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挥一挥手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个人资料
华府采菊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上海文化与上海话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之管见

(2010-12-12 05:24:26) 下一个
看到上海东方网上的讨论, 转载如下:

昨日,一个自诩从北京到上海创业发展的专家金久皓先生在东方博客推荐专栏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载体,而不是文化的标志。的看法,引起网友们的极大关注。
    金先生的博文再次表明上海确实是海纳百川之地。一个人,无论他来自何地?持有何种观念?怀有何种目的?都可以对上海话上海人指手画脚或说三道四,甚至破口谩骂。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煞有介事,可称沪上一怪!不过金先生是个例外,金先生语言温和,含而不露,点到为止,倒象是个有见地有气度之士。
    金先生大作的前半部分似是全篇的核心,点明全篇的主题;后半部分则是对上海人大讲上海历史,似有班门弄斧之嫌!其实即便以有价值的核心部分而言,其观点也不敢苟同!说是都错了,未免冤屈。若言其漏洞百出,谅也不为过!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载体之说似有失偏颇。语言确实是传播文化的一种工具,确是文化的一种载体。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其中关系并非如此简单,难道金先生有所不知?文化是一个内涵深广的概念,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文化的包容之中。可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知识的总和,是人类理解和叙述事物的模式。既然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隶属于文化,因此语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远不是金先生所说的两个只是。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同样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可见金先生只认语言是一种工具或载体,把它与文化完全割裂开来是十分荒谬的,是有失水准的!
    金先生反对上海话是上海文化的标志的观点,似乎也有可探讨之处。上海话虽然不是上海文化的全部,但毕竟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上海话是有资格成为上海文化标志的一个选项的。至于上海文化标志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似乎无有定说。著名学者舒乙先生在《中华文化的特点》一文中曾把中华文化的特征归结为以下三点:中华文化是延续不断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缔造的、中华文明是处处以哲理做指导的。不妨实行拿来主义,把舒乙先生的三点权且移植到上海文化上约略对照一下,可以说把上海话定为上海文化的标志也并非一无是处,又何言可笑的浅薄思维和狭隘的思维误区?! 当然上海人在确定上海文化标志的选择标准时,会征求各方有识之士的高见,然而上海人自己的理解、感情和经验应该始终起主导作用。试想!一个不懂得上海话,甚至连长三角的吴语都不懂的人,能真正理解上海文化,上海文化的标志吗? 
    早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国语尚未通行之时,上海人在这片土地上就已经创造过惊人的辉煌!就已经有过成功的经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人不仅将上海这座城市建设成了中国乃至远东的第一大都市,而且也创造了在中国独树一帜的海派文明。与此同时,上海话也从一个不起眼的上海滩的滩头方言,迅猛发展成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通用语言,这在国内的近代语言发展史上同样是独一无二的惊人奇迹。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飞跃发展、所创造的奇迹更是有目共睹,世人皆知!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从近代到现代,一部上海的发展史不就是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上海话与上海文化、上海这座城市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比照舒乙先生所列的三点标准,上海话何尝不是上海文化标志的最佳选项!

我的看法: 方言说是文化就是文化, 有人想说不是文化只是载体, 就不是文化, 本身"文化"的定义就可以分广义或狭义, 还是不同时间不同定义, 不同地点不同定义, 文革时一定会加上阶级斗争的标记, 你信不信, 倒好似作者有个看法颇有新意: 一个人,无论他来自何地?持有何种观念?怀有何种目的?都可以对上海话上海人指手画脚或说三道四,甚至破口谩骂。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煞有介事,可称沪上一怪!
上海人招谁惹谁了? 怎么全中国的人都想对"上海""上海人""上海话"说点"五"指点"六"?


说句大家心知肚明而不好说的话, 是否有嫉妒心? 您就看不到国人对四川对广东对东北的人与话有这么多言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