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52-90年徐汇区新建新村的大致情况

(2016-03-19 10:17:33) 下一个

 

其中有些地方在改开前不属于徐汇区而是上海县的, 比如漕河泾田林新村的一部分, “新村”这个词, 实际就是国家给老百姓修建的住宅, 之所以上海被称为“工人新村”, 是因为最初修建的的确是全部分配给了老工人, 而上海早就有了“工房“这种称呼, 就是厂方修建给员工住的房子, 一直延续下来, 成片的住宅区就叫做”新村“, 住的已经不全是工人后还是被称为了“工人新村”。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哪些年修得多些,当然房型又是另一回事。 前头那个说到江南新村的三种房型, 第四种是66年修建的真把搬进来的住户气昏了不少,好像叫做65型吧。 五层楼的, 居然没有卫生间, 传闻那时不知哪个家伙说的”工农兵不需要抽水马桶“, 市委市政府的哪个头除管工交的市委书记马天水之外, 都有嫌疑。

结果呢,每一层的楼梯口修一个马桶间,一个倒马桶处, 接根大管子通往化粪池, 旁边一个大水槽可以刷洗马桶,最早搬进来的是江南造船厂的中年职工, 也应该是50年代分房时尚未结婚也就不够资格分房的那些人, 很简单地理解, 这批人的孩子就完全没有我们的同学了, 他们的孩子大多要叫阿拉迭种人”爷叔“了。

兴高采烈地搬了进来, 一肚子怨气地天天拎着马桶, 虽然无需从五楼拎到一楼, 但是, 还在用马桶, 想想也触气, 很快, 等林副主席和孔老二去排排坐了”不是好东西“后,市里统一改了建, 把那个倒马桶的地方改成两个卫生间, 由整层楼大约8家人合用, 大老爷们儿扯哪一下,女人家喘了口气。

顺便说一下, 这时的干部也好知识分子也罢, 分房均无照顾了, 全凭”本事“, 啥本事? 和当官的关系和分房的哪怕只是个办事员的关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嘎闹忙 回复 悄悄话 非常详细的好文,尤其是看到阿拉新村的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