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饺子好吃吗? 好吃,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吃, 但好吃的东西不止饺子一样, 尤其在南方, 还有许许多多比较子还好吃的东西。
在北方, 原本菜蔬就比南方少得多, 加上天气关系, 越往北无霜期越短, 在以前没有大棚的时候,蔬菜不但品种而且产量也比南方少, 造成的是北方饮食的多样性比不上南方。
所谓南北方的划分,地理上是以淮河秦岭一条线来划分, 若是以食物来区分, 大致可以用大米白面做标准, 大米者为南方, 白面者乃北方。
当然北方的所谓以白面为主, 很不恰当, 应该说在北方,以前真把白面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食品的地方不多,东北的包米馇子, 山西的山药蛋蛋, 其他一些吃红薯为主的地方, 吃口白面就是打牙祭。
当然, 话的再添一句, 以免杠精argue, 实话实说, 南方以杂粮为主的地方也不少, 比如四川北部,贵州一部分等等, 也是吃红薯吃玉米为主的, anyway, 不管咋说, 南方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要比北方以白面的主食的地方, 要多得多。
吃大米, 基本上要有菜, ”下饭“这个词, 北方就很不普遍,因为北方的馒头窝窝头,抓一个一面走一面啃就是一顿饭,有菜当然更好, 没菜马马虎虎也凑合。
虽然南方吃不起真正的菜的人也不少(不管是三四十年代还是五六七十年代),一碟泡菜萝卜干雪里蕻,也就勉勉强强算一个,菜瓜当粮那阵不算。
在北方, 以前没有大棚反季蔬菜的年头, 很多地方冬天也就老三样: 白菜萝卜土豆, 若该地大豆长得不错, 弄个白菜炖豆腐,窝窝头也好白馒头也白, 吃得满嘴香!过年过节来客人,再炒一盘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能在白菜炖豆腐里加一点肉, 端的就是好日子!
过年呢, 总是在冬天,战天斗地还是冬天, 蔬菜的品种实在增加不了不多,中国的习俗, 一年过得再穷, 过年总得弄点好吃的,什么东西能把这三样好东西” 猪肉(或羊肉for 回民)+白菜或萝卜+白面“整一堆呢?
答案就是”饺子“!!!
不说别的, 原始版《白毛女》,杨白劳”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 你爹我称回了二斤面, 带回家来包饺子, 欢欢喜喜过个年“ , 贫穷有如杨白劳, 无论如何也得包顿饺子来欢度一下, 当然, 老杨的饺子馅, 估计就是白菜甚至白菜帮子了。
南方呢? 冬天菜蔬肯定比夏天少, 比如北方多,一般客人来访,整几样菜, 荤荤素素的,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成都平原,三五样对家境稍稍像样的人家,是拿不出手的。 新姑爷上门, 就是一件大事了, 再穷也得有个十样八样, 这个钱省不得,平时扣扣牙缝吧。
过年呢, 不得了,桌子不摆满不敢说是年夜饭!
说到上海市以及郊区, 听那些老工人说,真正的无产阶级啊,在旧社会, 大部分人家的每顿饭, 桌子上也就一个素菜,来了人客, 上海不说客人而是”人客“,咋也得整得有荤有素, 否则丢不起这个人。过年呢,一家人团坐桌边, 桌上需要摆满, 所谓四冷盘(花生米,皮蛋,凉拌菜, 叉烧肉--因为上海广东人很多, 搞得大家都学会吃叉烧了)四热炒(记不太清楚了, 反正一定有一道红烧烤麸--取其谐音, 吃了烤麸”靠丈夫“)四大菜(梅菜扣肉, 走油蹄膀, 清蒸鱼, 还有一样啥的),, 饭后一道”八宝饭“, 注意, 这些菜是不能吃完的,荤菜年后每天都要摆出来, 素菜天天可以换。
上海人想不想吃饺子呢? 想! 可大多数不会做, 文革的中后期, 大批大批的知青, 远赴北方, 特别是黑龙江省, 可能有近二十万上海知青, 好些人都学会了调馅擀皮包饺子, 回家探亲的时候, 就高高兴兴地让全家人也和北方人一样吃顿饺子!!
明港绝对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虾饺在粤菜里大约排第几?
我印象最深刻的南北气候、植被的分界线就是鸡公山。
少年时从北往南,坐京广线火车。在河南信阳还是一片黄土,农村房屋平顶,显示干旱少雨。过了鸡公山就是满山翠竹,眼里都是绿色,呼进的空气都是湿润的。
饺子,横贯亚欧大陆各国老百姓几乎都爱吃。
意大利:Tortellini
波兰:Pierogi
俄罗斯:Pelmeni
有一次路过一日本餐馆,看到窗户上贴的菜单里有一项是 Gyoza,自然猜出就是“饺子”。
只有国宴,没有国吃。
这么大的国土,东南西北中,饮食迥异何来国吃之说。如果强说有,也是统治的概念,你必须接受我的为主流。
各地各有各的的炊烟袅袅才好玩。让广西接受西安,让黑龙江接受江西,让青海接受上海,只有大一统思想才喜欢这样的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