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必太认真

见过你,是因为人与人有太多似曾相识,就好象见过你一样。你是你,我是我,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喜欢就好,一切随缘。
正文

东方时事解读 2011年3月25日

(2011-03-27 21:12:54) 下一个
奥巴马称派遣地面部队“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多国部队继续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可以“离开权力”,以最快方式解决危机。

  报道称:希拉里在美国东部时间23日曾说,卡扎菲和他的顾问正在做决定。

  希拉里说,美国政府得到一些消息称,卡扎菲的一些心腹正在考虑如何解决危机,甚至代表卡扎菲在欧洲打探出路。但她也说,这些消息有些可信度值得怀疑。

  希拉里说,美国希望,利比亚政府通过实施停火、撤回保卫城市的部队和准备成立一个不包括卡扎菲的过渡政府,作出“正确决定”。但希拉里没有提及“最后期限”。

  正在埃及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他无法预测军事行动持续时间,但美国将最早于26日交出行动指挥权。

  盖茨提出,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对利比亚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

  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接受美国环球电视网采访时被问到,如果空中打击不能迫使卡扎菲离开权力,地面进攻是否仍不在考虑之列。

  奥巴马的回答是,“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即排除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可能。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欧美军事打击利比亚”,我们曾经给出这样几组观点,即:

  第一组观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美国而言,通过利比亚这个点,如果仅“局限于地中海方向”考虑问题,那么,其意图在于最终顺序实现如下步骤:

  第一步:以“已经肢解”的苏丹为“模式”,将“有待肢解”的利比亚作为“变量”,将非洲大陆沿“欧亚海上运输线”的诸多国家视为一个“大苏丹”。

  从苏丹已经被肢解、联合国在最后关头通过了设立禁飞区决议案的情况来看,利比亚已经处于“待肢解”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一步已经实现;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先循“苏丹模式”肢解利比亚,再利用“肢解后的利比亚”这个“变量”作用于整个“大苏丹”,再循“瓦解索马里中央政府、在亚丁湾批量产出海盗”的模式,将目前“国境线”都非常完整的“大苏丹”先弄成一个“大索马里”,即逐一瓦解“大苏丹”区域内各国中央政府的权威,再循“索马里模式”瓦解这些国家的中央政府,期间,再“操纵”包括这些国家的“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交杂的民族、宗教、历史、现实利益等“任何因素”,尽可能地“混淆”“大苏丹”内部的国境线,使整个“大苏丹”地区最终像索马里一样,陷入一种“广泛的无政府状态”。

  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利比亚问题的第1973号决议的“决议内容(并未授权采取陆上军事行动)”来看,利比亚只是“待肢解”,最后是否会“被肢解”,还有待观察!

  也就是说,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要想实现第二步,还得做出更多的努力!或者换种说法、还得支付更大的代价!这一点,稍后再进行展开。

  第三步,就是在实现了第二步的基础上,提供、或者制造一切必要条件,一方面,破坏欧盟、特别是中国自非洲获取石油、矿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欧亚海上运输线”的“非洲段”全线推进“海盗”的“批发业务”,以破坏对欧盟、特别是对中国极其重要之“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运行。

  ●如果我们在全球层面观察问题,那么,美国实现上述三步的意图又在于:

  上面是仅局限于地中海层面观察问题。如果我们在全球层面观察问题,那么,实现上述三步的意图又在于:

 在“努力追逐上述三步”的过程中,如果“欧美资本利益之间”那种“很难调和的矛盾”得以调和、或者“欧美国家利益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得以缓和,也就是说,如果“西方资本内部”达成了“彼此暂时妥协、合力对付非西方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共识,“欧美(北约)”内部达成全力进行“南亚破局”的话,那么,“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也就成了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且就等同于将“已经移至中东方向的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又给推回到中国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也就可以再对中国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从而令中国面临要么接受“G2”、要么直面“南亚破局”的境地。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所谓“南亚破局”已经有包括“明修栈道式(政治与军事层面破局)”与“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破局)”的三种方式。

