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奥地利心理医师Alfred Adle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以我为例, 似乎如此。 我的一生好似都在努力治愈自己。那么在治愈怎么呢? 治愈我爱的匱乏。
“如果你不打算爱与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是的,没有爱,爱过或被爱,人生有何意义?我们人人穷其一生在寻觅爱,然而,爱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我的问题似乎都来自于我的童年, 我的成长期。
其实我是在爱中长大的。
我与我的其他两位家人从小都由我们各自的祖父母抚养长大,享受过很多很多的爱, 我的家庭还给予了我丰盛的物质。 但祖父母们一味地溺爱我们, 让我们以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事实, 即使我们幼小, 内心深处也会感觉我们与一个正常的家庭不同。 心理学家说, 这样的孩子是成长于一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家庭,正常的家庭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长大。
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 在美国, 70-80%的人成长于功能失调的家庭。 既然如此,我们这类人也并没有那么特殊。
那么不明白的是:得到那么多来自于祖父母的爱, 为什么我们还不满足呢?
当我们走人这个世界, 才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以我们为中心的。祖父母走了, 我们也失去了爱的来源。爱的失落让我们跌得很痛。
寻爱,成为我们一辈子的征途。如同有些人,寻钱,是一辈子的征途, 即使拥有再多, 还是觉得匱乏。
纵观四周,我们睁大眼睛去搜寻可以再给与我们爱的人。 我们喜欢热情温暖有爱的人,可以处处以我们为重的人。 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以飞蛾扑火的姿态,一头冲进去, 我们进入婚姻/爱情, 以为找到了爱,但最终我们收获了失望。
我们向往爱情, 是因为在相爱的初级阶段, 对方以我们为世界的中心, 我们好似在聚光灯下被关注, 我们感觉好极了。
然而,早有人说, 这是一个short term game。是的, 这不是个常态,对方对你的关注总会慢慢减弱。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运行,他们有他们的无数的琐碎的人生细节要打理,他们只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他/她们不可能满足你的灵魂和精神的需求。
想要被别人一直爱下去, 或被懂,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而已。
每个人都需要被爱, 对方也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爱。
到了现时, 才明白, 爱,从别人那里索取, 永远只有失望。
如奥修所说, 两个寻爱的人, 就如两个乞丐*。表达“我爱你”, 期望得到更多爱的回报。
还好, 慢慢在学习自己爱自己, 明白了我们爱自己,才是唯一的保证。
渐渐地,无论外境如何,是否有别人爱我们,当我们爱了自己, 真的没那么重要了,至少不像过去那么重要。
我不会放弃, 学习爱自己, 呵护自己, 温暖自己脆弱的小心灵,是我余生的事业了。
当我用爱填满了自己, 满到溢了出来, 自然地, 我有能力分享给别人了。
*當你不擁有愛時,你要求別人給你愛,你是一個乞丐,而別人也要求你將愛給他或她,現在,兩個乞丐在各自面前伸出他們的手,兩者都希望對方有愛--自然地兩者最終都將感到失敗,都會感到被欺騙。 奥修
"当我用爱填满了自己, 满到溢了出来, 自然地, 我有能力分享给别人了。"赞!
华人似乎有个传统,将自己的孩子让父母去带. 既使当今的海外的许多华人,不是把孩子送回国就是将父母接来囯外带孩子。这不仅剥夺孩子的正常童年也让自己失去了做父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