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诗心得】之四:从“高岑”到 “看”字的平仄

(2010-04-02 00:03:30) 下一个

先来个急转弯字谜:

谜面:小山上的胡萝卜。
谜底:岑参。

岑参是以古风见长的诗人,他写出的边塞诗雄浑磅礴,气势万千,最能佐酒。请看这几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

好美的大雪啊!这要是不喝造上二两烧酒,如何御得了酷寒?哈哈

岑参的笔风与唐朝另外一位大诗人高适异曲同工,后者也以写古风体裁的边塞诗名扬一时。也来欣赏他写的几句诗句:

... ...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 ...

战士的沙场决杀和美人的暖帐裙飘,正成对比,传为千古名句。因为二位诗人的格调类似,后人常把他们并称“高岑”。如果要找个词来对这个“高岑”,可能只有“刘柳”(刘禹锡+柳宗元)了。

在这篇心得小文里,在下先放下高适不提,专说说岑参的一首诗:

登总持阁 (唐 -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在“看”字下面,在下给加了个?号。为何?且听在下多絮叨几句:

现代汉语,“看”字可平可仄。作抽象动词用,如“看护”,读一声,即平声,作具体动词用,如“看脉”,却读四声,即仄声。

不幸的是,古代汉语,“看”的读音正好相反:作具体动词用,如“瞧,观看”等,读平声。请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人提问了:这样一来岑参的这两句: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不是明显地失对了吗?

答:并非如此,在这首诗里,“看”字是读仄声的,因为它是抽象动词。“愁看武陵烟”说得是:五陵的烟云看着让人忧愁。这个“看”并不是具体动作,而是抽象的“看起来”的含义。类似于:“我不看好他。”或“他看起来病得不轻。”中的“看”字。

用行话来说,“看”是个“通字”,即可平可仄,在古诗词里究竟怎么读,就得看文意了。

在下北方汉子,景阳冈的口音硬得很,:) 在古声韵方面断无南方诗友的先天优势,当年学诗就从“看”平“国”仄开始。一点点儿声韵方面的心得,对北方的诗友吗,也许会有同感,但对南方诗友而言可能就是司空见惯了。(陋文再改,大家见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