  其中,对中国而言,威胁最大的是“第三种方式”--用“巴基斯坦之乱”、特别是“印度之乱”将中国拖入“中印军事冲突”。

  第二组观点: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利比亚外交政策的“毫无原则”性可以看出:维护、并延续卡扎菲政权、才是利比亚政府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利比亚政府的底线。

  熟知利比亚对外政策的“无原则性”,且洞悉“上述底线”,也就成了“利比亚游戏(请大家注意这个说法)”的能够持续下去的要点,至于这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的利比亚,也就被“大国们”无一例外地选为“观察点”、从而“进一步观察”“埃及之乱”之“后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卡扎菲个人、及其亲信的“个人安全”始终“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卡扎菲公开将“基地组织”视为“利比亚之乱”的“主要策动者”、而刻意忽略“美国因素”这一“主要因素”的情况来看,在“个人安全”的重大压力下,卡扎菲“似乎”又开始摇摆了!

  ●所谓的“卡扎菲式摇摆”

  在这里,针对卡扎菲这种“非常少见的摇摆(之所以“少见”,首先就在于卡扎菲“曾经”是所谓的“强人”)”,我们想强调两点:

  其一,在我们的讨论中,时事评论员们甚至为其取了一个名词,谓之为“卡扎菲式摇摆”。

  其二,我们之所以“特意补充说明”如上,在于这个“少见”的“卡扎菲式摇摆”是否还会重演,对于我们通过“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去观察“埃及这乱”的“后续发展”、“有可能(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会非常重要。

  ●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某种“偶然性”与“意外性”不能完全排除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有可能非常重要”,在于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了”一种“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某种“偶然性”与“意外性”绝对不能完全排除。

  而这种“不确定性”显然与下面的“第三”、特别是“第四”有关,即:

  第三,东方评论员认为,由于“卡扎菲式摇摆”这一幕曾经因目睹萨达姆被“美国单边主义”处以、并执行了绞刑,而令世人大跌眼镜地上演过。因此,对卡扎菲最终是否因“再度恐惧”而重新倒向美国的“可能性”,我们将密切关注。

  第四,我们还认为,对卡扎菲自己也好,对其亲信也罢、更或者其它政府、军队高官,在他们“敢于”频繁地露面于媒体面前的背后,恐怕是“确信”一向奉行“国家恐怖主义”的“美国利益”无意、至少暂时无意在其“个人安全”的问题上做文章。

  针对第三与第四,我们再补充几点:

 ●我们“并不确定”卡扎菲个人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请注意我们的用词)”中“是否一定是安全的”

  其一,显然,在我们将密切关注“卡扎菲最终是否因‘再度恐惧’而重新倒向美国的‘可能性’”的背后,其实也就是密切关注“卡扎菲本人”是否被“某种军事打击”所“斩首”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利比亚这块土地上,就目前而言,“仅仅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就绝对有能力”通过空中军事打击的方式将其斩首的,非“美国军事力量”莫属。

  其二,在“第四”的基础上,在卡扎菲“确信”一向奉行“国家恐怖主义”的“美国利益”无意、至少暂时无意在其“个人安全”的问题上做文章的“背后”,随着也门已经出现大的动荡、特别是“叙利亚(这是‘国际社会’中‘大多数’之中东利益的‘止损点’)局势也开始出现动荡的苗头,因此,我们“并不确定”卡扎菲个人在“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请注意我们的用词)”中“是否一定是安全的”。

  ●“美国利益”暂时无意在“卡扎菲个人安全”的问题上做文章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即:

首先,一向奉行“国家恐怖主义”的“美国利益”虽然暂时无意在“卡扎菲个人安全”的问题上做文章,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

  显然,这个所谓的“前提”在于:由于“埃及之乱”已经“脱稿运行”,“这种脱稿运行”在“埃及之乱”中已经有所体现,在“巴林之乱”更是“脱稿至极致”、即便是在“利比亚之乱”也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因此,就目前而言,“活着的卡扎菲”比“死了的卡扎菲”更加符合“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

