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基因”反对者竟然篡改美国科学院的报告

(2010-03-09 09:13:27) 下一个
“转基因”反对者竟然篡改美国科学院的报告

作者:浏星雨

“转基因”具有不确定性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人类在应用这一新技术的时候必须慎重又慎

重。人们基于习惯,信仰和忧而虑质疑甚至反对“转基因”,都是一个公民社会里的正常现象。但是

,在中国,却有一股力量依靠不断的制造和传播谣言来反对“转基因”。比如,广西玉米--男生精子

,转基因作物造成数省土地无法耕种等等。随着“转基因”事件争论的深入,有人开始玩起“高科技”

,竟然篡改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的内容,为反“转基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位作者,笔名为“直言了”,在两篇文章中,编造了同样的内容。一篇文章的题目是《英美新报告

:转基因神话走向破灭》;另一篇文章题目是《转基因官员:从不说到瞎说(兼谈美国转基因食品

消费)》。
文章链接: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5551079_d.html
文章链接: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5791485_d.html

“直言了”在文章中编造了下述内容: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4年的调查报告以充分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案例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

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已经造成危害损失,而人类尚无能力纠正和弥补那些危害损失;更还有

潜在的安全威胁,超出人类现有科技知识和预控能力。”

“正因为如此,如前说,从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那报告后的2005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逐年

减少BT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其它增加的转基因作物绝大多数都属于“经济作物”而不是“

食品作物”。就此,美国等西方社会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那份报告称为“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命运转折

点”。”

被广泛转载的《1997年以来全球转基因食品健康损害事件一览》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现状》(出

现在第三媒体网和人民网强国论坛),也篡改美国科学院报告。这些文章称:转基因食品让老鼠血

细胞和肝细胞异常;中西部农场出现猪假孕或不育;德国母牛非正常死亡;鸡死亡率高2倍;英国

过敏症上升50%;菲律宾出现小肠和呼吸系统异常反应和细菌基因/蛋白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两篇文

章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2/130762.html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7545179&bid=1

事实何在?

事实上,2004年7月27日,美国科学院的确发表了题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健康受非预期

因素影响的方法》(Safety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Approaches to Assessing

Unintended Health Effects)的研究报告。用括号里面的英文题目搜索就可以得到报告原文http://www.nap.edu/openbook.php?isbn=0309092094。

但是,报告结论却是:基因工程本身并不具有危害性,仅根据培育技术对食品安全作出评估缺乏科

学根据。

报告认为,任何技术,无论是用基因工程还是传统方法对食物的改造都会有不可预测的风险。因而

建议对基因工程改造过的食品进行逐个考察其安全性,再决定是否上市。

报告还给出了一个图表说明,传统的核辐射育种(笔者注:包括太空育种),化学诱变育种要比转

基因更具风险性。

报告还列出了一个传统选育的芹菜品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例子:传统育种家不断选择psoralen表达水

平高的品种,用以抵抗病虫害。结果这种高水平表达的芹菜却使农民和菜场工作人员产生严重的皮

肤过敏反应。

撰写该报告的专家小组负责人,贝蒂·休·马斯特斯表示:“改造动植物的任何培育技术,不论采用

基因工程还是其他技术都有可能使食品组成部分的质量或数量产生非预期的变化,有可能危及人类

健康。”

美国科学院的报告里面,根本就没有老鼠血细胞和肝细胞异常;中西部农场出现猪假孕或不育;德

国母牛非正常死亡;鸡死亡率高2倍;英国过敏症上升50%;菲律宾出现小肠和呼吸系统异常反应和

细菌基因/蛋白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等等的内容。“转基因”反对者却将这些内容编造进《1997年以来

全球转基因食品健康损害事件一览》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现状》等文章中。

“直言了”还编造了一个美国BT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的数据,他写道:“(美国)BT转基因玉米

