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给孩子讲道德的事儿有用吗?

(2011-05-12 14:30:44) 下一个

前几天一位妈妈推荐罗大伦的博客,上去看了,觉得不错。谢谢推荐!

这篇新作也很好,摘录片段如下: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里,德育占了很大的甚至是过大的比重。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体系却是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在西方社会,品德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各种宗教组织而不是学校来承担。而我们的社会中缺乏这些教会的角色,我们的学校里虽然有德育课程,但其力度明显不够。

。。。。

目前整个社会显然意识到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国学因此得到了复兴。

国学热带来了很多正面的成果,同时也带来了困惑。许多年轻的家长从小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较多,看英文比看文言文更顺溜,对传统文化感觉水土不服。一些爱思考的家长还会对儒家经典里的内容很疑惑:“我们是在做什么?我们不知道过去儒生当官把中国搞得很贫穷落后?我们看不到那些现在还残留的所谓民族劣根性?”而当前社会的许多不良风气也大致可以被归结为传统文化的不良惯性。这些都使得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生出排斥心理。

其实,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蕴含了人类最具深度、最接近真理的智慧,我们理应把它作为培养子女德性的重要教育素材。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应该用心整理挖掘,其中哪些是精华、该怎样普及;哪些是对经典的误解;哪些内容我们应该把握精髓,不拘泥于形式,把它放到现代生活的背景中来应用;应该怎样与现代科学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的最新成果相互参照、补充。
。。。。。。

很多迹象表明,人类现在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都做出了一个类似的预言:人类下一步是发展还是毁灭,取决于我们现在能否完成思想意识的进化。这个意识的进化并非像科幻片里常常说的“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它已经拉开了序幕。完成得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充满了未知数的人类变革时刻。

只要我们认真地做好父母,我们就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

你需要的是指南针而不是秒表

。。。。

我家楼下的女孩学钢琴。过去每当听她练琴,就想这太苦了,我不会让孩子学。而就在刚才,一个老朋友来电话。她的女儿从小是出色的琴童,现在已经工作了,很成功。这个朋友真诚地向我介绍学钢琴的好处,并告诉我:现在该买钢琴了。

我发现我很容易有这样的趋势:变得跟大多数妈妈一样,在意孩子识字多少,让孩子超前学习,给孩子报尽可能多的兴趣班,每天奔波着带孩子学琴、学英语、学奥数、学舞蹈,还要去足够多的城市去旅游,积累各种证书,找关系进好学校,补习,中考,高考……

这需要警醒,我们为什么做这一切。

一个自以为有主见的妈妈是多么容易被卷入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变成一个拼命为孩子创造最佳条件的“多多益善”型家长!

 

其实,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给与孩子的、为孩子做的并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恰恰相反,你给的越多、做的越多,结果越糟糕。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事到临头总还是忍不住要多给、多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观念混乱,在养育孩子方面缺乏一个一贯的指导思想。

我们面临着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冲突:刚刚接受了给孩子自由的西方想法,又冒出一个“虎妈”。而当你有了自认为成熟的理念,你还要面对跟严酷的现实相调和的问题。同时,鉴于现在竞争程度之激烈,我们对未来社会感到恐惧茫然,觉得怎样武装孩子都不为过。

观念的混乱导致我们分不出主次轻重。我们拿不准哪个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哪个是无足轻重可以放弃的,所以我们索性全给全做——虽然辛苦,但是比较保险。

由此我想到时间管理上的一个说法:我们需要的不是秒表,而是指南针。我们不需要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关键是要分清主次轻重。

因为当我们忙得像个陀螺一样的时候,我们尽管耗尽了资源和力气,却常常丢掉了最重要的东西。
。。。。。。。。

优秀品质金字塔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曾在脑子里无数次地勾勒一个理想孩子的模样。我们希望孩子健康、幸福、成功、快乐。我们希望孩子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有种种优秀品质:懂礼貌、有爱心、勇敢、活泼开朗、自律、勤劳、自信、专注……有各种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独立生活能力、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自制力、竞争力……

那么在这些列举不完的优秀品质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其次的。

什么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功的关键?