  ●“死了的卡扎菲”比“活着的卡扎菲”更加符合“其它方的利益”

  其次,在“首先”之外,也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即:既然“活着的卡扎菲”比“死了的卡扎菲”更加符合“美国利益”,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就目前而言,“死了的卡扎菲”比“活着的卡扎菲”更加符合“其它方”的利益。

  至于这个“其它方”是谁?大家不妨回顾一下之前的讨论纪要(《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的读者可参阅2011年3月18日期),只要弄清楚“科特迪瓦之乱”到“突尼斯之乱”、再到“埃及之乱”至“利比亚之乱”、直至“利比亚战争”,最后是“也门政府即将跨台”及“叙利亚开始出现动荡的苗头”的整个过程,也就不难明白两点:

  ●就目前而言,“最具代表性”的“非欧盟莫属”

  第一点,这个所谓的“其它方”的“组成”其实极其复杂,但就目前而言,“最具代表性”的“非欧盟莫属”。

  不过,就目前而言,我们想强调的是:

首先,我们想强调的是就是“就目前而言”这几个字,即:上述讨论均是“就目前而言”的;

  其次,我们想强调的是,在究竟谁是“其它方”的问题上,之所以说“欧盟最具代表性”,也不过是“就目前局势”而言的,也就是说,这只是个“静态结论”。

  而问题却是,“埃及之乱(请大家注意、不是利比亚之乱)”的“后续发展”却是个“动态进程”、且是一个“很难确定具体走向与进程”的“动态进程”。

  为了更好地进行展开,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新闻片段。

    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将访华

  【北京消息】据媒体联接关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外交部长杨洁篪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古多•韦斯特维勒将于3月31日至4月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俄美总统通电话商讨利比亚局势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4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就利比亚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俄总统新闻局24日发布消息说,梅德韦杰夫在通话时强调,必须避免造成利比亚平民伤亡以及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消息说,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还就俄罗斯入世谈判、欧洲反导系统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24日早些时候,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说,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国际法准则。俄方始终主张,解决任何危机和冲突都不应使用武力。

美防长盖茨抵达以色列访问防止以巴冲突升级

  【莫斯科消息】据外电消息,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当地时间24日抵达以色列访问,拟求推进以巴和平。就在此前一天,耶路撒冷发生炸弹爆炸,造成1人死亡30多人受伤。

  盖茨将与以色列防长巴拉克在特拉维夫举行会谈,近日以色列与加沙边境地区紧张局势再次升级。

  此前一天盖茨在访问开罗时,谴责当天发生在耶路撒冷汽车站的袭击事件。另外,几个小时前,加沙地带的武装分子向以色列南部城市发射了2枚火箭弹。

  盖茨此行旨在向以色列领导人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

  据悉,加沙武装人员自3月19日起向以色列南部发射数十枚火箭弹和炮弹,以色列军方则对加沙地带实施多次轰炸。以军22日空袭行动造成至少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4人为平民。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将走访俄罗斯高科技中心

  【莫斯科消息】据俄新社报道,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将于25日晚些时候走访位莫斯科郊外斯科尔科沃的俄罗斯“硅谷”。

  赖斯现任斯坦福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将会参加一个创新圆桌会议。随行的还有40名美国学生。

  俄亿万富翁维克托 斐克塞伯格负责此项活动,也将参会。

  美国副总统乔 拜登三月初才走访过此高科技中心。

  去年,前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也曾代领硅谷商人及投资人代表团来到斯科尔科沃。

  目前,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在努力打造现代化的俄国,积极为斯科尔科沃寻求海外合作伙伴。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几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段: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可以“离开权力”,以最快方式解决危机。

  第二段:希拉里说,美国政府得到一些消息称,卡扎菲的一些心腹正在考虑如何解决危机,甚至代表卡扎菲在欧洲打探出路。但她也说,这些消息有些可信度值得怀疑。

  第三段:正在埃及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他无法预测军事行动持续时间,但美国将最早于26日交出行动指挥权。

  盖茨提出,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对利比亚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

