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7)
据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恢复了村镇的供销社, 回忆起当年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感觉。
首先是方圆一定范围内, 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买东西, 也就是供销社的“独一”性, 使人进去会有那种“买东西”的幸福感, 若是一排七八家供销社可供选择,哪来进门的兴奋呢?
第二,兜里钞票不能太多,看到什么就买什么, 不是当年的感觉, 那时拽着不多的那点钱, 跨进供销社, 这个想买那个也想买, 可钞票就那一点点, 必须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看过去算过来, 只能捡最急需的东西买,这叫必要性。
第三,有些东西需要票证, 也就是必须在钞票之上还得有一个购买约束,就会在买完该买的东西受既有一种满足感还得留下一些遗憾, 下次才有动力再来。
第四, 售货员的那张晚娘面孔非常重要,你一进门他或她就非常热情的一句“欢迎光临”,您的购物急切感荡然无存,你得小心翼翼不想得罪他或她, 甚至还想巴结巴结他或她, 以致下回有紧俏商品卖的话, 他或她会设法通知一下你。
第五, 商品绝对不能应有尽有,买不到的期盼,会给人留下无限的向往, 促使你更加省吃俭用,攒下点钱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 毕竟光看不买的次数不能太多。
大家说还有什么事情会促进人们对恢复供销社的幸福感觉呢?
好像觉得有点指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