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学在我们大学同学网站上帖的《大约在冬季》《哭砂》等老歌,使我想起了在美国卡拉OK的经历,因为我是从卡拉OK中知道这些歌曲的。当年在华盛顿,D.C.-马里兰地区工作学习时,卡拉OK在当地留美学人中非常流行,除了晚会上的卡拉OK活动外,最流行的是在留美学人家中聚餐时举行的卡拉OK。那时留美学人在工作学习之余能选择的娱乐社交活动有限,最常见的是朋友们在周末节假日一起聚餐,聊天,打牌,交流做饭经验,若再有卡拉OK便觉得热闹多啦。
初次见识卡拉OK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举行的一个晚会上,大约是1991年吧。晚会住持人是个从浙江杭州来的南方帅哥,一口英语楞是听不出半点口音。更绝的是他邀请到一个美国学友当众表演中国书法,写得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水平真让我这连钢笔字都写不好的中国人汗颜,至今印象深刻。当然最开眼界的是大激光唱盘属(laserdisc)+卡拉OK机+电视+音响所组成的卡拉OK系统了。哈哈,这东西效果不错,象是有个乐队伴奏,电视屏幕上还提示该唱的歌词和速度,音调太高了还可降调,再不会唱的人也可跟着哼一下.唱得好的人开了场,唱得不太好的或胆小的便不敢向前,等到一个唱得不太好的胆大者突破了这个障碍,唱得好与不太好者都奋勇献身,这卡拉OK才真正进入了状态。如今时代进步了,laserdisc也被淘汰了,但当时看着那么大的 laser disc 可是很惊奇。
我们华人对卡拉OK这种娱乐形式似是情有独衷。一位也参加了这次晚会的朋友回去后便买了一套卡拉OK系统。他当时算是有钱人啦,买了个大房子,俩口子又极好客,从此便常在周末去他们家蹭饭和OK. 唱得好者固然赢得满堂喝彩,唱得不太好者也可跟着凑热闹,度过一段快乐时光,有些人唱得真是不比唱盘里的原唱差。记得当时《哭砂》很受欢迎,女同胞们尤其偏爱它。有一阵国内流行文革及文革前旧曲时,来美探亲的人也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卡拉OK唱盘。当大家几乎是齐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时,时光似乎倒回了那已很遥远的年代,眼睛也不自觉地湿润了,我们是唱着这些歌曲长大的呀,歌词如何不必说了,这些久违了的曲子在这异国他乡引起了大家尘封已久的记忆的共鸣。当大家镇天响地唱着电影”英雄儿女“里的插曲时,不知道隔壁美国邻居在得悉这歌曲是歌颂王成拿着爆破筒去炸美国鬼子时会作何感想?哈哈,“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