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经济最好时刻已过去 未来10年基本悲观 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会怎么走?正在接受世界眼光关注的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怎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金融危机将去未去之际,我们的企业眼前是否还有躲不过去的一道坎?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会不会一路下滑?而未来的5年、10年以及10年之后,我们的经济究竟可以乐观呢,还是悲观? 面对这一系列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由第一财经、广州金融中心主办,杭州驻沪企业联合会、浙江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杭州涌源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经济论坛”,日前在杭州萧山索菲特世外桃源度假酒店举行,向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发问求解。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成为支配我们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这个新时期,我们会面临一系列变化: 首先,就是支配我们前30年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发现国外承接低成本工序的转移地正在逐步成熟。 其次,我们看到目前来华投资的构成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市场驱动型的外资,也就是到中国投资主要是内销的比重在显著上升。外向型战略的调整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加工贸易顺差会不会出现拐点性的变化? 第二个风险是当中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告一段落时,会不会出现一个减速期甚至停滞期? 在这里我还要提出一个“五环”战略,它的重点是前面三个“环”,从“中国制造”变成“东亚制造”应作为我们战略的着力点。为了保证区域生产体系的“五环”战略可以得到落实,有三个支撑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支撑是我们对外金融资产的再配置战略应该支持区域生产体系的发展; 第二个支撑是人民币的区域化;第三个支撑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具体而言,“五环战略”有几个方面:
第一,下一步我们的“世界工厂”的地位,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变到差异竞争; 第二,需要从模仿走向创新; 第三,从贴牌到品牌的变化; 第四,我们要营造自主的营销渠道和营销能力。 此外,如果说我们要建立统一的大市场,还要注重服务业的转型,它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 二是消费性服务业的转型, 三是社会公共服务业的转型,包括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等各个方面。 王德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随着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建成,上海会成为一个窗口中心。国外的企业在上海、内地的企业也在上海开设各种各样的窗口性的公司。世博会结束之后,那几平方公里基本上要发展上海的会展业。 这是“后世博”时期上海面临的巨大的调整。 “后世博”时期与我们产业的变革中间有什么关系呢?就是要以上海为龙头,以长三角为依托,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起来。 徐为民(复旦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眼前有躲不过去的一道坎。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很多在繁荣当中被掩盖了的问题,比如说中国企业为什么有这么大面积陷入困境?从表面看,那是因为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有一系列的要素成本上升,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比如说: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 所有这些问题,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我们出口的萎缩,这些都是我们在谈论危机时谈得最多的原因。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再厉害,如果说没有内因的话,那是成不了气候的。如果说果真是要素成本上升惹的祸,为什么企业产品不能提价?每当我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企业是一脸无奈,觉得你这个话非常的天真,他们说:我们有资格涨价吗? 其实我们是故意这么说的,等的就是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危机。 我们有两个指标, 一个是毛利,很多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毛利可以达到30%~40%以上,而近年来,很多企业的毛利只有10%; 第二个指标是货款回笼的时间,很多企业是3个月、4个月乃至5个月,还有更长时间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归根结底那就是低水平的同质化模式。当企业毛利因为低水平同质化丧失了议价能力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对策,那就是“跑量策略”。 转型中的关键在哪里?低水平的同质化就是问题的根本,转型就要有利于摆脱同质化: 第一,你的产品是不是满足了客户的重要性需求? 第二,要有核心的优势; 第三,若我们的定位又是市场的空当,那就更妙了。 其中,关键是核心优势,核心优势就是由某一项关键技术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如何看待中国目前情况?应该说,中国最好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如果说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调控依然没有变化,经济将逐渐下滑。对未来5年我保持乐观态度,5~10年持中等态度,未来10年则基本上是悲观的。 过去10年的经济增长,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耗用了30%的资源,仅仅提供了地球上实际产出的10%。 关于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如何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分别是11%、10%、9%、8%,也就是说第一季度11%多一点,第二季度是10%多一点,第三季度低于10%,全年经济增长大概是9.3%。逐渐的滑坡,消费贡献4个点,投资6个点,外贸去年是-3.9,今年大概是0,所以全年9%多一点、10%少一点,这是目前的经济增长。关键在于第三季度,如果说第三季度宏观调控还不放松,中国经济将会继续滑坡。就年内而言,七八月份有可能达到通货膨胀的顶峰,也就是4%左右,所以今年全年政府调控通货膨胀率3%~3.5%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