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药治疗及饮食宜忌

(2010-08-31 00:56:39) 下一个
乍暖还寒,如不留意,易感外邪,引起感冒,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感染引起气道炎症伴或不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为主,无痰,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咯痰不爽,咽关不利,咽痒,咽干,晚间咳甚, 冷空气、灰尘环境、刺激性气体、运动、烟雾等诱发或加重,咳嗽可以持续3周以上,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一般无异常。属于中医 “久咳”“顽咳”范畴,虽经反复应用抗感染、镇咳、化痰西药,收效甚微,详察病情,可见其中部分病人咽部慢性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相当于慢性咽炎合并支气管炎,证属于风热燥邪恋肺,肺失清润。治从清润肃肺,利咽化痰。药用南沙参、桑叶、杏仁、麦冬、桔梗、炙麻黄、射干、生蛤壳、枇杷叶、炙百部、阿胶珠,川贝母等。若久咳无痰,咽痒较甚,可加僵蚕、炙全蝎、乌梅等;若痰少不易咯出,加川贝母用、知母、丝瓜络等。若咳嗽连续剧烈引起的晕厥,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称为咳嗽晕厥综合征,则宜加强祛风镇咳,可用蜈蚣等,并注意晕厥跌扑时个人防护,以防意外伤害。若咳引胁痛,此属“肝咳”,酌加青皮、枳壳、香附疏肝和络;咳而遗溺,则为“膀胱咳”,酌加羌活。
 若咳嗽初期为有为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风邪犯肺宜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麻黄、杏仁、桔梗、半夏、前胡、橘皮、甘草)。
  若患者素体阳虚,寒饮内盛,肺中虚寒,咳白痰夹有泡沫,口甘,流涎沫,口出清水,胃脘嘈杂或有胀痛,纳少,脉沉弦细迟。证属饮停肺胃,治从温阳化饮,半夏温肺汤(半夏、茯苓、细辛、干姜、桂心、桔梗、陈皮、复花、党参、白术、甘草)加减。
  若患者禀赋不足,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宣肃失职而发咳嗽。临床表现为容易易感冒,疲乏,纳少,便溏,咳嗽声低气弱,痰稀白,脉弱无力。治用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若表证明显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者,可酌情加入荆防、羌活等疏风解表,兼顾其标。
  若因熬夜、劳累过度或素体虚弱,正气亏损,不能御邪所致者甚多,因虚而致久咳不已者众,故治咳不能忽视扶正,尤以益气健脾为要,年老体弱者,更宜加扶正之品,以安未受邪之地。临证可选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
人体受风寒易感冒,尤其年老体弱者,更易受凉,甚至诱发出多种疾病,民间广泛流传的“春捂秋冻”的宝贵经验,告诫人们秋天要注意防寒锻炼,切不可过早的加衣,亦不可热了立刻脱衣,以免着凉感冒,预防感冒是秋天养生的重要方面。
  咳嗽病人不宜吸烟喝酒。因为烟酒辛温,除对咽部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外,还易化火生痰,加重病情。除此之外,还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腥荤食物及过甜过咸的食物,如海鲜、鱼、虾、金针菜、竹笋、咸菜、羊肉、韭菜、狗肉、公鸡肉、大蒜、荔枝干、桂圆肉、巧克力、花生、辣椒、胡椒、蒜等食物。
饮食宜清淡,并有助于化痰、止咳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黄豆及豆制品、白萝卜、大白菜、菠菜等;或吃一些养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枇杷、荸荠、百合、胡桃仁、蜂蜜等。
“形寒饮冷则伤肺”,外感风寒者,服药期间应禁食寒凉性食物,诸如柿子、冬瓜、茄子、菠菜、螃蟹等。咳嗽初期不宜早用收涩,饮食上述当禁忌石榴、乌梅、橄榄等酸涩收敛之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