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洋务运动与上海钢铁工业的兴起

(2014-10-20 15:31:52) 下一个
没有别的意思转载者

  上海钢铁工业起始于晚清的洋务运动。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在官办的江南制造局建造炼钢厂。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开上海钢铁工业之先河。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在城南高昌庙地区(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又购进15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并陆续购置1吨转炉一座1.5吨、3吨电炉各一座,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4套、冷轧机5套、卷铁皮机1台,2000吨水压机1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扁钢、角钢、工字钢、6~18毫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供制造枪枝、快炮、舰艇及其他机件等军需之用。投产5年产钢7989吨,最高年产量2056吨。因其所产枪炮长期落后,抑制了炼钢生产,光绪二十四年后,钢年产量下降到500~600吨,炼钢厂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后该厂几经易名,独立建制为上海炼钢厂,于抗日战争前夕,主要生产设备迁往重庆,结束了上海首家钢铁企业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上海民族钢铁工业开始崛起。民国2年(1913年),民族资本家陆伯鸿受上海市总商会委托,赴美、英、法等国考察钢铁工业。回国后,利用其在实业界、金融界的影响集资合股,在浦东周家渡西村(今上南路300号)创建上海第一家民营钢铁厂——和兴化铁厂,向德国购进10吨高炉1座,于民国7年8月18日建成投产,日产生铁12吨左右,利润颇丰,开工3月所获盈利相当于原投入资本。民国9年又从德国购进20吨高炉1座,月产生铁1000吨左右,销与上海的兵工厂、机器厂、翻砂厂及铁号。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国家的生铁来华倾销,导致和兴化铁厂严重亏损,被迫歇业。民国11年,和兴化铁厂追加资本,增地60亩进行扩建,从德国购进10吨酸性炼钢平炉2座,直径500毫米轧钢机1套,扩建成炼铁、炼钢和轧钢一体化的钢铁生产企业,定名和兴钢铁厂,民国14年2月投产,生产硬钢和竹节钢材,但又遭西方国家的压价竞争,民国16年2月,和兴钢铁厂又被迫歇业。10多年内,和兴厂接连两次遭到沉重打击,两起两落,陷入了困境。民国22年,中兴煤矿公司承租该厂,改组为新和兴钢铁厂,恢复生产。

  

  上海的民营轧钢企业自民国10年开始发展起来。第一家荣泰管子厂,用进口带钢以手工加工方式复制成焊接钢管,供本厂制造西式铁床专用。由于铁床畅销,带动发展了合兴床厂、公兴铁厂、永兴机器厂、祥兴钢管厂等一批复制加工型企业。随后,民族资本家荣锡九等集资创办大通五金钢管制造厂,用进口带钢复制加工电线套管,产品畅销全市,并外销南洋地区,成为上海市第一家钢材出口民营企业,还带动发展了新成钢管制造厂、大成钢管制造厂等一批钢管企业。永大机器厂、鑫大拉管厂等还用进口无缝钢管通过拉拔复制小规格无缝钢管。民国17年起,还涌现了一批以进口带钢复制打包铁皮的专业生产企业。经历10多年的开拓,上海复制钢材行业的门类、品种和产量都获得了发展。

  

  民国22年,留美回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余铭钰与方文年合股创办了生产铸钢件的民营企业——大鑫钢铁工厂,先后设置化铁炉3座,1吨转炉1座,1吨电炉2座等炼钢装备,为机械、造船等工业以及公共汽车公司、铁道部门提供铸钢件、铸铁件。受其影响,机械行业的大陆机器厂和丰田汽车修理厂也设置电炉生产铸钢件,供本厂制造机器配套之用。

  

  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上海。日军为侵华军用物资需要,先后强占了新和兴钢铁厂、中华制铁厂、大鑫钢铁工厂、兴业制铁厂等一批钢铁企业,并扩建新和兴钢铁厂,添置线材轧机等。

  