  第四段: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美国环球电视网采访时被问到,如果空中打击不能迫使卡扎菲离开权力,地面进攻是否仍不在考虑之列。

  奥巴马的回答是,“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即排除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可能。

  ●奥巴马面对媒体给出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我们先来关注“第四段”,通过这段文字,奥巴马面对媒体给出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此、在理解上就“不容易出现误读”,起码在表面层面上是这样的、或者至少“就目前而言”是这样的。

  显然,奥巴马的“逻辑”就是:如果空中打击不能迫使卡扎菲离开权力,而地面进攻又“完全不在美国的考虑之列”--即“美国”排除向利比亚派遣地面部队可能,那么,剩下的只能是“其它解决方案”。

●“其它解决方案”在哪里?

  至于这种其它解决方案是什么?或者,其它方案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第一与第二段。

  显然,希拉里与盖茨已经分别代表美国“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层面”说得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卡扎菲可以“离开权力”,以最快方式解决危机.而卡扎菲的一些心腹正在考虑如何解决危机,甚至代表卡扎菲在欧洲打探出路..;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对利比亚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

  ●“其它解决方案”的几个要点

  事实上,上面这些文字包括了“其它解决方案”的几个要点:

  第一要点,来自美国决策层的“这些话”,其“时间点”是在多国部队于23日悍然超越“有关建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决议”对利比亚“地面军事基础设施”展开全面军事打击之后。

  值得强调的是,对“利比亚地面军事基础设施”展开“全面军事打击”的目的有两个:

  一,第一层目的其实就包括在“第三段”里,即:

  .正在埃及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他无法预测军事行动持续时间,但美国将最早于26日交出行动指挥权。.

  也就是说,“欧美”经过“讨价还价”,已经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欧盟可以继续从空中打击利比亚军事力量,以进一步削弱卡扎菲控制的军事力量,显然,在“欧美妥协”中,这种“进一步削弱”是实现下一步目标的关键;

  ●“再谈”我们曾经给出的一个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观点,即:

  旨在“肢解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的“包括设置禁飞区的方案”,在“利比亚之乱”初期是最为有效的。因为,这个时候,一方面可以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切实的军事支持,另一方面,可“合法地”威慑利比亚军队,促其分裂,令卡扎菲最大限度地失去权力;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可以“合法地”在军事层面“伺机”消灭卡扎菲的政治生命、甚至个人生命,特别是“以这种模式相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从卡扎菲因萨达姆被处死而突然摇摆、彻底放弃核武器计划、并全面倒向美国的“真实历史”来看,这种“威胁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其效果自然是“非常值得美国人所期待的”。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一旦“上述威胁模式”能早点儿建立,那么,在仍然保留下“卡扎菲势力”的前提下,基本可确定“利比亚将被肢解”。毫无疑问,“现在与美国关系不错,但在地理与心理上‘将’距离欧洲、以及‘中俄’更近(这就是世界潮流所致)”的“利比亚反对派”一旦取得政权、上台执政,那么,届时已经下台、但又绝对没有“穆巴拉克式避难模式”可供选择的“卡扎菲势力”、就会立刻成为美国人手中的一枚制衡“欧盟在利比亚扩大影响”的棋子。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非美势力(主要是中欧俄)”成功地将联合国通过禁飞区的时间“推延至”美国全面控制“利比亚之乱”的最佳时间之后,美国要想“简单地实现”上述意图已经失去了主动。

  而东方评论员想说的是,尽管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失去了主动,但并非完全失去机会。

 事实上,这正是所谓“其它方案”的第二要点,即:

  ●“美国国家利益”可以指望来自中国、“特别是”俄罗斯方面的“某些默契”

  第二要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因为“中俄”与“美国”一样,并不希望欧盟独自扩大在利比亚(其实就是非洲大陆、这一点,对中国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一旦如此,意味着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利益会受到长远损害)、特别是地中海区域(这一点,对俄罗斯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一旦如此,意味着俄罗斯在南欧的势力将被彻底挤掉)的影响力,因此,在保留下“卡扎菲势力”、甚至利用“卡扎菲势力”去制衡“欧盟在利比亚扩大影响”的问题上,“美国国家利益”可以指望来自中国、“特别是(请大家注意这一说法)”俄罗斯方面的“某些默契”。

