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一 社会生活方普现象小调查
在北语学10楼走廊内,小组成员发现了一组有趣的现象:
一名同学先是拿起手机,与家长聊起家常:“喂?妈,弄啥哩?今天吃嘞面条,明儿个降温了,恁多穿点哈!”然后转过头去,和同学交谈:“亲爱的,那本书下午能帮我带一下吗?谢谢,爱你!”
Q:“同学您好,请问你的家乡是哪里呀?”
A:“我来自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
A:“嗯嗯有的。比如我和同乡的高中同学在北京聚餐,即使很熟悉,有时我们也还是会选择用普通话交流,但是一同回到家乡的城市后,就又换回河南话了。我觉得跟环境也有点关系吧,就还挺有意思的。”
碰巧我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旁边的西华县, 待过些年, 当时说的河南话本地人也听不出任何口音(多年不在那个语境, 再说河南话就有点别扭了)。
四五十年前, 河南的一般县市里,哪位若开口说普通话或任何非河南话的其他方言, 很容易被人取笑的,那时河南人的心目中, 只要不是河南话就是”蛮子“话,说一口京腔的, 也会被认为”那货咋说话那么蛮呀“, 殊不知国人口中有个”南蛮子,北侉子”, 河南话应该被河北人当成“蛮子话”的啊。
学校的老师自然是用河南话教学了,以致有些南方分配来的老师,只好学着用河南话教书, 比如我认识一位五十年代末从上海分来的高中老师,娶了个河南老婆, 最后和我用上海话交流时带有浓烈的“豫剧腔”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生当然基本不会说普通话,不过到底是北方语系的方言, 平舌翘舌音规则相同,电影广播听多了, 改口很容易,而那些喜欢文艺活动的学生们,唱唱歌说说快板相声啥的, 很快, 普通话就很溜了。
改革开放之后, 全国各地人员的交流, 变得非常的容易非常的多,也随着影视作品的强塞进老百姓的耳朵,普通话逐渐进入非常乡间的农村,首先学生老师不讲普通话恐怕上岗都难,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运用普通话读课文,最重要的, 家长对子女的普通话不会来句“好好说话! 别那么蛮”。
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对说普通话不会以“蛮”为理由而抵制, 相反,阿狗阿猫都知道, 离开了河南到任何地方, 再操一口“中不中”的河南话,大概率会被当成“土”的标志,即便在省内,哪位周口扶沟的年轻人到郑州办事, 比如进银行取钱,再说河南话, 银行工作人员心里会暗暗嘀咕“老渣皮”!
久而久之(也不过三十来年),地级市甚至县城的家长们, 都不愿意自家的孩子继续说河南话了, 前几年到漯河及周边的地县,小孩子说河南话的已经很少了,有的甚至不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