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叫我如何“教训”他(她)- 记一次带团体验

(2010-03-23 17:03:48) 下一个
叫我如何“教训”他(她)

- 一个欧洲华人导游的一次带团体验


一个五人团,还是一家人,竟然换了三个导游强手。不是客人“辞退”了咱,而是“压力”压跑了我们。
阿婆、阿公,老两口。他们今年都有七十多岁了,身体结实,满脸健康的笑容。在南方的一个农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从没出过远门。要不是儿子出息的紧——把生意都做到了奥地利,连洋人都隔三差五地邀请他来“考察”。这次更是破格;全家统统免费来欧洲旅游,恐怕今生走出小村庄的可能性真的就是“天方夜谭”了。


两个儿媳妇是那种南方干农活长大的弯腿大脚板,赤红的脸膛上的扁鼻子、高颧骨,结实的矮身板儿虽然还不到1米55,可是你城里的高头英俊小白脸绝对摔不倒他们。一个孙子,20岁出头,一看就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走在大街上永远和奶奶“勾肩搭背’地嬉笑玩耍,旁若无人。就这么一家人,竟然使我们几位经风见浪,百面人生推撒自如的“名导”束手无策,压力超然地换将走马。


是他们刁蛮古怪吗,不然,他们都是那么的善良可爱。是他们高傲无理吗,没有,他们谦卑地只剩下和你笑脸常见。你想早晨几点出车,他们从来没有意见。你想吃什么,他们会为你付钱,毫不含糊。在高速公路上,他们可以憋足了一泡尿,等你想停下来时才说要上厕所。他们可以不喝水,专门在你希望喝水时才像“上甘岭”的战士那样“抢”水源。可是,就是这个和善,温馨的家庭,搞得我们紧张不安,随时都有一种要发生什么事的不祥的感觉。


这个队伍里,阿婆的表现最为抢眼。她乐观、好动,手脚不停。说话大嗓门,声音的爆发力可以把周围30米半径内的所有人惊吓不已,而且是从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在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商场里总提着心,精神紧张地看着她,因为无法判断出她想说话的时间,而且也没有“预兆”。但是,一旦她出声时,就太晚了。我们几位导游都曾提醒过她注意,更将这个重要的信息通过她的儿媳、孙子转告给她,可是没有任何效果。她可以在其他人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抓住位服务员,用连我们都听不懂的客家话大声地要对方给她拿某件商品,她更会在您防不胜防时突然把手伸进摆放完好的货品中从里面掏出她认为干净、完好的同一种货品,至于那些被她推倒的、撒落在地的东西就不属于她的管辖范围,她会一走了之,好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似的。不买东西,也要东抓一下、西掏一把,碰乱了布局完好的货架,顺手再拿一个塑料袋,于是便高高兴兴地满意而去。你从她的脸上无法感觉到“破坏”、“成心”的样子,而是好奇和满足的兴奋。我们在她面前,束手无策。


阿公,他是家庭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他的行为很规范,从不多说一句话。他唯一的习惯是随意游走,行方不明。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你稍不留神,不出三分钟,他就可以从你紧盯的视线内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有着超凡的好奇心,可是那些好奇心却从不在你要导游的范围内。我们通常在奥地利的美泉宫里讲解最少20分钟,甚至要一个小时。可是,这个家庭在美泉宫里面的逗留总时间,没有长出5分钟。当我的停车票(半小时为最短时间长度)才开始不久,我们的车已经又开到下一个景点,停车票竟然还在有效期之内。但是,我们都曾为找阿公,派出所有人员四下撒网搜寻,那时的停车时间总要延长好几倍。


阿公的另一特点是喜欢在山水优美的农村转转看看。每当他老人家走进人家的草场或庄稼地周围时,我的心就又要提起来了。因为,他会习惯地蹲在草场中找寻他认为相当有用的“中草药”,见药就拔,一把一把地整理好,放进他的小挎包里说回酒店后要洗洗收好了带回家。“这里也有这玩意儿”他总是高兴地边说,边大把地采集。我曾劝阻过,没用。又叫他的孙子告诉他说不要这样做。结果那小伙子怪我多事,还生气了。