●不难找出第三个要点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就不难找出第三个要点,即:

  第四要点,除了欧盟(德国)之外,对所有在联合国“不反对(比如中国、俄罗斯)”、或者“支持”设立禁飞区的国家(比如美国)与组织(比如非盟、阿盟)的力量而言,所谓“以最快方式解决(利比亚)危机”的方案无疑是“在卡扎菲势力得到足够的打击,并令其再度愿意妥协”之后,在利比亚成立一个“新的政府模式”。

  ●“新政府模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的.......

  至于这个“新政府模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的:

  其一,不能由卡扎菲绝对控制(实际上是愿意保障卡扎菲及其亲信个人与政治生命的美国主导,而美国高官此前已经在多个场合一再声称:对猎杀卡扎菲不感兴趣);

  其二,不能由反对派绝对控制(实际上是欧盟主导,相对于美国,在是否对卡扎菲本人进行斩首的问题,欧盟一直在吱吱唔唔);

  其三,不能由所谓的“基地组织”控制、甚至参与(请大家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对欧美双方而言都非常重要)。
  ●“很容易”就能看出的是

  通过这些,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的是:能满足“其一”与“其二”的,就是所谓的“西方民主选举模式”。

  ●“不那么容易”看出的则是

  但通过这些,我们“不那么容易”看出的则是:所谓“其三”,也就是所谓的“不能由‘基地组织’控制。甚至‘参与’”,将成为确保实现“其一”与“其二”的“最现实的理由”n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对“欧美”的任何一方而言,即便是彼此间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在利比亚这个地方,只要不能确保“其一(对欧盟而言)”、或者“其二(对美国而言)”,作为“北约(欧美)”中的一部分,就有必要、且随时可以强调“其三”,从而为了“反恐”,就可以随时重启军事打击,至于打击目标,则即可是卡扎菲本人、也可是卡扎菲势力,还可以是“今天的利比亚反对派”,而如果需要军事打击前者,则打击的理由是现成的,就是滥用“联合国有关设立禁飞区决议案”;如果需要打击后者,理由也是信手掂来,即:反对派与“基地组织”有瓜葛。
  ●相信卡扎菲对这种局面已经心知肚明、对这种安排也可接受!

  显然,对此,根据我们的观察,由于“中欧俄”在“利比亚之乱”最初阶段联手阻拦了“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案,因此,即便那之前不明白、但那之后绝对已经明白的卡扎菲,由于他原本就是“卡扎菲式摇摆”的“专利拥有者”,因此,相信对这种局面已经心知肚明、对这种安排也可接受!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从卡扎菲“死咬”“基地组织”策动了“利比亚之乱”就可以看出,尽管“地球人都知道”“推动者”是欧盟、“策动者”是美国!

  ●“第二点”其实已经用不着展开了,它即是我们之前曾经提及的--这只是一场游戏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说了:也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即:既然“活着的卡扎菲”比“死了的卡扎菲”更加符合“美国利益”,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就目前而言,“死了的卡扎菲”比“活着的卡扎菲”更加符合“其它方”的利益。

  至于这个“其它方”是谁?大家不妨回顾一下之前的讨论纪要(《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的读者可参阅2011年3月18日期),只要弄清楚“科特迪瓦之乱”到“突尼斯之乱”、再到“埃及之乱”至“利比亚之乱”、直至“利比亚战争”,最后是“也门政府即将跨台”及“叙利亚开始出现动荡的苗头”的整个过程,也就不难明白两点。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主要展开的是“不难明白”的“第一点”,下面,我们想强调的是第二点。

  而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第二点”其实已经用不着展开了,它即是我们之前曾经提及的,也是在上述讨论中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那就是:在渡过了“利比亚之乱”的最初阶段之后,也就是,在“中欧俄”联手防止了美国“独自欣赏”“卡扎菲式摇摆”,从而“主导”利比亚局势之后,围绕“利比亚之乱”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其实就是一场游戏。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提及“利比亚游戏”这个词。

  显然,“不难明白”的第二点就是:”利比亚之乱“已经成了一个游戏--“利比亚游戏”。

●如果这个所谓的“反对派”还想参与下一阶段的“利比亚游戏”的话,那么......

