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帮主王亚樵:被日军称为“人间魔鬼”的中国第一杀手
(2010-09-04 09:08:54)
下一个
直系军阀派任的股沪警察厅长徐国梁在上海浴室被刺;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庐山险道枪击,亏他老蒋命大.
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一条大腿失踪,从此金鸡独立;
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在上海沪西站死里逃生,终生布下阴影,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在浦东被炸;
日军侵华早期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在所谓“淞沪战争祝捷大会”被炸出5米多远,命归西天;
汪伪政府外文次长唐有壬签定卖国协定惹祸杀身;
大汉奸汪精卫在国民党六中全会会场连中三枪,留下后来致命的伤;
张学良引咎辞职来到上海戒烟,“迎接”他的是一枚取去引信的炸弹。这是警告使东北3000万同胞沦为奴隶的民族罪人张学良,希望他能重整军队,与日寇决一死战。
他,就是被日本人称为人间魔鬼的斧头帮帮主王亚樵。
沈醉先生曾风趣地说: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蒋介石一提这个人,假牙就发酸;戴笠若是听说这个人又露面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而汪精卫的肋巴骨硬是被王亚樵这三个字活活敲断的。连上海滩超级恶霸黄金荣、杜月笙一类流氓泰斗遇上王亚樵,也得赶紧绕着道儿走。
三十年代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王亚憔的重要助手之一、建国后任国务院某部负责人的华克之后来也曾说过:“……王亚憔既未通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相信‘神与国家’。他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人民,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不借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家几句恭维,也可拔刀相助,不计后果。他是一个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
此人极具传奇色彩也颇具个性,早期参加同盟会,同国民党政客、安徽咨建设厅长张秋白有过工作关系,但王亚樵对张的为人极为鄙视,曾警告张秋白要永远同他保持一里路的距离,若是见面,定揍不饶。一天,张秋白外出,适遇王亚樵走来,躲避不及,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并推出一副诌笑同王亚樵打招呼。王破口大骂: “混帐东西,竟敢跟我走在一条路上”举起拐杖便打将过去,张秋白―言不发,抱头鼠窜。
一九二五年以后,王亚樵因随卢永详参加直皖大战兵败回到上海,加入了国民党。一次部分党员在霞飞路召开会议。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意见不一发生冲突,因王个子矮小,竟爬上凳子抽了杨虎两个巴掌,这位握兵千万的司令深知王亚樵难对付,不敢还手,悻悻窘极。
王亚憔的刀枪几乎触动了中国大地上他所能光顾的所有的阴暗角落,也因此遭受了来自日、伪、特、帮数重势力的围追捕杀,蒋介石悬常百万收购王亚樵的人头;汪伪政权派出特务层层布防,欲置王亚樵于乱枪之中;日本谍报机关步步紧迫,屡没陷阱引诱王亚樵投身罗网。钦差杀手戴笠(曾是王的结拜义弟,是王举荐他入黄埔学习)针对王亚樵足智多谋刚烈勇猛而又善感多情的特点,深知强攻难以得手,逐采用阴险卑鄙的手段将他骗杀。
1936年3月,戴笠亲自带领20多名特务前往香港,追杀王亚樵。王亚樵带着20多名亲信骨干悄悄潜往广西梧州。
戴笠追捕未果便把魔爪伸向他的部下,以绑票的方式把王的部下余立奎从香港抓到南京,关进了监狱。9月间,余立奎的小老婆余婉君突然由香港来到梧州,对王亚樵说,她在香港生活困难,要求来梧州居住,以便就近得到王亚樵的接济。余立奎是跟随王亚樵多年的老部下,淞沪抗战时曾任第19路军补充团团长。王亚樵念余立奎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至今仍在狱中,就同意了余婉君的要求,让她搬到梧州居住。余婉君的突然到来,并且有许多令人生疑的言行,引起了同志的怀疑,他们都提醒王亚樵要对她特别注意。王亚樵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余婉君是余立奎的亲属,不能过疑,否则对不起朋友。王亚樵哪里料得到,余婉君此时已为戴笠所收买。
原来,自余立奎被捕后,余婉君和孩子居住在香港,生活费用由王亚樵提供,所以余婉君知道王亚樵在梧州的地址。戴笠手下的特务侦知这一消息后,用10万元收买了余婉君,特务们还答应捉到王亚樵后即释放余立奎。余婉君为重利诱惑而出卖了王亚樵。她奉戴笠的命令来梧州找到王亚樵后,便在暗中向特务们报告王亚樵的行踪。
9月20日,余婉君假说有事,约王亚樵到她家去商谈。王亚樵不知是计,只身前往。这时,戴笠手下10多名特务埋伏在余婉君的住处。王亚樵一进门,特务便向他脸上撒了一包石灰。王亚樵双眼被石灰灼烧得不能睁开,但仍顽强地空手与特务们搏斗。10多个特务一拥而上,对王亚樵枪击、刀刺。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殒命。特务们杀死王亚樵后,又残忍地用刀剥下王亚樵的面皮,拿回去向戴笠表功。在撤退途中,为了灭口,特务们又杀死了余婉君。
王亚樵手无一兵一卒,敢于带着一帮弟兄同拥兵百万、位至极尊的蒋介石周旋达14年之久,表现了惊人的胆略和卓越的才华。蒋介石听说王亚樵被杀身亡,大大松了口气,此后的确过了几年安稳日子。
这个人,你怎么评价他都可以,你可以说他是流氓、是杀手、是恶魔,也可以说是志士是采取极端手段的爱国者。
陕北某窖洞里,一个伟人说了句公道话。他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