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一鸡死一鸡鸣:写在油价跌破$70之后

(2014-11-29 18:47:06) 下一个

 

 

一鸡死一鸡鸣:写在油价跌破$70之后

 

 

 

 

 

 

 

 

 

本来打算起个什么诸如“价格弹性分析与国际油价下跌所引起经济变量波动导致的行业趋势”之类的看上去高大上标题,不过敲下这装逼味道十足的标题自己一看,马上由明劲巅峰的吃货状态升级成暗劲:毛骨悚然全身一大片鸡皮疙瘩。正装吃饭去的地方再高档,总不如在家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来得爽利。骨子里的俗人天然反感一切装逼犯的演员行径,从HR角度看,装腔作势的一般都没啥真才实干,只能靠其它路子往上爬。

 

 

 

 

 

 

 

 

 

国际油价从5月的$110多直接跌到11月28号$66左右,半年多时间几乎价格腰斩,这种大行情背后的故事众说纷纭,之前的普遍舆论还是认为经济制裁压制俄罗斯为主,但是以OPEC组织在27号拒绝减产为标志,更多的疑问浮出水面,毕竟就算为了制裁俄罗斯,也不至于把自家的利润大把搭进去。更何况制裁俄罗斯关沙特什么事。要知道从石油产能看,前三把交椅上坐的就是沙特美国俄罗斯,老二老三火并打起来,老大再偏向也不至于一起动手把寨子拆了吧?OPEC底下诸如委内瑞拉之类的小兄弟看着油价下跌眼睛都快直了,老大们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啊,家里石油都比矿泉水便宜了后面日子怎么过。高油价吸的是中国日本欧盟的血,大家一起发财不好么?

 

 

 

 

 

 

 

 

 

另外从历史上看,即使有突发事件影响油价,也会很快得到控制,把油价当成经济武器有目的的控制油价波动,历史上就两次。第一次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击以色列,第二次是整个8090年代压低油价整垮苏联北极熊。其它情况比如1978年伊朗政变然后两伊战争引发的油价暴涨,以及1990年被两伊战争拖垮财政的伊拉克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抢钱抢粮抢娘们造成油价大起大落,都在产油储油大户的干预下很快得到平息。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百度,石油危机)

 

 

 

 

 

 

 

 

 

靠着操纵油价,美国压制了北极熊整整20年的时间。80年代的低油价高军费拖垮了苏联,而经历过海湾战争油价的短暂暴涨后,90年代继续压低油价的后果,就是俄罗斯急红了眼,差点赖账卖家底。说到这里扯远点,98年8月17号卢布危机爆发,最终以俄罗斯央行大幅贬值卢布并延期支付国债收场,一个让全体学金融的学渣们喜大普奔的结果就是由一大拨债券操盘手(华尔街套利之父)、公关明星(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副主席)、学术权威(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成的明星公司LTCM因为交易模型无法适应小概率事件(比如赖账……)完蛋了,彻底打击了金融学院理论派的嚣张气焰。而卖家底结果更好笑,当时穷疯了的北极熊已经有打算“归还”日本的北方四岛,结果鼠目寸光的鬼子们看着卢布大幅贬值,竟然想拖着谈判好讨价还价,这一拖不要紧,谁也没想到拖出条大鳄鱼:98年7月份普京荣升俄罗斯黑暗势力大boss,带着墨镜背着雷明顿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前KGB)上任仪式上篡改了阿诺的台词,I’M HOME。回家了的普京紧接着99年8月9日任副总理,前总理政府倒台,8月16号出任总理。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叶利钦真狠啊),根据宪法普京直接成为代总统,原定于2000年6月的大选提前到3月份举行,3月27号获胜正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至于谈判北方四岛?呵呵

 

 

 

 

 

 

 

 

 

言归正传,单纯从降价这个市场行为入手分析,有几种可能性:

 

 

 

 

1供应过剩,供应方面对市场饱和只能降价抢占现有市场份额;

 

 

 

 

2 市场需求减少,供应方降价促销;

 

 

 

 

3 产品本身质量出现缺陷所以靠降价弥补损失;

 

 

 

 

4 行业技术升级,内部靠价格战重新分配市场份额优胜劣汰

 

 

 

 

