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转载自<东方网>: 【寻找上海记忆】昔日南货店“老板”话年货

(2013-01-16 19:02:01) 下一个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走近了,我这昔日南货店的“老板”有义务和大伙说说过去年货供应这件事,再不说快要烂在肚子里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以前在七八十年代曾当过南货店的“老板”的经历。当然老板是现在时髦的叫法,当时还是称经理。过去的南货店一般都比烟杂店大。一般一家带买其它食品的南货店大多是四开间门面,员工编制约20人左右。回忆我曾当过三个南货店的经理。两家是承担5000户的年货量,有一家是承担3000户的年货量。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光粉丝就要50袋,红黑枣也是50袋(都是100斤一袋的大家伙)还有核桃,炒货(瓜黑白子,花生等),另外还有烧菜用的生粉(木薯粉)金针木耳(黄花菜木耳)连洗涮用的石碱也得敲碎了按量计划供应。这些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东西从过年的一个月前都要运到店里,然后组织员工拆麻袋按每户的供应量包装成各式都是5000份的小包装。这需要付出多大的工作量?
就拿粉丝来说,当时的粉丝都是郊区定点加工的三七粉丝(三分蚕豆七分淀粉)该粉丝韧性足,煮不烂。当时一包粉丝重100斤,用铅丝或尼龙绳捆扎。包粉丝一般要四人,关键在撕粉丝过称的人,一定要有经验的熟手,一撕就是一斤左右,过称后由两人包扎,后面再由一人堆桩。这活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
当年一般在春节前一个月,员工都停休,现在小长假连续8天就哀嚎了,我们过去连续工作一个月,并且还要加夜班,没人哼一声,这就是当年我们行业的工作状态。
当时当商店领导的远没有现在当干部那样洒脱,样样事都得带头干,收入水平和员工相当,甚至比员工还低,拿平均奖,到上世纪末,奖金水平才拉开20%到50%的差距。幸甚我当时才30岁左右,正是年轻力壮时,整天有使不完的劲,但对家庭是愧疚的。
回忆当年我妻是菜场营业员,也是忙得每日起早摸黑,唉!当年别人家都红红火火准备过年,我们家只能冷冷清清,我忙到大年夜七八点钟回家草草吃了年夜饭就看电视节目了,这时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了,第二天我又要上班,大年初一,商店有许多事等我去干呢。我妻曾感概地对我说:“人家过年过节,阿拉兜五兜六”。
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是奔七的人了,这些天我看着各商场都忙碌着,物质极其丰富什么年货都有买,计划供应的东西一去不复返了,我由衷的感到高兴,是改革开放的国策使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过年的年货越来越富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炅龙 回复 悄悄话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还是个激情燃烧的时代。那时我是常常去商场排队的小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