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在京都

(2006-12-29 21:34:47) 下一个

京都的山和水,都有一股清雅的韵味。脚,隔着薄薄的袜子,轻轻踏在寺庙光滑的原木地板上,凉凉的、朴素而沉静的感觉直透到心底。和人潮涌动、喧嚣嘈杂的东京不同,京都以它的宁静和自然的气息、朴实的古老迎接着人们。

时隔几年,重游京都,茶褐色的庙宇、陈旧的屏风彩绘、小石子铺成的枯山水庭院、幽深的河水颜色、艺妓雅艳的衣着和舞姿……,好像全不似记忆中的感觉,带着一种未曾体验的新鲜迎上眼前。想想看,如果单单是那些默默无声的旧有的建筑,或许不会给我带来这种全新的印象吧。所到之处,所遇之人,因为有了更多的交流,便让我对这个城市拥有了更细心和深入的眼光。在京都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几乎清一色都是老伯伯,甚至看到一位老伯伯的营业执照上写着72岁,据介绍说日本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几近人口总数的一半,日本的老年人面临着将来无法依靠年轻人缴纳的国民保险金得到抚养的社会问题,而这些在战后饥荒艰苦的年代中生存下来的老年人,又有着坚韧的生命力,他们退休后几乎没有闲置在家的,都打工到70多岁。有的出租车里贴着司机的观光导游资格证书,那么有关古迹观光有什么问题就尽可以问个清楚了。京都,因为古时候建筑时模仿的古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人们对中国的文化名胜话语中充满了崇敬。当司机伯伯听说我是中国人,他们都露出笑容说“噢,真的吗?中国北京的紫禁城很了不起啊,去过北京回来后再看京都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分别之际他们还很亲切地握握手祝愿旅途愉快。在东京就不同了,当被问到为什么会讲中国话时,我说我是中国人啊,他们往往吃一惊,瞪圆一下眼睛,然后就没有了轻松的气氛,说话也变得很表面,尽是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奉承话,或许心不由己也未可知。京都之行就让人感到文化的影响力是可以渗透人心、深远流长的。

乘坐观光大巴时,很偶然地两次邻座都是法国人,我第一次发现法国人原来是很亲切、幽默的民族。有一个法国青年带着妈妈来日本旅行,一路上对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母子俩无话不说,一路谈笑风生,成了大巴里很令人欣慰的一个人间景致。一次导游带大家去游览的路上,我们用英语闲聊,青年说着很标准好听的英音英语,他妈妈对我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法语,我作茫然不知状,青年大笑地制止他妈妈,然后对我说:我妈妈看到你对中国人说中文,对日本人说日语,对讲英语的人说英语,她以为你是万能的人,可以说任何语言呢。呵呵,但愿如此。

京都,两天的时间还只是看了一点点,希望以后有时间再去看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