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医养生---清心寡欲 起居有常

(2010-09-15 22:43:26) 下一个
“养生”古称“摄生”,《说文》解释“摄”为“引持也”,意思是指引、引导及把持、持有,所以养生不仅包含“调养、养护身体”的意思,还应进一步理解为依靠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牢牢把握自己的生活、生命。因此,养生首先强调的是主动性。养生包括了精神、身体两方面——即养神、养形。
1、养神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内经》中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保持思想清净,没有杂念,才能精气、神气内守,保持健康无病。具体而言,就是思想上要安闲而少欲望,心境要安定而没有恐惧,吃穿都很随意,地位高下、财富多寡也不过于倾慕,对社会习俗也乐于相处,如此一来,就能对身体进行良好的保养,减缓衰老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与脾性。其次,要使自己逐渐变得宽容、大度、忍让。
顺应四时,调养精神
自然界有一年四季之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人相应,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人一定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春天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生机萌动、欣欣向荣,人体阳气亦升发向上。中医认为春属木属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因此确保心情舒畅,切忌情志沉闷忧郁,这就是顺应春令的调神养生法则。《内经》主张春天要入夜才卧,清晨即起,并舒缓形体,适当锻炼,保持活泼向上的情绪。
夏天是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天地阴阳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体阳气也相对强盛,要顺应阳盛长养之气的特点,使阳气宣通,心气旺盛,以发挥其功能。人们应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夜间可适当晚睡,但早晨应起床锻炼。
秋天万物成熟,自然界阳气已极,阴气萌动,人们应顺应阳气渐降、万物收敛的特点,使肺气清肃、气血和平。此时应早睡早起,精神安定宁静,神气收敛。
冬天是万物潜藏、阳气内伏的季节,人们应顺从阳气闭藏、万物蛰伏的季节特点,精神含蓄,使阳气固密,注重休养生息、固护肾气,要早卧晚起,注意避寒保暖,这就是冬令养生调神的法则。
2、养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虚邪,泛指外来邪气,又称“贼风”。导致疾病的原因包括外因、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但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会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从而引起疾病,这种异常不正之气就是“虚邪贼风”,所以要注意要预防,这就是所谓的“避之有时”。内因则以内伤七情为主,所以也要尽量避免精神刺激。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指摄取食物应有节制、有规律。以下就是中医关于饮食养生的几条原则:
(1)、根据需要、身体情况调节饮食,注意食物的营养、软硬、冷热。
(2)、饮食不宜偏嗜。食物和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性及酸苦甘辛咸五味,而且各有归经。
(3)、饮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4)、掌握饮食禁忌,注意饮食之间、饮食与疾病、饮食与药物的关系。
(5)、注意饮食卫生,注重饮食定时、定量的规律。
而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要适度。首先要使自己的生活起居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一致。其次要使自己“形劳而不倦”。无论是劳神、劳力、房劳、贪逸过度,都会损害身体,甚至产生疾病。不懂得保持精气的充盈,不善于调摄人体的精神,只贪求一时的痛快和欢娱,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是很容易导致衰老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