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界定,什么是语文素养?能读会写会说做有效的交流能在公众场合演讲讲出自己对某事的意见条理清晰的。明白common sense是什么
然后再来说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多读好书,经典。反复读,不同阶段反复读。年少时就开始。体会书里的意思和人生,体会书外的世界和人性。形成好的阅读品味。不能只看读者文摘不能只做网络阅读。不限制自己的阅读范围。待到有品味后才开始随意浏览其他的流行文章。
然后是说和写。说是中文教育中欠缺或没有的一块。所以命题者也没有。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请孩子summarize一下读了什么?支持她的看法的事实在哪里,书中何处哪个细节?慢慢让孩子形成严谨思维的习惯。
这是个既锻炼思维又训练口头表达的阶段。
同时是写作。头脑里有了,口里可以表达了,学会体贴看世事人心了,文章就写出来了。
所以,读,说和写都有了,基本上一个语文教育就算完成了。
鼓励学生不要悬在空中打太极。语文学习和说写的表达也是扎扎实实的功夫。普通语文教育和考试都有点跑偏。但是若功夫扎实,还是可以弄个好成绩。出考题的人的心思意念都在你下,就没啥难的了。
传统语文教育要么是培养学者型的要么是培养作家型的,都有点跑偏。语文素养只在读说写三方面。程度如何悟性如何思维如何成型个人不同。有多大造诣不重要。素养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有的。所以读书讲书之外要给每个孩子机会表达自己,训练孩子思考和写下并表达所思考的。碰到一个题目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并有效沟通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素养。
有很多人说话行文仿佛思维没有受过训练一样,也和没有真正的阅读理解:书本和生活,有关。说话跑题,扯着一个枝节就走,行文上就会跑题。经史子集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葱白的。读是好的,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才是目的。所谓站在前人的肩上就是这意思。素养是这一切的基本。把自己往这个方向使劲不易。思想家不世出的。
所以平凡如我,洗衣做饭带娃偶尔写小文而已。按说可以写写大文,时间体力已经不够。就这样吧。已经觉得自己够勤奋。上有老下有小,毕竟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