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江南造船厂老工人的家属上不上班?

(2014-09-11 11:37:00) 下一个

所谓老工人, 一般指的是那些七级以上, 年岁不是太轻虽然不一定是老头, 工作年限不短, 标出了七级, 就无需说是不是技术工种了吧, 上海是八类工资地区, 虽说不同工种的工资不同, 比如八级焊工可以拿到134块而木工不到130, 但大致上七级工的工资在上海在江南船厂这种部属机械系统, 不低于100元, 另外上海除了另全国人民笑话的半两粮票之外, 还有个半级工资级别, 所以上海的工人不是八级工资实际是十六级工资制, 那么广泛定义种的老工人, 也就是七级七级半八级这三类了.
本人成长于江南造船厂的职工宿舍--江南新村, 在这个村子里( "村"的概念不同与农村啊)的近两千户人中, 七级以上的大约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其余或是一般职员或是辅助工或者低于七级的工人, 他们的情况这儿不说, 差不多就有五六百老工人了吧, 之所以比较清楚是因为这类老工人的子女, 或多或少和我们的兄弟姐妹有同学关系, 谁的老爸是哪个车间的几级工, 差不多大家都知道, 谁的老妈是干嘛的差不多也都知道, 甚至极个别, 哪个老工人的老婆是小老婆哪个老工人的老婆解放前做过什么什么, 大家也都清楚, 文革中一些老工人(一定是年龄比较大的了), 被当成三开分子揪了出来, 或被当成工头开批斗会, 谁的老婆被里弄办了学习班, 是以什么罪名整进去的, 什么也瞒不住的, 有时我们也恍然大悟"难怪某某某的妈这么漂亮又会打扮, 原来是大新公司的玻璃杯啊", 不过老太婆被办学习班的很少很少, 因为大部分老太婆是家属, 不上班的, 倒是如果谁谁谁的妈上着班, 我们还蛮稀奇, 我们这一代都是多子女家庭, 四个五个六个乃至七个八个的都有, 谁家老妈有那本事, 又上班又能带大这么多孩子?
一不小心, 谁家老妈是上着班的, 大家一定会比较稀罕, 因为解放前女性能从事的工作不多, 工人的老婆, 就算再能抬杠, 也不会说为什么工人不能娶教师呢? 那时的女工大多在纺织厂烟厂等不多的行业里, 解放后妇女翻身使得女性也能从事的工作, 比如饭店理发等服务行业, 解放前是没有女性从事的, 女人去那些行业是很容易被误认为卖笑的, 而家庭工作如女佣保姆等, 一般都是直接从农村来时从事的, 或者寡妇等, 一旦嫁了人, 婆家是不会容忍媳妇到别人家帮人的, 这个"帮人"就是这个行业的专用词, 大家看过<一江春水向东流>, 应该记得白杨演的那个角色, 抗战后到上官云珠家当女佣还得婆母同意就是这个理.
一般无论纱厂或烟厂啥的, 女工很辛苦, 而且一定是三班倒, 所以结了婚, 只好退职不干了, 有的在孩子长大后又去上班的, 但我们的同学这一代人, 很多还有弟弟妹妹, 直到六十年代孩子才长大, 已经没有什么工作机会了, 只好去街道工厂甚至里弄加工组, 挣那二三十元一个月. 就是说, 谁家妈妈还在上班, 我们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知道的, 特别是极少数极少数, 那得年轻到不是我们同学的妈妈了, 个别同学的大嫂, 七十年代还在烟厂上着班, 当时也就四十来岁, 不但上着班而且工资很不低, 她们都是解放前十几岁就进了厂, 解放初期结了婚, 妇女解放的口号使得她们无法辞职回家带孩子, 加之家中又有婆母娘, 我有个同学就是从小和他侄子一起抢东西吃打架长大的, 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 他妈也就是他侄儿的奶奶, 一起把他们带大了.
他的大嫂, 好在没辞职, 工资一点儿也不比他大哥少, 为什么? 保留工资. 那烟厂叫英美烟厂, 工资比民族资本家的厂子高, 解放后公方接管的时候, 不能说我们共产党一来就减你们工人工资啊, 那么就发明了个保留工资的办法, 正式级别工资比如70, 如果原来的工资是一百二(还有更高的), 那么就每月还是拿一百二, 但那五十是保留工资, 这种情况, 你还真不能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而言之, 那时(六七十年代)的老工人工资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是不低的, 但由于家中人口一般众多, 生活也不是那么富裕, 至于老婆有工作的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 在这百分之二十里, 又有大部分只是街道工厂里弄加工生产组的, 每月也就二三十元, 能拿到和老公工资差不多的, 全江南新村不会超过十个, 而且百分之百是借以前帝国主义资本家的光而拿了保留工资.
还有一些同学的妈妈是一辈子没上过班的, 因为妈妈是爸爸从老家乡下娶来的, 那时又没有户口限制, 娶来立刻就可以直接来到上海的, 等到孩子长大了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再去挖防空洞, 都已经没有劲道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