阿公出身农民,对外国的农作物也特别关心。在玉米地边上,他熟练地掰下老玉米,像农业专家那样把玉米一粒粒掰下来观察,再放进嘴里品尝。最后的评价是:不好!原因是这里的玉米不大,颗粒不饱满,没有他们那里的玉米产量高。于是,将手里的玉米棒子顺手又扔回了玉米地,边拍手,边寻着往下一块地走去。在没有人时,我的心会跳的好些,因为即便他的动作大了些,也不至于招惹是非。但是,阿公是不会在意周围有没有人,更不会在意这片庄稼属于不属于他。在他的眼里,庄稼地和草地应该是世界农民通用的。凡是农民,就有权进庄稼地,就有权在任何的庄稼地和草地里“动作”。这一家人在山野风光锦绣的地方留下了我们心惊肉跳的“硬痕”。我后来再也不敢带他们出城游玩了。


两个儿媳妇还好,没有太多的事情,只是从来不配合导游的讲解。你讲你的,她绝不干扰,也绝不听半句。
我记得,当我和上一位导游交接时,他对我说;别讲太多,甚至不讲就对了。我当时还纳闷,心说怪不得你给换了下来,原来你不想给客人讲解。可是,这位导游却是位十分负责人和爱讲解的名嘴。两天下来,我就明白了,原来如此。可是,这心里,肩上却开始像有千斤压力那样难受。我们一路走来,我如果讲解时,他们各自为政地四下里早就散开了。我不讲解呢,这小半天的无声无息地“走”景点,难度比讲解还要大。


记得在维也纳城市公园里,在约翰施特劳斯的金像前,我还是忍不住把小约翰施特劳斯介绍给他们听。我成心不叫他们在我讲解时分散开,硬是拉住了五位站在金像前给他们说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和轶事,甚至还哼哼了几句他的圆舞曲。结果是,生平轶事换来的是一脸的茫然,哼哼的小曲儿比较有效果——哄堂嘲笑。他们一家人用我听不懂的家乡话嘲弄了我好一阵子,不时在车上还爆发出余兴未消的哄笑,根本就当本人不在场那样毫不掩饰对我的嘲弄。我没生气,自己安慰自己;和农民计较不划算,想想阿Q的经典——我儿子才嘲笑老子呢!不由得我又开心地脚下给油门。


当我躺在酒店的床上回想这几天的经历,我真想生气!可是,我生不出来。我没有发现他们缺德的表演和不文明的劣迹。他们的朴实和没文化交织在了一起,变成了一种全世界都无法理解的特出行为意识。他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行为紊乱,他们的少见多怪又时时爆发出使人出汗的惊叫。这些行为充实了许许多多与世界文明格格不入的不良习惯和劣根毛病,对于不了解我们的人群来说是无法得到任何的认可和理解,相反,只有招徕反感和白眼。但是,我们作导游的,作为明白这些行为来源的真实出处的引导者,却也无法在每时每刻都能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来循循善诱,或教训他们。随时提醒他们注意什么,小心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而不能那样是我们做不到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可以随时听任他人训导的孩子,他们是有能力的成人。可是,他们的能力却太使人担忧。

这些同胞,唉!让我如何教训他们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游子丙 回复 悄悄话 习惯很难改,是你少见--而多怪了,呵呵。
A飘来C飘去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 幽默,。。。顶一个
既然不是贵族就不该来贵族的地方,让人贻笑大方,我知道老人家长期习惯很难改,难道就 不能暂时收敛下么?
simonyan 回复 悄悄话 "要不是儿子出息的紧——把生意都做到了奥地利" and "阿婆的表现最为抢眼。她乐观、好动,手脚不停" and "阿公,他是家庭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他的行为很规范,从不多说一句话。他唯一的习惯是随意游走,行方不明。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你稍不留神,不出三分钟,他就可以从你紧盯的视线内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有着超凡的好奇心," 这三者之间应有一些因果关系吧,真实成旧饭一样的仆佬是养不出出息儿子!
zzzoom 回复 悄悄话 菊石描写势利眼导游很成功.
西娅 回复 悄悄话 描写得很生动!
ljin 回复 悄悄话 教训? 这是文化和阶层差异,不是你的管辖范围。得亏他们是你的顾客,就几天。他们要是你的公婆,甚至父母亲人,你也别指望他们会改变,够你受一辈子。
本来欧洲就不是投他们所好的地方,他们可能已经缩手缩脚的,未必玩儿得很开心呢。
rlsrls08 回复 悄悄话 三代才出一个贵族,对吧? 象你我这样在海外混了十几年的都没成了贵族,你怎么能指望那些在乡下种地种了一辈子的人一踏上欧洲就称为"典范"了呢?
wxcqq 回复 悄悄话 It’s useless even you teach/preach them. They are what they are, Chinese farmers, the rich ones, which is even worse. Money can only enrich you materially, nothing else,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roya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