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那些日子上海的夏季

(2012-07-28 13:47:52) 下一个
日前看到上海的东方网上,刊登这一些对上海以前的夏日生活回忆,如今的人怀旧的很多, 我也来凑个热闹,回忆回忆一番。
怀旧,自然可以选择,好事记得瞎清爽坏事通通忘记光。
就说那时的乘凉,马路面弄堂里,小竹椅小板凳,躺椅甚至竹板床,“噗噗满满”摆满空地,大人坐那儿摇扇子打牌下棋嘎三胡,小男孩东奔西串不怕热,一头大汗不停地遭到老娘的责骂“小赤佬, 还跑, 又出一身汗,一歇还要哒浴,热水勿要钞票格啊?”小姑娘或三个五个悄悄坐一角落说些姑娘家之间的悄悄话,或者同样也是很不怕热地跳着橡皮筋,倒是妈妈好像不怎么骂小姑娘, 是不是给女孩儿留点面子?
好一派和谐的夏夜,好一付温馨的景象。九斤老太们现在看不到这道风景线了,恨可能感叹地说“现在真的是不行喽, 以前哪.....”。果真?
上海滩的阿哥阿姐爷叔伯伯老阿姨,阿爷阿娘老娘舅,大热天非得跑弄堂里马路上乘凉么?未必!
有头发大概不会去装癞痢头,家里房间多的就不一定非出去乘风凉。
现在对那个石库门的回忆,全是好话, 说到那种七十二家房客的窘迫腔调的文章少之又少,侬想想看,一只号头上下好几家人, 一楼客堂间张家伯伯,后头灶坯间还已经隔出来住了宁波阿婆哒之伊格戆大儿子,二楼前楼老广东一家们,亭子间还有那对小夫妻带了一对双胞胎,阳台改装后住的是房管所刚刚照顾分得来个结婚户,三层搁还有一位单身汉伊格娘子在启东农村当妇女队长,迭付氽头式,勿出来,哪能, 辣屋里孵豆芽啊?
不过,侬看看, 张家老伯伯就不大出来, 为啥?伊拉屋里勿是有只天井吗?格末就可以一家们坐天井里自家风凉风凉了,阁楼格阿哥每天定规是最后一个回去格, 又是为啥? 房间里实在太热又直不起腰。
讲到好一些的房子, 若一套房子一家人“独用”,这家人出去乘风凉的欲望就不是那么大,“合用”(上海话中的‘搿’用,不知是不是这个字?)的话,诸事就不是那么方便了,虽俗话说“暑天无君子”,社会对男人的赤膊是非常的认可,小男孩(五六岁以下)则“赤”屁股也勿要紧,但是再不君子对女人的容忍还是很有限的,别说大人,就连小小的姑娘, 上海的小孩顺口溜不是也有“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所以一条不算太短的短裤一件方领杉,对女孩子来说, 就是在外头的底线了。
可话说回来,在自己家里, 大概就可以马虎一些了吧,所以独用的人家,啥事都算是在自家屋里,姑娘家略为不“君子(淑女)”地只穿件小背心,也是可以的, 那是伊拉屋里自己格事体了。
又说到上海那上百万人居住过的工人新村,我长大于工人新村, 对工人新村有着深厚的敢情,对工人新村有着比较深的了解,十多年的夏日,一年一年我都是在工人新村度过的, 除了文革中间有那么几年受老爸“问题”的影响, 不敢过多地到外面乘凤凉,那么多的夏日夜晚,就是在工人新村的空地上度过的, 尤其是五十年代,那时的建筑,大概是按照了苏联的建筑规范, 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两栋楼高度和的一半(这是我听楼上搞建筑的王家叔叔讲的),而且大部分空地种上了花草树木, 夏季的白天尚有树阴的遮盖,晚间的草地上, 应该比市区石库门的弄堂里更凉爽,还在那时好像就是没有现在热, 而且那时自己还是个小屁孩,后来也只是个小伙子,还真的不是那么怕热。
咋比来比去, 空调的使用,使得温度可以任意地调节到你所希望的地步, 当然你眼下要付出的代价是日趋上涨的电费,长期来说,你付出的对地球气温暖化的“罪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SHIFRA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常有这样不眠的夏夜,邻居家的钟声此起彼伏,没一个准的,快慢差几分钟,所以半夜十二点最热闹。远近传来很多次各种钟声十二下。很有味道。接下去就会迷迷糊糊睡着了,再传来一声钟声,也分不淸是半钟或是一点钟••••••
纳兰 回复 悄悄话 不记得小辰光有没有现在嘎热,80年代时家里有一只落地电风扇,夜到嚯好浴有辰光会了了弄堂里跟别额小朋友坐了还一道乘特歇风凉,因为弄堂里有穿堂风,然后被爸爸妈妈叫回去困觉。电风扇就哗哗哗一夜天,弄了勿巧早上起来就塌鼻涕了。内么第二天就勿许开电风扇了。到了90年代逐渐都装起了空调,就不会再出去乘风凉了。
zhaolinzhang 回复 悄悄话 很小很小的时候还有在外面过夜的,因为没有电扇。现在天气热了,马路上没人乘风凉,大家都在家里孵空调。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反馈。
不过, 那时家中有电扇的人家不到万分之一啊。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那样的日子很亲切……水深火热的感觉,家里所有的家具都是热的,风扇开一整夜还是汗流浃背~
“长期来说,你付出的对地球气温暖化的“罪责”。是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