  而基于“利比亚游戏”的“原理”,如果我们的评估不错的话,那么,承认“基地组织”参与了“利比亚之乱”,就是“今天的利比亚反对派”有必要做出的决定,如果这个所谓的“反对派”还想参与下一阶段的“利比人亚游戏”的话,特别是,如果这个所谓的“反对派”有能力成为“反对派”的话。

  前面说了,“北约(欧美)”对“利比亚地面军事基础设施”展开“全面军事打击”的目的有两个。

  现在开始讨论目的“二”,即:

  二,第二层目的其实也包括在“第三段”里,即:

............ 盖茨提出,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对利比亚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

也就是说,在“第一层目的”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打击”进一步完善“威胁卡扎菲个人生命、或者政治生命”的“威胁手段”,而类似的手段曾经成功地促成了“卡扎菲式摇摆”的“成型”。
因此,在“盖茨提出,多国部队空中打击对利比亚造成的压力,可能导致卡扎菲政权核心产生重大分歧,甚至出现在其家庭内部”的背后,其实质在于为“利比亚新的政府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两个选择项:

 其一,是卡扎菲继续其政治生命,前提是接受“西方民主体制”,成为“已经与欧盟走得越来越近”之“利比亚反对派”的制衡力量。

  其二,是卡扎菲下台,由其亲信(或者家庭成员)出面制衡“将来极可能亲欧”的“反对派”。

  ●所谓“其它解决方案”的第四个要点

  讨论进行到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所谓“其它解决方案”的第四个要点,即:

  第四个要点,也是最重要的,那些话“表面”上是美国说给“正受到多国军事打击、从而承受巨大压力的”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听,其实是说给正在“正以多国部队之名对利比亚实现军事打击的”的欧盟听的。

  换句话说,美国向欧盟提供了“利比亚新政府模式”的两个选择项。

  而基于上面的讨论,我们还不难看出,除了上述两个选择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欧盟必须让“已经与欧盟走得越来越近”的所谓“反对派”与所谓的“基地组织”挂上钩,

  ●着眼点并不在于利比亚,而在于“这场游戏”背后的“欧美妥协内容”

  事实上,通过上面的讨论,东方评论员着眼点并不在于“利比亚游戏”的“游戏所在地”--利比亚,而在于“这场游戏”背后的“欧美妥协内容”。

  也就是说,一旦“利比亚游戏”为欧美双方所接受而暂时实现“欧美利益的平衡”,那么“利比亚游戏”必然会超越“利比亚之乱”本身,投射到其它战略方向。因为,有能力、也有动机打破这一平衡的,是“中俄”,有能力、也有动机影响这一平衡的,是中东的“某些地方王”。

●“欧美合玩”“利比亚游戏”的真正目的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关于北约是否应接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指挥权的问题上,土耳其可以说是大大风光了一把的,正是这个“地方王”的“不同意”,令北约各成员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相关讨论一直到23日都没能取得一致。

  我们也注意到,土耳其外长针对自己的立场解释说:土耳其不希望北约承担可致平民伤亡的行动,或者在落实联合国授权的禁飞区同时,轰炸利比亚部队。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土耳其关心利比亚是“假”,关心叙利亚、甚至伊朗的安全才是“真”,而关心叙利亚、甚至伊朗的安全,更在于这关乎到土耳其“地方王”的地位与利益问题。

  而土耳其作为“地方王”的地位与利益、恰恰在于它可借“土耳其、叙利亚、伊朗等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在“中欧俄美”之间、或者在“中欧俄美”与阿拉伯联盟、非盟之间,全面运营“土耳其地区利益”、获取、并巩固土耳其的“地区性大国地位”。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不论是“俄美总统通电话商讨利比亚局势”、还是“美防长盖茨抵达以色列访问防止以巴冲突升级”,特别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将走访俄罗斯高科技中心”,无一不显示美国想“尽一切手段稳住”俄罗斯;而“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将访华”则说明欧盟也想“尽一切可能稳住”中国;

