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谈谈催眠治疗网瘾

(2010-10-08 18:02:27) 下一个
从医学上讲,催眠其实就是让人进入到似睡非睡的意识恍惚状态,是一种深度放松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做白日梦一样。催眠其实就是和被催眠者的潜意识对话,让被催眠者产生心灵的共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可以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对染上网瘾者原来错误的认知进行调整,促进他的心理成长。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都很脆弱。在催眠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坚强,并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可以这么说,网瘾和喝醉酒是一样的,如果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你可能会丧失意识。然而,社会的伦理和准则不允许将醉酒者列为精神病患者。网络成瘾的人也一样,社会功能全部丧失,不认识你,情感、道德、人际关系什么都没有,对自己外在的形象完全不在意,所有的快乐、喜悦、愤怒、沮丧都是从网络来的,而不是从社会、家庭来的,在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他们躲到网络里面,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网络成瘾者可以在一定呈度上被看做是精神疾病患者。事实上,现在有些家庭和学者对此争议很大。到底是互联网过度使用,还是互联网依赖、游戏依赖?到底是沉迷于不良网站,还是互联网信息下载成瘾?这些都是不同的症状,单凭上网时间长就来判断上网者网络成瘾或者精神有问题是不科学也是不严谨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去进行评估。催眠是一门古老而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而且催眠没有副作用,它是安全的。催眠是不会让人醒不过来,催眠的质量跟催眠者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如果不良的唤醒或暗示可能会导致被催眠者出现心慌、头晕的症状,但是即便这样,一般经过自然的睡眠,第二天这些症状就会自然消失。人们大可不必恐慌。通过催眠来戒除网瘾理论上讲是不会失败的,但现实情况中肯定会有,因为每个人的成瘾度都不同,每个人的心里素质也不同。即使网瘾被戒除后,复发的情况也是有的,基本上能达到25%的复发率,有些人好不容易戒除网瘾后,因为一些挫折,又重新痴迷上网络。可在催眠的过程中配合使用中医药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对于网瘾的治疗,在中医而言,网瘾病位在心。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神志(思维、意识)。心既产生上网的动机,而且又通过上网来获得欣快感,而这种欣快感也是心理的一种需要。本来,欣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是一种正常的情志反应。但是,网瘾者长期处于通过上网而获取欣快感,久而久之,心理就越来越饥渴,越来越希望获得更多的欣快感。“七情过极”、“物极必反”,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欣快感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而用来伤害人的健康。欣快感的无限最求、无限满足深深的伤害了主神明的心,从而出现思维紊乱、反应迟钝等症状。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就是说,心受损伤则脏腑功能都有影响。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心收损,子盗母气,则心之母肝失疏泄,可以引起易怒或者情绪抑郁、孤僻、冷漠、头晕眼花,肝功能失调又引起互为表里的胆气不足,则引起胆怯、脆弱;母病及子,则心之子脾失健运,引起、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厌食;相克不及,反被肺辱,出现悲观失望,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和行为产生。心火济肾水,心火不济,殃及肾水,肾阴亏耗,则引起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而且,网瘾者常常忘记上网时间,不能自控,少则三五个小时,长则通宵达旦、数日数夜。中医说:久视伤血,日久伤肝;久坐伤肉,日久伤脾。如此长时间的上网,便引起了近视、肌肉无力。总而言之,青少年在沉迷上网中追求快乐、追求成就感的同时,付出的却是五脏皆伤、生长机能衰退的代价。而这一代价给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正常发育与健康成长受到影响,甚至走上不归之路。另外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周围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也有影响。从网瘾者的调查中显示,环境不良是主要原因。更加细化一点,他们与社会、与家长、与老师缺乏健康正确的沟通渠道。沟通是人的本能,尤其是青少年这个时期,沟通的欲望更加强烈,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他们不得不走上了网络,并沉迷其中。
催眠在让人进入到似睡非睡的意识恍惚状态,进入一种深度放松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做白日梦一样。和被催眠者的潜意识对话,让被催眠者产生心灵的共振,在潜意识的状态下可以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对染上网瘾者原来错误的认知进行调整,促进他的心理成长,让他们学会坚强,并勇敢地去面对挫折的过程中。是有严格的适应症。例如,对一些本身有性格缺陷的人(如癔症)、身体上或精神上有家族病史的人,虽然他们本身是健康人,但也有可能因接受不适当的催眠术,使其病症发作,一旦成为顽疾反复发作,将终身难愈。在其过程中配合中医“七情过极”、“物极必反”,“整体观念”等中医的思想,效果将大大提高,防止催眠中的意情况发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