基本上来说,只见过奸商坐地起价的,很少能碰到过敞开了让利于民的好事。商场大幅降价打折只有几种情况,要么是淘汰品要么是残次品要么是限量打广告促销,即使是搬迁清货,刚需产品也不会降幅太大。听说过买衣服吃饭来个五折八折的,卖车卖房的可能么,光销售人员这关就过不去啊。而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这个特性本身就决定了这次油价大幅下降很不一般,毕竟需求减少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血少了整个经济会衰弱,更何况还有中国这个能源黑洞的存在,第二项排除;而石油作为产品也没啥质量问题可言,降价跟促销以及产品质量问题没关系,第三项排除;OPEC拒绝限产保价格这项决定说明供应方本身否定了供应过剩这个选项,第一项排除。

 

 

 

 

因此只有第四项这一种可能性:技术升级,行业内部为抢占市场份额以及定价权而进行的价格战。

 

 

 

 

毕竟不是在石油行业吃饭,因此只能进行事后分析,得出结论以后再反向往回推。从现有的情况看,美国这帮人够贼的,很明显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路子。打着制裁俄罗斯的旗号拉上沙特一起在$110价位左右开始价格战,实际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盟友之间祸起萧墙才是最现实的写照。而被人卖了却帮着数钱的沙特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行业内部的美国人靠着页岩油的技术革新咄咄逼人,倚仗产能不断增加明目张胆的抢占国际石油市场份额;而行业外部的能源消耗大户们更是虎视眈眈,中国欧盟日本,这块头跟产油大户美国沙特俄罗斯打场世界大战都绰绰有余,更何况美国这个二五仔还吃里爬外背叛了革命……

 

 

 

 

 

 

 

 

 

内忧外患,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如果OPEC限产保价格,美国这帮玩钱的行家肯定不介意继续降价卖油,而贪便宜是全球人民的共同属性,这样一来石油定价权就算易手,OPEC胁石油影响天下的能力一朝烟消云散。一旦如此,OPEC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就算价格战再肉痛再惨烈,沙特应该也没有其它的选择。11月27号OPEC不限产保价格的决定也就一目了然。

 

 

 

 

 

 

 

 

 

分析清楚已经发生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对未来进行推断。OPEC已经做出了正式应战的姿态,而结果就已经很明显了。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中国的光棍节美国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各国败家娘们血拼的气势都鬼神辟易,更何况已经被高油价折磨好几年的全球消费者。面对这么一群财大气粗的货,换谁都得跪。三个产油大户中,美国反水力压俄罗斯1对1,剩下的沙特一个是抗不住中国日本欧盟这些土豪的。

 

 

 

 

 

 

 

 

 

胜负已定。

 

 

 

 

 

 

 

 

 

石油定价权之争的结果只能有两种可能性:坐下来谈判划分利益或者一棍子打残沙特俄罗斯。个人认为打残的可能性不太大,一是因为想真正打残俄罗斯成本比较高,二是周围敲边鼓打酱油的各国也不会看着美国一家独大吃独食,三是吃相太难看,手下小弟也会寒心,毕竟沙特鞍前马后的紧跟了30多年。另外吃的急了消化起来也需要时间。因此估计最后开个团结胜利继往开来的画地盘大会还是很有可能的。

 

 

 

 

 

 

 

 

 

如同英国二战后殖民地经济体系的全面溃散,以及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盘,可以预见的是世界经济大环境已经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如何趁火打劫坐地分赃,好吧,如何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环境增加收入发展经济,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石油定价权的易手意味着几个很明显的行业会发生变动,而行业的变动又会引发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起伏。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价格的波动完全影响到世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而油价大规模下跌所引发行业剧震的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大而化之,可以说全球经济整体洗牌不为过。想分析油价变动带来的变化,最基础的一点是一个经济学里的定义:ELASTICITY(弹性)。

 

 

 

 

 

 

 

 

 

 

弹性的定义很简单,指的是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在经济学里,一般指的是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叫做需求的价格弹性,例如大米打八折促销,买的人就多,市场需求提高了。

 

 

 

 

 

 

 

 

 

从生产者角度出发,叫做供给的价格弹性,例如大米一直打八折,生产不划算,市场供应减少了。

 

 

 

 

