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哥儿们说过,如何地把理发和历史也就是如何地将剃头挤进几度回首?我知道葱油饼和历史也没多大关系,虽说历史人物中爱吃葱油饼的一定不少,比如那谁谁谁,说不出是谁就不说了,自个儿去想,这句话的漏洞太多,想来想去也怕有人铁了心肠要找事,咋办?吃自己做的葱油饼,让别人去说吧。
和面到够劲,传闻中的三光,基本上没人想过为什么,其实真正有意义的就只是“面光”,盆光?和最后的成品好坏没嘛大关系,只要你在和面的时候, 不停地把面团往盆壁上蹭自然就把粘盆壁上的面刮下来了,盆不就光了?哪怕面甚至还没有和均匀,盆还是可以弄光的。只要那个“手光”, 大家不知道好好的想过没有,手光了,不错, 手上的面粉的确是全部揉进了面团,还有什么也跟进去了?手光和面和得好坏关系实在也不是那么大的。
我因为没有“面按”,厨房的台面不够大,所以搓两砣面,葱花,那黄黄的是油面,稍许面粉加盐巴加油, 搅合而成,稀稠很难用文字描述,大致用勺舀起往下浇的时候,表现是液体但又有相当的黏度,或形象一点,就像那忆苦思甜时形容旧社会穷人喝的粥,可以照月亮但又真的不是水。
台面不够大,用两砣最后来叠加。一张一张擀成圆形薄饼状,因为COSTCO买来的面粉弹性较高,可放置片刻就不会缩回去太多,两张的好处也能显出些了,一张擀一会儿,放一边凉快,擀第二张,再把第二张放旁边,回过头再擀第一张。 看到我的擀面杖么?那是河南某些地方所特有的吧, 细长条两头尖尖,双手执杖前后滚动, 靠着左右手用力的差别, 让面“饼”自动旋转,力学分析说不上来了, 反正从广阔天地里学来的就是这么做的。
这个就是交替中的另一张,薄厚没有“双规”(影射政治了吧,也可以成为进入几坛的原因之一吗?)随意,但薄些呢,葱油饼的分层多些,“卖相”自然好些。
尽可能均匀地将油面抹到第一张薄熙来上,撒上葱花。
请第二个薄熙来盖到第一个薄熙来身上,再次加油(面), 沿圆边稍事压压,不必太紧。
卷起呈圆柱状。
切成您自己所希望的数目,今儿我切成了八砣,一会儿告诉你我犯了点错,计算问题。
每砣盘起来,搁那儿一会,长短无关紧要。。
用手压扁面砣成圆饼。
放入平底煎锅。
因为今天太冷,我又是在阳光屋, 所以先行200度两分钟,相当于暖身运动。然后, 正式开工,加油,整个锅底加到1-2毫米厚的油层,开火到375度,12分钟,翻面,无需再加油,如发现油不太够, 加一点点也是可以的,再375度10分钟, 便成了这幅德性,立马上桌,香喷喷略带脆儿,用上海话说叫“打耳光也不放手”。
看到没有,我的这七个葱油饼,后面那几个似乎油煎得不太够, 锅不太平,这不能怪我,因为地球是圆的。
至于数学当年没学好, 我的锅只能煎(还是用烤? 或其他哪个动词?)七个饼,可我前面你们看到了,我咋会作八个呢? 以后知道,七上八下。
典型的葱花烙饼不用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