至于“欧美”各自分头“暂时稳住”中俄的目的,则在于为“利比亚游戏”的“正式运行”争取时间与空间。

  至于“欧美合玩”“利比亚游戏”的真正目的,“首先”在于欧美经过“利比亚之乱”的“最初阶段(对美国控制利比亚局势最有利阶段)”与“设立禁飞区阶段”之后,均已知道,由于“中俄”与“对方”因素的存在,它们谁都无法独自控制利比亚局势,即:美国已经没有能力领导“北约(欧盟)”--因为,欧盟与中俄一道,楞是将联合国通过有关设立禁飞区决议案的时间推到最后,且附加上军事打击的条件;而欧盟即便戴着联合国的军帽、也没有能力彻底摆脱北约(美国)的掣肘(其实还有中俄)---因为,美国虽出于无奈参与了军事打击,但整体表现完全就是“出工不出力”,从而令欧盟无法独自处理利比亚之乱。

  “其次”则在于,在“首先”的无奈下,“欧美”很容易形成的妥协就是:尽可能缓和“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尽量调和“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

  至于缓和或者调和的方法,恐怕就又想到了“走走老路”、也就是“重温”一下“中东和平进程欧美双边决策框架”的“旧梦”。
 ●法国新外长似乎在向美国“讲”这样一个故事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23日在巴黎宣布,包括美国、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在内的一个“关联团体”本月29日将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会谈,商讨北约如何行使在利比亚落实禁飞区的责任。

  朱佩说,这次会谈旨在显示,在利比亚的国际行动不仅是由北约负责,而是由一个更广阔的多国组织负责。非洲联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也受到邀请,所以继美国主导初期之后,可以构成一个领导层框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位刚上任时誓言“地中海联盟是法国首要外交任务”的法国新外长,似乎在向美国“讲”这样一个故事,即:我们(欧美)可以“中东和平进程欧美双边决策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了非盟与阿盟的“战略框架”,处理包括利比亚问题之内的、所有的中东、非洲方向的重大问题。

  非常清楚,在这种战略框架构想中,“中俄”不仅不能染指利比亚问题,即便是在中东、非洲、或者地中海问题上,也被设计成了“局外人”

  ●要警惕这样一种可能性

  不过,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构想是法国(欧盟)先提出来的,而在欧盟有意借利比亚问题这个战略机会,借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全面整合欧盟、特别是整合欧盟军事力量的大背景下,就要警惕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抛出这一构想,可用作一张“试纸”,一方面测试一下美国利益(美国国家利益与资本利益)对这一构想的“酸碱度”,另一方面,利用美国利益所表现出的“酸碱度”,也去测试一下“中俄”对这一构想“的“酸碱度”,从而从两份“酸碱度”中品味出“解决利比亚问题”的、符合欧盟利益的最佳方案来。

  以美国急切想拆解“交织于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本意去观察,由于“这一构想”并不利于巩固“中欧俄战略协调”,因此,美国应该在第一时间里“高调”响应这一构想才是,但是,事实似乎并不如此。

●“有人”开始“提醒”阿盟、现在是要求欧盟大力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以回报阿拉伯联盟提供的“利比亚配合”的时候了

  而从“欧美联军”开始全面打击利比亚军事目标、卡扎菲依然敢在媒体面前露面(这意味着卡扎菲确信自己没有生命之忧、因此,也就意味着再次上演“卡扎菲式摇摆”的可能性很大)、巴勒斯坦哈马斯却开始袭击以色列(在以色列境内进行炸弹袭击)的情况来看,显然“有人”开始“提醒”阿拉伯联盟、现在是要求欧盟大力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以回报阿拉伯联盟提供的“利比亚配合”的时候了。

