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

文化活动:大江歌罢掉头东 / 念奴娇(大江东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正文

七月七日长恨歌

(2005-07-07 08:04:28) 下一个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 中国称“乞巧节”, 在日本被称为"たなばた",即“七夕”。此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牛郎、织女之名始见于《 诗经》,七夕的故事在中国之后汉的时候(1~3世纪)时被认为流行了。而东瀛把阳历每年的七月七日定为七夕,当然也与鹊桥有关。

周四下午130时(东京时间)上日语课,迟到了几分钟,一直心不在焉。还好,荒川先生没有开始讲课文而是手舞足蹈地用日文与英语交叉演讲与七夕包括トリ相关的话题。也许是巧合,上周末和朋友一起到晴海通リ要过一个什么桥到“第一生命ほ-るThe First Life Hall)去听“五星の王子さま第20回定期演奏会”,在东京欣赏了令人震撼的芭蕾舞音乐“白湖”——就是老柴XX司机的天鹅湖,令我将圣桑的“The Death of Swan”同长生殿的两只什么鸟混淆起来,今天又把“七夕”和“事变”混为一谈,使鹊桥与卢沟发生关系,糅合一团。

荒川先生的话题也是我心猿意马在想的问题:七夕在中国本应该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既然77日是一年一度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いま、七夕为什么没有在发祥地衍变成为众人皆知的“东方的情人节”?

“五五节端午”差一点被韩人端回“首尔”独占遗产,“七七奠活动”在华中、在华北、在台湾已渐式微,但在异国他乡却被完整保存于日本京都的「乞巧奠」,并在以仙台为重头戏的几十个都市里,被转型为商业色彩的活动。

对华人,“七七”是一个爱憎分明的祭奠。秦观柔情似水的“鹊桥仙”亦出现了“传恨”,“暗渡”和“忍顾”等与情侣欢聚不协调的字眼。

进入奈良时代,根据《日本书纪》,在持统天皇的5年(691年)时在宫廷举行了“七夕的宴”,可以视为日本“七夕祭祀”的开端。亦有人称日本七夕祭始于圣武天皇时期某年某日,鬼才信,圣武是虚构的!但现代日本的祭日特别多包括"七夕祭"形式的烦琐却是不争的事实。

江户初期"七夕祭"曾经是宫中重要的庆典之一;到了江户末期,幕府把它作为五个节供之一固定下来,使其在民间也流传起来。这一天日本人把写有诗歌,心愿的色纸系在竹竿上。旧历7月已是秋天,夜晚的银河分外美丽。然而倭国却把他改在公历7月,因此经常看不到银河。其实,霉雨季节的七夕节已逐渐背离了它原本的意义,转而为观光和商业服务了。在日本,每年有超过一两百万的旅客造访日本东北仙台的七夕祭典。在几米长的竹子上,挂著五彩缤纷的千羽鹤、巾著、吹流之类豪华饰品。据说数个月前仙台市民就开始动手准备做饰品,一支豪华饰品价格从数十万到数百万日圆也有。20037月初,在东京迪斯尼乐园-其实在千叶举行的日本七夕节庆祝活动中,两位米老鼠扮演成牛郎和织女向游客挥手;同年7月7日,在东京涩谷举行的七夕反战游行中,游行者手举“七夕和平游”的标语。上千名市民参加了当天的游行反对政府出兵伊拉克,督促政府遵守和平宪法。

《每日新闻》2005年7月7日17点更新报道:日本把阳历77日视为古代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商家每年都会举行特殊活动。津山市北园的两所艺术学校于2005年7月6日,校园被热闹的气氛包围,今年学生计1345人的半数以上以“浴衣身姿”上学。原来是业界团体的「日本浴衣联合会」主办,重新评估7月7日「浴衣的七夕日」的好处,每年进行。今年纤维批发商和金融机关,旅行代理店的工作人员约800人,用各式各样的浴衣呼吁了日本的“传统美”。更有甚者,“在众多服批发商汇集的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本月7日,举行「七夕浴衣祭祀」。在三井住友银行人形町支店,银行职员20人以凉快的浴衣身姿迎接了客人”(这里有新闻照片存档,请问博客族高手,写真如何在文学城刊登)。

传统节变色,有没有搞错?

回到中国唐朝。在许多七夕的传说中,唐玄宗老李与小杨的爱情故事最为脍炙人口。某年七夕,在夜凉如水的长生殿,杨玉环看着天上的织女星,除了羡慕她与牛郎坚贞的爱情外,同时也兴起了对自己地位的感慨。忍不住吐露了心事。老李听了以后,也深受感动,便和小杨立下了“但教心似金钿坚,词中有誓两心知”的山盟海誓。这段凄美的爱情,经过后代文人的彩笔描绘,变得几乎家喻户晓。白居易的《长恨歌》及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是朗朗上口以至我的几个华中朋友可以倒背如流。

另一位李姓国君——南唐后主煜,在未亡国前,宫中的生活极尽风雅之能事。每到七夕,就命女在宫中用红白罗百匹,拉开象征天河,隔天再收起。李后主降宋后,过着遭人软禁的生活。有一年七夕他因思念故国,就填了一首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召来“不知亡国恨”的宫女来演唱。宋太宗知道以后大怒,下令赐死。一代词人竟以七七而丧命。

关东有许多驿站地名如“我孙子”、“龟户”、“目白”和“目黑”等的涵义曾令我中原儿女讨论多次。下列设问似乎也值得几代人深究:

杨贵妃“经历了马嵬坡”结果如何?

玉环的“马嵬驿悲剧”究竟谁是祸首?

李隆基晚年的凄冷到底由谁酿造的?

后主李煜的故国为何如此不堪回首?

 

部分答案请关注10天以后2005年7月18日前将要发表的本文姊妹篇《忽闻海上......》以及本文末尾,深入的讨论参考陆续转载的《卢沟桥的七夕》、《长恨歌的质疑》等评论。

 

 

 

    查阅万年历(http://wnl.ku33.com/),回顾上个世纪中叶重要的七月七日,国共关系史和中日历史上的“长恨歌”余音绕梁:


·1927年7月7日 冯玉祥将军礼送共产党出境
·1928年7月7日 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
·1937年7月7日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1945年7月7日 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军全面反攻
·1972年7月7日 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

 

 

 

最后一问参考答案:故国太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