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文章不能细究啊

(2013-12-25 08:27:28) 下一个

在一个网站上读到一篇文章,回忆得很好,但不能细究,转载在这儿, 括号里是转载者的议论,也只是随便说说,不过倒使给自己提个醒, 写东西注意这些细节,就这点来说,很敬佩那些老作家, 比如夏衍, 他在改编《林家铺子》时手边放着当年的年历,以便查找公农历对照,可见他连这种小节都不轻易放过,哪像现在有些作家, 时间倒错完全不在乎, 什么细节不细节的。--转载者

难忘老客船 

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沙俄帝国软硬兼施逼迫清政府与之签署了《旅大租地条约》,也叫《中俄条约》。由此拉开了大连开埠建市的序幕,也由此招募来了山东第一批劳工参加大连建港、建市。二十年代末发生的济南“五卅惨案”和后期军阀混战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烧杀掠夺和连年自然灾害,更掀起山东史上最大“闯关东”迁徙高潮(那时东北比山东好, 人往好地方挪呗--转载者),由此构成大连人多是山东籍,也由此形成了大连——山东那割舍不断的骨肉联系。   
   大连多是山东移民,人虽在大连,根却在山东。大连山东隔海相望,两地人员往来主要靠乘坐海上客船,有人说大连山东一家亲,此话不假,有亲戚就需要走动这是中国的传统。小时候家里经常来山东亲戚,也经常看见左邻右舍接送肩上扛着包袱、袋子,手里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地瓜干子和山东花生、香椿等的客人,更常听到的话就是:“山东家来人了”,“刚下船的”和“去买船票”等。
   那时候生活比较困难(渡船命名工农兵时,显然是解放后,东北的生活就不如山东好了,否则干嘛回山东背玉米面和大白菜?--转载者)学生放假都往山东跑,去背玉米面和大白菜。记得那时候往返大连和山东客船是“工农兵号,买船票都要三等以下的,当时三等票是四元七角钱,五等的三元钱,如若赶上节假日客流高峰时,每人发一个小凉席坐在船上走廊里地上,好在晚上上船早晨就到了烟台港。过去来回坐船很简单没有现在大小旅行箱和各式包,一般就手拿山东家自己织布纺的老布裁一块四方形当包裹。至今我依稀记得老“工农兵”号客船是烧煤锅炉带动的蒸汽机,船甲板上面有一个放煤炭地方,里面很多大块煤顺着一个斜坡往机舱下面流煤的情景。
   当时山东大连的客运是最繁忙的线路。这趟线路上的客轮每次都是满载,船票总感觉不好买,船上的乘客大多都是走亲戚的,上下船时把面袋子和包袱皮两头连在一起系上个大疙瘩像褡裢放在肩上,前面一个鼓鼓面袋子,后面一个沉沉布袋子,手把着船梯子摇摇晃晃下船。“工农兵”号船体上面蓝灰相间油漆颜色是我对这个船的最深记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连山东客船改为天字号客轮“天池”、“天鹅”等的,这时候船上的乘客除少量走亲戚外,主要就是做买卖的客商。
   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老一代移民者的故去,走亲戚的更少了,用包袱皮和面袋子做包裹的时代早已不见踪影,坐船的更多是旅游和经商的人。现在船票随处都可买,客船更改成“棒棰岛”“长兴岛”等豪华大型客滚轮渡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