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文革后期上海的下饭馆

(2023-07-18 14:23:59) 下一个

大致上以林彪嗝了屁之后,尤其是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开始, 上海的市面明显地有了变化, 第一炮就是茂名路那几家高档商店的重新开张。

接下来开始所谓落实政策,各色牛鬼蛇神中的一部分,扣发的工资还回来了,冻结的存款也还回来了,海外的汇款也不会受到什么刁难了,部分原来就条件不错的人家, 大多数又好起来了,文革头几年耀武扬威的红五类, 除极少数当了官的,大多数“小兵回营”, 该开车床继续开车床, 该烧大炉继续烧大炉,工资反正大家都没增加一分一哩,原来薪水高的又吃过“轧头”的,现在回过头想想, 还是吃掉最好, 册那, 说不定哪天又来抄家!

商店里的橱窗又开始摆起来了, 饮食店饭店里的人似乎又多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商业系统的传统, 大革文化的命也没有把上海商店里那种顾客至上的传统扫得干干净净, 尤其是老店员老服务人员,对待客人还是客客气气的, 没有北京服务行业里那种大爷神态,看来, 上海的文化革命还是不够彻底。

那时进饭店吃饭, 先得到柜台买“牌子”或一种凭据,若是超过一个人去吃饭, 另外的人就去找位子,也有更形象地说成“等位子”,因为你得眼观六路看看哪张桌子上的客人吃得差不多了,你就走过去站在他或她后面,更有本事的还一只脚踩在该顾客所坐凳子或椅子的横档上, 所以更粗鲁的说法就是“抢位子”。

牌子买好座位找好或抢到,一行吃客坐下, 服务员上来收牌子或凭据, 用一个上面烫好桌号的晾衣服架子夹好, 交到厨房去,上海的厨师哪怕革命造反“火气”最旺盛的时候,一旦上了灶, 总是力图把本事显示出来的,不像有点服务行业, 比如剃头师傅,吊儿郎当的就不少, 虽然都属于扬州三把刀,厨师的职业自豪感要比其他两把刀强了许许多多倍。

厨师和服务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也没有受到革命风暴的影响, 一旦菜好了, 服务员依旧是照着几百年的行规, 双手尽可能托出更多的碗盘,哪怕只有两份菜, 绝对不会一手一个盘给你端过来, 那么做不符合职业标准,一定是一只手上一盘下一盘另外一只手空着出厨房的。

说一下那时饭店的大致价格,比如广西路九江路汉口路之间的那家四川馆子,去得比较多, 还记得几样菜的价格, 鱼香肉丝四毛,麻婆豆腐三角二,豆瓣鱼八毛,据父母说, 味道与文革前一样的好。

只是这家店有个女服务员, 长得实在有点令人遗憾,多多少少影响胃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