  民国27年,侵华日军采取“以战养战”政策,支持日商在吴淞地区强行占地50余亩,建设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炼钢厂,设15吨炼钢平炉1座,冶炼普炭镇静钢,生产100毫米钢锭。日商亚细亚钢业株式会社在黄兴路圈地50亩,建设轧钢厂,设置1套半连续式线材机组,其所产线材拉丝制成铁丝、刺网等军用物资。民国32年,日商将日亚钢业株式会社吴淞炼钢厂、亚细亚钢业株式会社黄兴路轧钢厂以及日本商人在浦东开办的西渡炼铁厂合并组成中华制铁株式会社,将炼铁、炼钢和轧钢组成一体,统一管理。

  

  日军侵占上海后,日本私人资本趁机扩张。日商亚细亚钢业厂在原有化铁、拉丝2个工场基础上,增添电炉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装备,新辟制钉、镀锌铁丝、钢丝绳、拉管以及铸钢、锻铆等工场,发展成为以铸钢为主、兼营金属制品的工厂。日商兴亚钢业厂,在原有化铁、轧钢等生产设备基础上,增添相应的铸造设施,从轧制小型钢材发展到生产手榴弹、迫击炮、手枪等武器外壳以及马钉、煤锹和铁镐等产品,成为日军的军需工厂。日军侵占上海时期,国人也开办了茂兴钢铁厂、中国标准钢品厂、华丰铁厂、大沪钢铁厂和民生铁厂等钢铁企业,但都处于被压制的境地,其中茂兴钢铁厂开工仅2年多,就遭日军查封。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接管所有敌伪控管的钢铁企业,按财产性质分类处置,第一类是被日军强占的企业,发还原主经营;第二类是敌伪财产的中小型企业,以优惠价格标卖给“后方复员工厂”的资本家,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第三类是敌伪财产的大型企业——中华制铁株式会社,实行官商合股,由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出面,邀集上海金融、钢铁工商界著名人士沈熙瑞、余铭钰等,于民国35年12月成立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向国民政府经济部承购形式,将中华制铁株式会社下属的吴淞炼钢厂列为第一厂,黄兴路轧钢厂列为第二厂,以及浦东西渡炼铁厂作为官股入股。公司总资本法币250亿元,官股约三分之一,其余私股由众多钢铁企业投资入股。民国36年,公司租赁新和兴钢铁厂列为第三厂,公司职工900多人,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钢铁企业。

  

  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励了上海民营企业的发展,先后开办了大中华轧铁厂,协昶久记铁厂、南华轧铁厂、荣昌铁厂、勤丰荣记轧钢厂、源顺钢厂、华胜钢厂、利用制铁厂、安远制铁厂、沪江制铁厂、华东钢铁厂、兴业钢铁厂、亚洲钢品制造厂、兴中铁厂、联一钢料制造厂、东方钢业厂等一批钢铁企业,推动了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但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上海钢铁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就连官商合股的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也无法维持生产,不仅欠交客户1200多吨钢材,还拖欠职工工资。随着解放战争逼近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还派兵看守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亚细亚钢业厂、日亚钢业厂和茂兴钢铁厂等,强行征购钢材用筑碉堡。解放前夕,上海钢铁企业大多数处于停产歇业的窘境。

  

  旧中国的上海钢铁工业,经历了60年兴衰起落曲折发展的道路,至1949年5月解放时为止,共有冶炼、热轧钢铁企业31家,冷轧钢、焊接钢管、复制无缝钢管、冷拉型钢等小厂34家。主要冶炼设备有:10~25吨高炉3座,10~15吨平炉3座、1~3吨电炉7座、1~1.5吨转炉4座。主要轧钢设备有:直径178~500毫米轧钢机29套、复二重式线材轧机1套。冶炼产品主要有:100毫米普碳钢锭、12吨以下铸钢件;钢材品种主要有:线材、竹节钢筋、中小型钢、冷轧带钢、打包铁皮、气焊管、冷拉复制钢管及棒材、元钉、鱼尾板等。全行业职工共4000人。全行业年产钢的能力3万吨,钢材7~9万吨,1949年上海解放当年钢产量仅5233吨,钢材15040吨。远低于抗战前的水平。

  

  

  编辑: 张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