每个父母会依据个人的人生经验给出不尽相同的回答。

比如说,在我二十多岁时,我会认为学历、职业和人脉对我的成功很关键。在我三十岁时,我会觉得情商很重要,同时也承认命运也发挥一定作用。

在我四十岁时,我列出下面这样一个“优秀品质金字塔”。

 

我把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按重要程度这样分类:

第一类,排在这个金字塔的最高位置的是:悟道,或者叫开悟。它指的是对宇宙、生命,对人类和自我有全新的、深刻的、更接近真相的认识。这种认识能让我们较少地受到现象的蒙蔽,能把我们的意识、行为和命运带往一个全新的方向,能让我们的心灵更趋向宁静。这种认识会确保我们更顺利地发展出其他一切优秀品质和能力,从而使我们在他人看来是更幸福更成功的。

第二类是一项最基本的品德。它有很多种叫法:爱心、善良、慈悲、德。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但是它也常常被挤到角落、被蒙上尘埃。它有着非凡的力量,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继而通过我们改变世界。它决定我们是否真的具备了以下其他品质和能力。没有这一前提,其他品质都是名不副实的空谈。

第三类是一些有关个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品质:信任、宽容、同情心与同理心、平等公正、谦逊、感恩之心,等等。

第四类是关乎自身塑造的品质:自省、自律、诚实、上进、责任感、是非正义感、勤奋、自信、独立、自尊、坚强、勇气、忍耐坚韧、节俭、认真、积极乐观、坚持、专注、幽默感、好奇心及探索愿望,等等。

第五类是一些基本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等等。

第六类,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众多具体能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理财能力(财商)、目标管理及规划决策能力,等等。

 

我相信,这样的排序会帮助我们看清主次关系,帮助我们把资源和精力分配得更合理。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很多时候教育的效果不好、效率很低:因为如果不在根本的方面下功夫,在枝节上花费再多的心思也无济于事。如果树根不得到足够的养分,就无法枝繁叶茂、结出好果实。

当然,以上排序只体现重要程度,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孩子花所有时间去学雷锋而不去做其他事情。关键是,在孩子的任何活动中,我们作为父母要知道教育的方向,知道侧重点在哪里
。。。。。。。

所有的品质都是在孩子每天的具体活动中得以渗透、培养的。而我们家长的作用就是: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然后去把握方向。

顺便说一句,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句式:“决定孩子成功的N个素质”、“N岁前必须培养的N种能力”。我想这只是出于强调或便于接受的目的。但是,任何一种把教育简化成简单的几项品质或能力的培养的做法,都不能帮助我们看到教育的全貌。

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全局,我们才更有条理,才不乱抓一气或是疲于奔命。我们心里会比较有底:只要把握了大方向,纵使有些小错误小弯路,最终也不会偏离太远。

全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rc1c.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kingpalmtre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交流什么的评论:
首先,欢迎光临我的blog。其次,你看文章不仔细,这篇不是我写的。我转贴过来是认同她的观点。我上面有链接,你可以看原文,和作者讨论交流。
交流什么 回复 悄悄话 多看了两眼你的博克:这里你有关品质与能力的分类也给我以堆砌的感觉。如所谓的第一类和第五类感觉是一样的东西。等等等等。看得出你是在努力把这些东西堆放好。至于逻辑与内涵。。。。。。嗯。。。。。罢了,再见。
kingpalmtre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红茶绿茶菊花茶的评论:
是的,对心灵的滋养应该是最重要的功课。

欢迎光临,谢谢留言。
红茶绿茶菊花茶 回复 悄悄话 同意。我认为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是会思考,会根据自己的内心认识做判断,其次才是技能,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我的想法有些空,谁都认为自己会思考,可是我说的此思考非彼思考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