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心径

走着,听着,瞧着,心里有时念叨着。歇歇脚儿时就在这儿爬拉两下留着。
个人资料
正文

水土更需人人养

(2010-07-10 21:22:17) 下一个


六月底出差坐早上航班。一路上天气很好。俯瞰这片飞越多次的大地,也许是清晨阳光的角度缘故,第一次那么清晰地感到新英格兰绵绵不断的树林像铺在地上一张巨大的地毯。高速公路,居民区,河流,湖泊像是地毯上剪出的漂亮图案。眼下精美的景色让我再次感慨我们寄以生存的星球的自然环境是那么的奇妙。

以前在国内乘飞机时,多数在东部航线上,留在印象中的是农田,河流,湖泊和城市。树的印记多是路的两条绿色边界。同样是美丽的景色,但感到的更多的是人的生存。还从没飞越过东三省,也许那里的植被更接近新英格兰?我期待在中国上空体验到这幅景象的那天。

我曾在湘西呆过一年。武陵源的山清水秀成了我抹不去的记忆。可伴着记忆的也有一些痛楚。我注意到大多数山上的青绿来自低矮的灌木,于是问当地人,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为什山上不长大树?湘西剿匪记时的土匪能在这样的山上藏身?回答是以前不是这样的,有很多树. 大炼钢铁时都给砍了炼铁。后来也种新树,可是往往长得没有砍柴用的快。难道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没给我们留下与自然共存的智慧吗?以后到了美国,每当看到一个不经意的小山包和人家后院都有几十年上百年龄的树林子,总想下次再有机会回湘西时,那里山上的树能又是高高密密的了。

真正触动我想着写下这些感受的是年初看到的一个人的故事。那是今年感动中国得奖人物张正祥。他是一个61岁的农民。说是30多年来,他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一圈126公里)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花光了所有积蓄,牺牲整个家庭,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在看到这个报道之前我不曾注意近年有关滇池污染的报道。我还从没到过云南,滇池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号称风景秀丽的云南的一个迷人之地。每次听到我都会用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湖去想象她。难道现如今她要靠一个力单势薄的农民倾家荡产去维护她的美丽?我当即在网上找起来。当我看到滇池那绿油漆一样浓的绿藻照片时,心情和看到墨西哥湾漏出的原油在海滩上的照片一样重。张正祥的故事给每个人带来的不应只是感动,而更多应是行动。常言道人多力量大。可当每个人的力量都用到由于无知或无意识而产生的破坏时,按中国的人口,自然环境的透支不是一个,几个张正祥,甚至一代,几代人能逆转的。

出国前国内的旅游开发规模还不是很大,曾去过的一些地方留下的多是淳朴和自然的印象。大学时和同学一起去黄山,4天里有好几个日子下雨,山上人不多。尽管照片里大家都是雨衣打扮,但却没留下任何遗憾。因为在那四天里,留给我们的黄山秀色里,甚至睡梦里都伴有朗朗的溪水声。人的所有感官都被自然所包容。大家说黄山以后至少要再来四次,春夏秋冬各一次。我的这个愿如今还没还上。还有一次俩口子在海南,从三亚由中路回海口。中间住下后听说附近有一火山口,但下午去的班车已经没了。带着第一次看火山口的兴奋我们找了俩两轮摩托带我们就去了,到了以后只有我们俩在上面。看着那黄昏里深不见底的大坑,火山的神秘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出国后每次回去,亲情友情的牵挂总是大于游山玩水的愿望,时间都留给了陪父母和会朋友。随着国富民强,希望更多的有识有实力之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维护和恢复我们周围的自然。希望回黄山时,能再找回当年那人在自然中的感觉。

有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岂不知水土更需人人养。

--过客心径,2010.7.1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过客心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jingqiu的评论:
谢谢京秋驻足。怕高不是你的错,可惜是那窗外的美景咯:-)

好像wxc有问题,换版前发的帖上的留言在首页看不到。
jingqiu 回复 悄悄话 过客,由衷地佩服你。这时你还敢拍照呵?于我就两个动作:闭眼,扭头,不敢看窗外。心里除了怕还是怕。很没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