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他冶金系同班共六位同学,没有真正穷人家庭出身的,五位均是殷实家庭,基本是在县城读了初中, 高中是在成都或重庆读的。
只有一位好像是二地主,即自家下无寸土但佃了很多地转租给佃户,读了蛮多年私塾,到县城读高小是老子出的钱,但初中,老子认为不必读了,本家祠堂看他有上进心,出钱让他读初中,初中毕业教了几年小学, 才去读的高中,高中毕业又教了几年书攒了点钱才去考的大学, 此时已经二十几岁了。
大学毕业正值抗战中期,四位进了资源委员会的大渡口钢厂,家父自己开了一个翻砂厂(最后赔光,后来一直在机械系统),那位酱园小开回家用现代方法生产酱油。
抗战胜利后,有到鞍山的, 台湾的, 上海的,也有留在大渡口的。
1956年除那一位在台湾的中钢当工程师之外,四位(包括家父)是高级工程师(当时并没有这个职称),那位酱园老板在五十年代初被动员归队搞冶金,因为专业工作中断过几年,定的级别就低一些。
1957年一个也没有中奖,1966年一个也没有滑脱,1970年前后被所谓解放,重新吃香喝辣,发现把钱吃掉是上上策, 哪个晓得啥时候又来抄家扣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