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1965年开始, 大概是江南造船厂和房管部门合作, 在江南新村中原来的绿地建上了大约十来栋五层楼的房子,所以搬进来的“新”邻居有的是江南厂的职工, 也有其他单位的职工。
这一部分住户,基本上是从棚户区搬来的, 大概是五十年代分房时由于各种原因没资格的吧, 至少我认识那几个人,五十年代或还没进厂, 或刚进厂还没结婚。
江南新村中建于五十年代的那几十栋, 基本上都是木头地板的三层楼房,没有煤气,有抽水马桶, 当然厨房厕所适合用的,五十年代中期, 除那些年龄较大的老工人,一般家里都是五六乃至七八的孩子,不知为什么, 老广东人家多子女现象比较明显,住房就显得比较紧张,很多人一家五口一间18平方米的房子, 感到非常满意了,后来又生的孩子, 则把人均住房降低了是谁也没有计算过的。
这批1965年修建的这批房子, 则是五层楼而且是水泥地板了,属于筒子楼类别,如果没记错, 厨房非常小但好像是独用的, 但非常清楚的是:“绝对没有抽水马桶”,每层楼一条长长的外走廊,中间是楼梯, 楼梯的对面是倒马桶洗马桶的地方,走廊两面的顶头是比较大的房子, 其余小些, 类似的房子后来我在外地工厂也住过。
可能是住户对拎马桶反应实在太强烈, 不是太长的时间后, 就进行了改造,装上了抽水马桶。
至于煤气,肇家浜南的那一大片工人新村中, 日晖一二三四五六七村, 江南一二村,初建时都没有煤气;而不远的东庙(后改成东安)一二三, 则靠沾了东安二村的光,煤气管道是与房子同时接通的,为什么东安二村特别呢?那是柯庆施同志在1958年提出市委领导干部要和工人群众同住,所以建了标准较高的东安二村,连带普通老百姓居住的东安一村三村也有了煤气, 后来建的那些新村如天钥新村等,也搭上了顺风车。
柯大鼻子陈丕显曹荻秋张春桥“同志”等,都在东安二村住过, 除曹荻秋外, 时间都很短, 老柯一搬走, 大家跟着跑去康平路院里了。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不要想当然, 工人新村肯定比原先有些住户住的棚户区好, 不等于自己说的就有了煤气和抽水马桶, 更不会变成一家一户独用厨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