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0-10-15 04:11:15) 下一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说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一种经不住推敲的晃学言语。

 

用现代语言表述此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此话猛一看,十分的有道理;自己不喜欢被别人侮辱,那就不要用恶毒的语言侮辱别人;自己不喜欢被别人痛打,那就不要去欺负别人。那么除此之外呢?信奉者可以努力去扩展范围,似乎每一种自己不喜欢的,都会有相对的人去喜欢。即便谈到侮辱和挨打,这也正是日本“忍者”修行时梦寐以求的。 

 

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明确的范围范畴,只是讲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如果扩展来看,此话近乎于荒谬。人人都拿此话当座右铭,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喜好指导自己的行动;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性格,不分习惯,不分兴趣,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一切的一切;那么究竟以谁的做标准呢?

 

如此推断下来,世界上本就不该有任何宗教和教育;人三岁就会跑,就会自己找吃的,就有喜怒的表示;如果此时的人类接受这个观点,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被人约束;只喜欢吃饱了就玩耍,大家一起快快乐乐的;何谈宗教和教育。

 

宗教和教育都是在做;“己所不欲,强施于人”的事情。从心底上就喜欢读书上学的不多,信奉宗教的不说都是被强迫灌输的,也差不多。自觉扳依的也是受到某种外力的胁迫或压力。

 

 

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说法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方法。孟子后来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把这种思维方式推广到人伦道德上来。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方法建立在“我乃人,人乃人,我之与人相同,故我之所欲所爱必与人相同”。其中的主观与唯心毫不掩饰,且有一种不容值辩的霸道;你不赞同我的观点,你就不是人。

 

 而处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庄子却另有看法。庄子在《齐物论》中写到,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

 

我们人在水里或睡的地方太湿,会害腰痛,染上风湿甚至死掉;然而泥鳅却不然,一天到晚在水里,什么事也不会有。如果把一个人吊在或挂在树上,人会害怕掉下来跌死;而猿猴呢,爬得越高越高兴,毫不畏惧;三者,人、泥鳅、猿猴、到底谁的感觉是正确的呢?人荤素杂食,什么都吃;麋鹿只吃青草;有一种叫蝍的大虫专吃蛇,乌鸦却喜欢吃腐臭的老鼠,这四者所吃的东西,究竟谁的是正经味道呢?

 

万物千面,各有不同;己之所好,恰是他人所恶,己所不欲,亦或他人所求。笼统对之,难免误人怠事,强人所难,让人痛苦不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仅片言片语,参考可,广用则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