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石-秦勇头

(2013-12-20 20:24:35) 下一个
  有幸捡到一块极像兵马俑的石头,真是太难得了,可说是奇石里面的极品了。无论大小、形状、韵味、意境都是恰到好处。石头是沉积岩里的绿泥石,自然的颜色就十分贴近出土的兵马俑,眼睛、鼻子、嘴,包括突起的双颊和头上高高的发髻都和秦俑极其相似。宽大下垂的嘴巴透着坚毅与决心,向上仰视的双眼好像在接受统帅的检阅,面颊上几块凹凸不平的疤痕讲述着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拼杀。时空穿越了两千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秦始皇雄才大略,扫六国平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奠定了中国现在的基本版图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至今西亚、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在他们的语言里把中国叫做“秦”, 用字母书写出来是“Chin”, 英文的“China”, 是在“Chin”后面加了一个字母,读为“支那”,这种叫法应是一种误读。不管是“Chin”还是“China”可以说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就是“秦国”。
  对秦始皇的历史定位,历来都是强调他的“暴政” ,历数他“焚书坑儒”, 驱七十万卒修长城,无一而归的残酷,却忽略他“六王毕,四海一”,缴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结束战乱,创造的和平,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建驿道驿站带来的变革与便捷,以及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倘若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长城,现在来中国的游客至少会减一半。一个长城,一个兵马俑,可说是滚滚财源,给现今的中国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无数个就业机会,而且时间越久远,越会显现其价值,要说福荫子孙,还能有比这更具体的吗?
  毛泽东是十分赞赏秦始皇的,巧的是毛泽东的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 让两个历史的创造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来长城的国外游客,可以说无一不知毛泽东的这句诗。此句的英文译文是;“ you could not be a real man unless you reach the Great wall ”,很多登上长城的游客都为拿到一张“你登上了长城”的证书而骄傲,从而表示自己到了长城,成了真正的人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