但绝非是爱好灯谜的朋友们应该效仿的。灯谜也是一种文艺形式,已经形成了它自己的规律和法则,并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灯谜的制作,即使是面向一点灯谜知识都不具备的人群,也应该严格遵循现有的规律。请看著名谜家王能父老先生的几则谜: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
技术交流,不留一手,不留一点(字)枝
他去也,怎把心儿放(字)作
由于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字)臭
心儿牵,目儿注,两字相思织就(字)果 —— “果”加心、目,拼成“相思”二字
…………
 
这些谜既严谨,又显豁,既平实,又有意味,堪称雅俗共赏的典范。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本节开头“色、香、味”三个标准去衡量一下。

七、猜谜和制谜的一点点经验
 
1.猜谜:
 
灯谜的谜面虽然千奇百怪,花样叠出,但谜之思路,正如同《笑傲江湖》里的武功招数,一招一式,都是有“破绽”的。找出这个破绽,也就找出了谜底和谜面的联系之处。比如:
 
“人面不知何处去”(四字桥牌术语)
 
桥牌术语也许你不熟悉,不过不要紧,这题的“破绽”相当明显,看到谜面的双引号了吧?那么我们只需要联想一下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再想想扑克牌,马上可以扣准“红桃”。接下来剩下两字,红桃如何呢?这就需要仔细品味谜面,理解诗句的内容:“人面没了,只剩桃花开”。去查查“射虎必备”之类的桥牌术语,只要找到“单张”这个术语,那么整个谜底就都出来了:红桃单张。这则谜主要是从谜面联想到下一句诗,上下句结合推想而得到谜底的。
 
在上面的例子里,“桃”字是切入点,单张这个词因为熟悉的人少,不适合作为突破方向。可见,猜谜需要找准突破口,只要一击得手,扣准一两个有把握的字,剩下的部分就容易响应号召了。
 
一则灯谜放到面前,如果你平素喜欢拆拆拼拼,可能会第一时间尝试用离合手法去破解,如果你是会意别解的高手,可能会“曲尽其妙”地展开进攻。不管怎样,请记住一条:须“浅尝辄止”,没有收获就及时更换思路,千万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因为你的第一感觉,也许和出谜人的思路差了十万八千里呢。最好的方法是,先来个老外所说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用尽可能多的手法去尝试:正扣、反扣、拆字、换字、因果问答、引申联想、概念从属……觉得哪种手法进入了谜目的范围,再深入挖掘。如果一上来就盯着一种思路不放,忽视其他可能性,则多数会吃力不讨好。
 
很多人猜谜时都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怎么去分辨一则谜语是拆字还是会意?老实说这个问题并无完美的解决办法,大概只能多猜多练,并且多学习制谜,自然会对拆字、会意的常见格局有所了解。我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吧。首先如果有谜格,当然先看谜格,比如“梨花格”显然不可能是拆字。再看谜目的字数提示,因为字数多的拆字谜,制谜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五字以上谜底为拆字的可能性通常比较小。然后看谜面的用词,如果有较多的方位词,表示加减的词,那么拆字的机会较大。如果谜面大部分字都很难用来拆分组字,那么会意的机会较大。如果谜面大部分字都很难用同义词来代换,那么拆字的机会较大。如果谜面非常流畅,存在不可分割的成语俗语口语等等,那么会意的机会较大,因为类似成语俗语这种“浑然一体”的词组通常极难拆出字来。话说回来,高手所制的谜有时会颠覆以上种种经验,所以猜谜还是要脑筋活跃,不要被常见套路局限住了。
 
2.制字谜:
 
一般的制谜过程,是先找一个谜底,然后设法为这个谜底谋求一个合适的谜面。比如出字谜,先在字典里挑出一个顺眼的字来,设为谜底,然后把这个字拆成一个个部首,想些方位词或者象形借代什么的来对应这些部首,东南西北、象形借代、加加减减的做起,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东南西北、象形借代弄出来的词串成一句有意义的话,并且符合灯谜的逻辑。注意不要擅自更改笔划,该是撇的,最好别改成点,该是竖钩的,也不能改成竖。
 
有人说:“出题太难了,我对着一个字,半天都没有思路啊。”在有思路之前,您应该稍微分析一下拆出来的部首,看看可以联想到哪些常见字,找出这些常见字之间的联系来。比如“想”字,拆成木、目、心三个部分。目和心都是人体器官,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么围绕目、心这个中心,寻找“木”和它们的联系。最简单的偷懒办法,是利用五行四季“春扣木”的对应关系,把木字换成春字,那么“春心”这个词就出来了(虽然没那么典雅,但也有趣)。眼睛-春心,关联度相当高。最后就是怎么把谜面修饰得好看一些。喜欢俗一点,可以说“眼看春心动”,雅一点,可以说“秋波荡春心”……
 
不喜欢“春心”的话,那么需要进一步分析木、目、心这三个偏旁。心字旁(包括竖心旁)的字,通常和心理活动有关,目字旁的字,通常和视觉有关,木字旁呢,通常和植物有关。好了,我们来设想一个情景:看到树木就有心理活动。这个情景把三个部首都包括进去了。接下来就需要修饰谜面,形成一定的意境。再进一步的话,可以考虑有无恰当的典故来切合我们设想好的情景。世纪百佳谜里面有一则“毁掉森林,后患就在眼前(字)想”,是很好的范例。它的思路并无任何花巧,能入选世纪百佳,是靠了谜面类似公益广告语的积极意义。
 