  ●也有人在要求以色列暂忍耐一二

  但从以色列并未以“恐怖炸弹袭击(以色列定性)”为由,对哈马斯展开大规模报复的情况来看,显然也“有人”要求以色列暂忍耐一二,不要让一次“炸弹袭击”就炸掉了“那份构想”可能带来的操作空间与纵横余地。

  ●“利比亚游戏”不是“欧美”双方就能玩转的

  至于什么样的操作空间与纵横余地?我们只要看看叙利亚国内局势突然出现混乱的时间就不难明白,这个被我们视为“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的处理进程中形成”的“国际社会(主要是中欧俄与阿盟、土耳其、伊朗等)”中的“大多数”之“中东利益止损点”的国家,已经被“人”设计为一个“反测试”,即测试欧盟(法国)抛出“那份构想”的“真实想法”,也测试中“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对这个止损点被触及的“真实反应”。

  而从“25日位于西北部的拉塔基亚省则出现武装分子占据城市内建筑制高点,向行人开枪射击。叙利亚安全部队与武装分子展开枪战”、且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以来,不论是美国、还是上述“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均对叙利亚境内的事件保持“低调”的情况来看,由于欧盟起码在“第一时间里”没有表现出“舍弃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的决心,也由于美国起码在“第一时间里”没有表现出“敢于不顾后果地全面触发”上述“止损点”的意志(担心被欧盟所出卖),还由于“中俄”不仅没有对“叙利亚发生的事”发表任何观点,且开始高调地要求停止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情况来看,“美欧”之间敲定的“利比亚解决方案”不能算数,“中俄”的利比亚利益(其实就是中东与非洲利益)必须考虑,中国与俄罗斯相关部门报出的中、俄企业在利比亚的经济损失不过仅是“经济要价”。显然,“利比亚游戏”不是“欧美”双方就能玩转的。

  对中国而言,必要时,如果美国人一定要跟中国对着干,中国完全可以建议将“利比亚问题”放在“地中海问题”层面进行解决,显然,由于科索沃就在地中海旁边,因此,相信俄罗斯也会表示支持。一旦如此,欧盟也就实现了抛出“那个构想”的另一层意图,即“抛砖引玉”。

  ●几种可能性

  这样,“埃及之乱”在经过“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之后,在冲击“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未果的情况下,要么就停留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上,直到“中欧俄美”共同找出一个合理解决方案来;

  要么重新回到“埃及之乱”这个点上去继续“后续发展”,比如,“埃及新政府”在上述“国际社会”的一致要求下、打开“国际社会”通往加沙的陆上第二条通道,从而“废掉”美以的中东安全框架;再比如,全面触发“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即便导致“中俄”全面介入、导致“国际社会”直接从海上“强行打通”“国际社会”从海上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从而“废掉”美以的中东安全框架;

  要么,就直接跳到南亚方向,直接策划巴基斯坦、特别是印度之乱,以“第三种方式”进行“南亚破局”,即便是导致伊朗“悍然核爆”也在所不惜的话。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东特使已经开始访问中东,并已经到了巴勒斯坦这一站。另外,据美国政府的消息透露称:伊朗高层已经开始讨论“是否重新发展核武器”。再就是那两个满世界里“搞资本串联”的比尔.盖茨、特别是那个终将倒下的股神巴菲特,也已经到了印度这一站。显然,在他们坐在印度高谈什么“现在对投资印度充满信心”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他们高谈阔论之后”的“第一个身体动作”就是“起身、离开”。如果印度政府没有让他们满意的话。

  而在他们“莅临”之前,那个将“埃及盟友”搅得天翻地覆的“维基解密”,已经对辛格政府“小试牛刀”,“一把解密”就将辛格政府弄得狼狈不堪。“维基解密”18日说:印度执政党国大党曾在2008年的关键投票中,收买国会议员,为美印签署核协议投赞成票。显然,由于此番“解密”又涉及到“美国利益”,在一般人眼里,自然就“可信无比”!

  因此,“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将如何演绎,我们将与大家一起密切关注。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后面的局势或将急剧动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