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戒宠》

(2011-02-05 21:01:03) 下一个

随手写东西,从来都是漫无目的。写《初吻》是看到一位网友的文章讲人生四十五件乐事, 初吻是排在第一位的。戒宠是一位网友的网名,我这里借来一用,但愿这位网友不会怪罪。也可能我发挥的“宠”,和网友心中的“宠” 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如有不舒服的感觉这里先行赔个不是。

戒宠,戒宠,顾名思义,就是不养宠物,或许先前有养的习惯,现在戒了;亦或根本就厌烦宠物,以戒为上。我对“戒养宠物”是十分赞赏的,因为国内条件还不成熟,养宠物的人也没那个素质。说起来似乎打击一大片,细分析起来我说的或许有些道理。

家在农村养个猫狗,那算不得是宠物,看家护院,驱鼠护粮,那是生活的必需。家在城里,养这养那似乎就要讲讲条件了。

如果是在郊区别墅里养狗,条件是有了,可以在院内另搭一个狗窝,做到人狗分居。可在别墅里居住的人,体现的本身就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既然还叫社会主义,尽管有“特色”二字,就要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分配的基本原则。一个社会制度的本质,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分配制度,叫什么名字只是一种不带实质意义的表象。因此,居住在别墅里养狗,安然理得地享受这种不公,其素质可想而知。没有差距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国家都在把缩小这种差距做为一种理想。每一个有素质的人都在把个人超值的物质享受当作一种耻辱。世界上很多事业有成的人,把成功后占有的资源当作更好为人类做贡献的物质基础,立下遗嘱裸捐的不在少数。

在中国这样一个还有几千万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度,休闲阶级盛行养狗之风,显得极不协调,极不和谐 , 有悖于我们社会一直宣扬的公理。一代猫粮狗粮几十上百,而很多孩子啃着咸菜,走几十里的山路去求学上学。这种贫富差距的拉大,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是少数人操纵多数人的结果,并不是别墅群里的人群有什么超常的地方,即便有所差别,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也不会是这样。如果说增加税收可以更好地扶持公益事业,到是应该对养猫狗之人课以重税,好让他们的爱心有所体现。

中国计划生育是为了控制人口,免得过多的人口成为负担,多生一个孩子就会处以极重的罚款,叫做收取社会抚养费。而对消耗资源不比人少的狗却没有控制。人长大了再是负担,还可以多少做些贡献,一条狗除了消耗资源,取悦于主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价值。重狗不重人怎么讲也不在情理。有闲养猫狗的人,不知您能否把养猫狗的钱换个方式?

城市住房大部分是单元楼房,再大的开间,养猫养狗,也是人兽同居。单从卫生角度就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禽流感,猪流感,还有十分恐怖的“ SAS ,都是动物引发的病毒变异传染到人,现在的自然环境污染这样严重,过敏体制的人越来越多,人受到影响,猫狗宠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引发猫狗身上病毒变异的可能也会越来越大。与其冒着生命危险,不如不养。猫狗浑身绒毛,四脚着地行走,地面层的细微之物自然会藏匿其中,每天外出溜宠物难免会带回来各种有害物质,即便天天给宠物洗,也是先进屋再洗,宠物身上的脏污早就抖落在室内的地上,弥散在空气中,久而久之肯定会有害身体。养宠物的人看不喜欢宠物的人觉着这些人“缺少请调,不懂乐趣,更没有爱心”。 不喜欢宠物的人总觉着养宠物的人生活不卫生,与动物同在一个屋檐下,全身都透着“脏”。

有人喜爱宠物,自然就会有人反感宠物。不养宠物就不会招至反感宠物人的侧目,养了宠物就会自绝于一半人口。让反感宠物的人对你有成见,有负面的看法。一次走在路上,一个人牵条狗匆匆走过,听到旁边两个老太太议论;

“ 哼,养狗的都不是好东西。”

“ 人家这叫有爱心”

“ 有爱心? 她能拿出对狗的一半儿,对待她妈吗?”

很多老人感觉受到子女的冷落,被社会边缘化,甚至遗弃。看到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的细心呵护,会心生一种酸楚,由不得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到养宠物人的身上。这一点,可能很多养宠物的人没有想到。当你在遛狗溜猫时,很多老人会在周边闲散,你的个人行为,会对他们产生很大心理影响,真有爱心,是否考虑一下这些老人的感受? 或许你的父母也在他们中间,有着同样的被遗弃感。

至于很多原因造成的流浪猫,流浪狗,猫狗在公共场合公园绿地的乱拉乱尿,跑到外人面前撒欢,甚至追着外人乱叫,由此带给不喜欢宠物人的烦恼,还有很多因此引发的口角,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什么时候溜宠物的人,随身背着包,手里拿着铲子和扫帚,把自己宠物制造的粪便,随时清扫,放在包里,拿到家里的马桶冲掉,什么时候才可以说,养宠物的人素质差不多了。

否则“戒宠”就是最大的爱心,最大的公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