另外一个思路是 “休息”这个词。它已经包含了三个部首,把单人旁和一撇去掉,就能扣合谜底。撇可以象形月,所以“弯月隐去人休息”就是一个成立的谜面。考虑撇、人的不同象形,可得到不同的谜面场景。
 
如果拆出来一些不常见的部首,自然应该以它们为思考的重点。先把它们安排好了,其他的常见部首就好说了。比如“奘”字,大、士两个字都容易做代换,但左上角的部首不常见,所以首先对付它。把它看成是翻转的“片”字,那么就有“影片”、“倒片”、“翻片”等词供君选择,比如“国庆一人看影片”。如果把它和繁体字挂上钩,可以联系到“老将(繁体写作將)”、“老庄(莊)”等词。选择“老将”的话,“大”字可以用“天下”来取代,和“老将”的气魄相称。“老将要西征,延揽天下士”就是非常好的谋面。除了被拆分的字,我们还要注意抱合词的选择(抱合词见第二节“拆字谜”),不应该喧宾夺主,使谜面的思路不清晰。这个例子中的“要”、“延揽”都表示“拿来、存在”的意思,又和谜面的内容相协调,是合格的抱合词。
 
这整个过程,应该不是太难,稍做练习就可以掌握。真正难的地方,一是要拆得有新意,比如把“便”字拆成人和更,只能算是大路货,但若拆成“一、口、仗”,或者“仁、史”,花样翻新又合乎道理,方显奇趣;二是要把谜面做得好看。读得通顺仅仅是最基本要求,高一些的要求,需要有境界,有意义,能给人留下印象。有一大类叫“独脚虎”的谜,也称“北派谜”,不管猜什么,谜面都做成一句七言诗,格律也符合诗词要求,难度就非常高了。
 
以上的制谜方法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虽然道路不同,但制谜人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扣合基本合理的基础上,把谜做得“新、巧、美”,让多数人都喜欢看、愿意猜、能猜中,而且猜中之后赞一声“有意思!”。如果看到木就扣春,看到马就是千里,沦于俗套,那是无法继续进步的。
 
3.制会意谜:
 
一般我们不必强求以现成诗句典故作谜面,那样难度太高了。只需要掌握诸如正扣、反扣、因果、问答这几种常见的手法,做做代换就行。灯谜的灵魂是别解,所以要勤查字典,充分了解谜底各字的释义,这样对产生别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举个例子,为谜底“(成语)在水一方”谋面,应该多多列举“水”、“方”这两个关键字的含义,比如水=北、冬、江、汤、眼波、水泊……,方=格、口、方形物体、方面、方向、药方、姓氏……。根据这些选择,找出其中有关联的含义,就可以谋得佳面如“梁山泊小温侯”、“汤药”、“航海指南”、“悬河之口”等等。(具体见《谜径通幽》95年7月第五辑)
 
会意谜应尽量扭曲谜底的本来意义。也就是别解力度越大,越有机会出好谜。反之,如果别解以后和谜底本义相差无几,或者被本义所包容,那基本就没什么“谜味”了。我偏好的制谜手法是将谜底顿读,或用相关事物加长谜底,以产生新词。比如史记篇目“陈涉世家”,有心人从四个字中看出了“涉世”这个新词,最终谋得的谜面是:
 
故曰:“人在江湖,岂能数典忘祖!”(篇目连古书) 陈涉世家史记
 
谜底断读为:陈、涉世、家史、记。“陈”字照应谜面的说话情景。“涉世、家史”这样顿读、连读所产生的新词,比起逐字逐字的去寻找别解,要来得灵动有生气。对于单个字别解实在困难的谜底,可考虑用谜格搬掉这个挡路石,或转成拆字谜。
 
制谜应当以自然贴切为首先达成的目标。谜需要追求“新、巧、美”,但不要单纯为了奇巧而严重损害扣合的合理性,也不要为了提高难度而把思路搅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佳谜给人的感觉,是从谜面到谜底的思路很流畅,没有不可理喻的地方。若故意把谜面弄得杂草丛生,以致合理性出现问题,那样反而会损害谜的韵味。另外,从猜者的心理出发,自己通过努力能猜中的谜,通常会觉得很有意思,谜很好。相反,费很大劲都猜不中的谜,猜射者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谜的评价也会打折扣。
 
最后,用不着苦恼自己做不出好谜,人人都有机会做出好谜,只是需要灵感,也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谜题素材。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可留心。比如在论坛里可以注意一下常见的ID,有些好玩的名字,无疑会触动出题的巧思,在不经意间得到很好的思路。别人的好谜,也应该仔细玩味一下。模仿别人的思路,常常会带给自己一些启发。
 
说了那么多道理,我们来练练手。下面给出一些谜底素材,请自由创作谜面,看看是否能对你有所启发?注意根据素材的特性来决定是做会意谜还是拆字谜。如果觉得必要,甚至可以加谜格、添加一个谜底、变更一下谜目什么的。我没有答案可以提供,全靠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吧!
 
(字)淅
(字)语
(字)移
(字)号
(古人)李斯
(水果)菠萝
(药品)仁丹
(外城市)华盛顿
(词牌名)长相知
(外名著)李尔王
(日本地名)爱知县
(08年奥运冠军)何可欣
(水浒人名二)秦明、白胜
(少数民族歌手)容中尔甲
(四字篮球术语)打手犯规
(四字外貌描写用语)头发花白

参考资料,特此鸣谢:
《谜径通幽》专刊
《谜病例话》
《大话谜坛之华山论剑篇》
“紫丁香谜苑”谜格例释
竞答网友转贴谜语若干
由于能力有限,未能一一查实谜语作者,且出于行文需要,部分谜语有改动之处,特此向原作者致歉并致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