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很长的比较自然形成的过程,如今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开始, 实际上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当局“正式颁布法律或行政命令的。
看看第一次”国务院颁布“的简化字方案, 其中好些在民间早已流传开了的, 或者说已经开始使用了,咋爱早一些, 可以从草书中很多简化字的写法, 说明已经在被使用了。
各朝各代的正式文书, 是必须要用当时大家公认的所谓”繁体字“书写的,当时的高考也就是科举, 哪位不知好歹的读书人使用了草书中的简便字型, out!下次请注意。
不过当时的韭菜普罗大众阿狗阿猫们, 哪有那么讲究, 写封家信,别说简体字, 就是画个啥代替啥也是没有人管的, 写到这而, 突然想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顾阿桃的讲用报搞的手稿, 识字不多的贫下中农老太太, 只好用画来记录自己的金光闪闪的斗私批修“瞬间”感受,亏得她好像上了林副主席的小偷船, 否则扩大了她的宝贵经验,国将不国了。
另一个类似的事情, 有没有人问“白话文”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这就难了,元曲明清小说, 实际上大量地使用了白话文或准白话文,肯定的是,那个使用并不是当时的皇上圣谕下达的结果,用现代语言来说, 就是没有当时的内阁和军机处(相当于后来的国务院)下达个什么文件,能掀起这种风气的。
白话文的代替文言文,应该是清末民初乃至整个民国期间, 慢慢地慢慢地形成的,俺家阿拉屋里厢, 还有一些老辈子写的信件啥的,可以看出, 祖辈一直坚持着用文言文, 至少也是半文半白,而那些民初出生的比如我的父亲舅舅等,最早读私塾期间绝对用的是文言文,上了学堂加个洋字再前面, 写信也就开始半文半白甚至全白了,越来越白最后全白。
说明什么? 白不白, 文不文, 国家似乎从来没有证实用国务院文件规定过,只不过大家(主要是那些能写文言文的人)约定俗成地使用了白话文, 文革期间, 倒有一些人神叨叨地用半文半白的文字, 写出来揶揄或挖苦什么什么。
文革后, 一些能写文言文的老人半老人们, 不但写信用文言文, 而且还用毛笔竖写, 从右到左!
文言文写得好的人, 写白话文一般不会太差, 胡适之曾说过, 中国共产党内白话文写得最好的是毛泽东,不过那些年头里这个表扬实际可能被认为起的是副作用, 因为毛主席说过“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就要拥护”,毛爷的文言文是没有话说的了,看看他的毛选(当然别人的就不是毛选)中很多文章,真的是添一字嫌多, 减一字嫌少, 胡适之不会拍伟大领袖的马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