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奔涌

一个不断选择的世界,得失兼容
个人资料
正文

(2010-02-24 06:23:22) 下一个
  •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孩子不是家庭肆意操纵的受伤的木偶,不是亲子冲突厮杀时受伤的证人,不是父母拿去肆意炫耀的道具面子,而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受到尊重的个体。
    父母都有一个愿望,希望为他扫清障碍,保全他一世无忧,其实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保障孩子的人生,我们倾尽权力寄予厚望的孩子不出意外终将平凡。有些孩子貌似很幸运,极大可能是换了一座城市,换了一份工作,过的生活和父母现在的生活差不多。工作,爱情,亲情的烦恼他们一样都不会少,事业,情感,主观,客观,环境,总有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命运只有拨弄颠覆着他的生活,终其一生都是平凡的一生,可以预期最好的结果,但也要能接受最坏的可能,接受平凡不是放弃,退缩,而是管理好自己的预期。
    父母教育孩子“我都是为你好”使用这种正面语言合理化对孩子的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这种合理往往是从彼此间的人际关系出发的,潜台词就是“你都要听我的。“
    组建家庭,抚养孩子被城市有意无意中的放弃考虑,城中的许多青年成了“游牧民族”,许多任的理想“找一个人,在一起,不住在一起。”
     
    父母对孩子来说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自己而不是我们要他成为的人。
     
    亲子关系不能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父母需要学会爱和分离,成熟的爱就是一边给爱一边坚定的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不要渴望彻底了解孩子的意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成熟的父母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不是处理问题,而是处理孩子的感受。丰富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将个人的所有情感都压孩子身上,会造成孩子的紧张和压力,要成为自己的太阳,乐观开朗,用心思考,生活自律,兴趣广泛地有趣的人。
     
    心理学家克莱尔“真正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长大,第二任务适合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子女在开心的时候不会想起父母,只有在伤心,缺钱,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想起父母,父母是这世上最大的备胎。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判断孩子的喜好,孩子所在乎的往往不是大人所想的。
     
    父母对孩子有两种爱,一种是接受的爱,孩子一生下来的情况,孩子的性格,本质。一种是转化的爱,追逐孩子的各种福利,让他们过得更好。野心过度的父母,转化的爱会压倒接受的爱,成为自己孩子的暴君。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自由,没有阶级之分,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够了。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是个体,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爱好,他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尊重,在孩子面前,许多父母有道理就讲道理,没有道理就讲伦理,用孝顺来镇压孩子的”邪念“让一切如己所愿。孝顺是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自由,没有阶级之分,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够了。
    家长对孩子能做到的是以身作则,示范,然后耐心等待。
     
    为人父母其实是和孩子彼此陪伴,共同成长,而不是保持完美的化身,一直正确。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看着眼前真实的孩子,宽容,甚至尊重作为人所有的局限,把注意力放在建设性的成长和改进方面,不是在对自己否定中消耗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领和教育。父母需要学会爱和分离,成熟的爱就是一边给爱一边坚定的告诉孩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不要渴望彻底了解孩子的意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问题,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成熟的父母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不是处理问题,而是处理孩子的感受。家长对孩子能做到的是以身作则,示范,然后耐心等待。父母对孩子来说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自己而不是我们要他成为的人。父母对孩子有两种爱,一种是接受的爱,孩子一生下来的情况,孩子的性格,本质。一种是转化的爱,追逐孩子的各种福利,让他们过得更好。野心过度的父母,转化的爱会压倒接受的爱,成为自己孩子的暴君。亲子关系应该是平等自由,没有阶级之分,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够了。
     
    龙应台”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爱孩子顺应本能的天性,孩子爱父母是超凡领悟的人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