种植面积从2005年度的27%降低到2009年的17%,减少了10%左右;同期、BT棉花则从18%降低到17%

。”

事实上,在美国农业部网站,有一个表格(见下图)说明了无论是BT转基因玉米,还是BT转基因棉

花的种植面积比例,从2005年到2009年都是上升的。BT玉米从大约36%上升到59%;BT棉花从大约

45%上升到62%。

种植“转基因”作物关系到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我们自身的健康,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

看法。对公共产品的质疑是我们公民的责任,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表达反对意见是我们公民的

权利。但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可以反得堂堂正正,为什么偏偏要使些下三滥手段呢?目的何在?

浏星雨 写于2010年2月25日

附:美国BT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英美新报告:转基因神话走向破灭

作者:直言了

2010-02-23/2010-02-24再发。

链接: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5791485_d.html

美国农业部去年和今年年初颁布的统计报告说明,从2005农业年度开始,美国的BT转基因食品作物

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譬如,BT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从2005年度的27%降低到2009年的17%,减少了

10%左右;同期、BT棉花则从18%降低到17%。

2004年权威科学报告证明其有严重的安全威胁,而国家存在的首要责任就是保护本国人口和国土的

安全,这就是美国BT转基因玉米等种植面积从2005年开始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

无须更多赘言,美国农业部的十年预测清楚地说明了一个现实: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经过半个世纪

左右的开发和发展,转基因作物(特别是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神话已经走向破灭和进入“过去时”阶

段了。

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发明国是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总比那些中国利益官员更是“专家”和“科学共同

体”吧?而美国国家科学院2004年的调查报告以充分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案例说明,转基因食

品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已经造成危害损失,而人类尚无能力纠正和弥补那些危害损失

;更还有潜在的安全威胁,超出人类现有科技知识和预控能力。

正因为如此,如前说,从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那报告后的2005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逐年减

少BT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其它增加的转基因作物绝大多数都属于“经济作物”而不是“食

品作物”。就此,美国等西方社会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那份报告称为“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命运转折点

”。

附后,是该报告的要点及其前后美国官方及学界关于转基因食品作物种植消费造成的危害损失的报

告要点。


附件:从2004/05农业年度开始,转基因食品工程由热变冷。

一、美国国家科学院关于转基因作物的危害与风险的报告:

2004年7月2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完成了特别专题研究并发布研究报告,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

难以预见的主基因(Host DNA)破坏,而用现有的审核和监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

破坏。美国国家科学院列举了审核转基因食品产品的时候所没发现的异常:

- 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等转基因食物的老鼠,出现血细胞和肝脏细胞异常、肝脏比没食用的更重;
- 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猪,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
- 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
- 使用转基因饲料的鸡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
- 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 被长期认为“安全”的转基因玉米,其效果并非如推广者说的那么理想,例如,菲律宾食用者出现

了皮肤、小肠和呼吸系统的异常反应;
- 在目前美国市场上的转基因大豆消费品内含有细菌基因,由该嵌入基因产生的蛋白是人类食品供

应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而且,该细菌基因/蛋白部分与虾和蜘蛛体内发现的细菌基因/蛋白相同。

研究显示,即便放弃食用转基因大豆,这种细菌基因/蛋白还将在体内长期存在,并可能遗传给下

一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食品应该属于不合格。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说,尽管还没有100%的后续测试结果和分析结论,但那么多和那么普遍的异

常现象,足以警告政府机构重新考虑其转基因产品的审核系统和批准制度、也需要学界和商界重新

审查和反省自己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开发。发行报告的时候,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头头等成员说,他们

的调查研究发现,对转基因食品了解越多的人,就越不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其它研究机构有同

样发现,譬如,他们询问转基因食品开发商是否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在积极地食用他们开发的产

品,结果,几乎没有一个给出正面或完整的回答。


转基因官员:从不说到瞎说(兼谈美国转基因食品消费)。
直言了,2010-02-16。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5551079_d.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