 

 

 

 

 

而规模弹性(Elasticities of scale)基本上涉及了一切跟经济生产相关的活动,指的是当投入发生一定百分比的变化,产出会相应的改变多少百分比。举例来说,养殖扇贝扩大养殖水域面积百分之多少,那么产出能相应增加百分之多少(呵呵)……

 

 

 

 

 

 

 

 

 

一说油价,首先联想到的第一个东西肯定是汽车。而汽车销量跟油价是成反比的,高油价下汽车行业的下场在2008年已经血淋淋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北美三大汽车生产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中,只有福特幸免于难,通用还有克莱斯勒破产重组。由于利润严重依赖于高油耗产品suv以及皮卡,2005-2008年高企的油价完全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需求的价格弹性),导致低油耗的日本欧洲车大行其道,反而是北美三大巨头步履维艰。

 

 

 

 

 

 

 

 

 

高大宽敞的美国油老虎对上矮小紧凑的日本节能经济车,油耗是消费者做出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如果说油耗的差别随着油价的降低可以到了被无视的程度呢?当购买价格以及运营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恐怕舒适性会取代经济性,成为首选的参考。要知道美国油老虎虽然在油耗上恶名昭彰,但是其在舒适安全性上也是有口皆碑的,毕竟这三巨头也有过好日子。

 

 

 

 

 

 

 

 

 

现在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石油价格走低,油价的大幅下降指日可待,北美汽车工业的春天来到了,个人的投资机会也就出现了。不光是三大车厂本身,上游的零配件生产商以及下游的销售甚至保险行业都能从中获益,其股票也有参考研究价值。

 

 

 

 

 

 

 

 

 

说完了消费品说流通行业。尽管在航空业中,燃油所占成本在20%-25%左右,但这行业面对的反恐等麻烦也不少,就不多说了。不过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行业应该能受益非浅,连普通消费者都能从低油价中获益,没理由整天路上跑运输的物流行业占不到便宜。

 

 

 

 

 

 

 

 

 

同流通消费领域比,生产领域才是获益最多的。毕竟要打石油价格战,产能是前提。而石油生产设备商绝对会面对巨额订单合不拢嘴。不过从投资角度看,能源行业好日子还没过去几年,股价比较高,不如苦哈哈熬着的汽车股票潜力大。

 

 

 

 

 

 

 

 

 

说完了直接相关行业,间接的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讲,作为现代工业血液的石油降价,整体经济出现三高的可能性就比较低,更可能走高。

 

 

 

 

 

 

 

 

 

至于国家层面,能源问题解决后为大规模机器人技术提供了运营成本上的可能性。个人挑水的效率跟城市系统供水的效率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大型工业化生产中机器人的批量使用,也不是靠低价劳动力打人海战术能弥补得了的。当年北京修十三陵水库,全体市民自发去义务劳动,现在恐怕只要几个工程队就能搞定了,这就是机械化技术的威力。

 

 

 

 

 

 

 

 

 

一鸡死一鸡鸣,有兴高采烈的就肯定有垂头丧气的。别的不说,索马里以及马六甲的海盗估计没几天好日子过了。当石油主产地从中东转移至北美或者中国,海运行业的大洗牌也是必然的。北美发船去日本或者欧洲一路通畅,想抢劫估计都找不到地方埋伏。而中东估计主要的出口地会面向欧洲,毕竟中国的页岩油储量也靠前,而欧洲离得近点。

 

 

 

 

 

 

 

 

 

石油定价权如果被美国抢走,除了海湾国家,估计最难受的就是新加坡了……作为石油精炼大户的新加坡卡在中东生产地区与世界消费大户东亚三国之间,这位置不是一般的得天独厚。但是同样,世界能源格局的巨变很可能将直接导致这条黄金航路无人问津,因为美国以及中国都可能成为石油出口大国……真这样的话,新加坡的经济基本上算是完蛋了。

 

 

 

 

 

 

 

 

 

对中国来说,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赶紧引进技术开挖。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固然重要,但是鱼跟渔的区别更大。既然美国现有的技术已经成熟到可以挑战OPEC的石油定价权,买回来技术在国内开挖应该不成问题。搭顺风车借着石油行业的升级换代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进而整合调整整体经济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