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纪录片的硬伤 戴晴 卡玛 柴玲
(2010-06-04 20:28:49)
下一个
《天安门》纪录片的硬伤 戴晴 卡玛 柴玲——根据封从德“记忆的战争”
1.影片重点突出柴玲在六四前一周的录像讲话。“(柴玲说)”我没有办法告诉他们,
其实我们期待的,就是流血……我想,也只有广场血流成河的时候,全中国人民才能真
正擦亮眼睛。“当她被问到自己会不会在广场坚持时,她说”不会“,”因为我跟大家
不一样。我是上了黑名单的人。被这样的政府残害,不甘心。我要求生。"
但封从德对比录像全文与那剪辑出来的两段话,发现:“它们不仅在录像中相隔40分钟
,而且根本是对两个记者讲的!《天安门》甚至将别人说的话也掐头去尾,变成柴玲自
己的话。”而且柴玲没有先逃走,她是在四君子谈判后最后撤出广场的队伍中的一员。
2.柴玲夫妇辗转10个月才逃离大陆,但影片的剪辑给人的印象是,六四刚过柴玲就在海
外了。影片中先来一段柴玲控诉坦克碾人的歇斯底里发泄,后配一段侯德健冷静的叙说
“不能用谎言对付谎言”,却不提六部口坦克碾人的铁证,如果是六四民运的有心人,
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天安门》的制作方就是毫不提及,给观众的印象是柴玲是如
何的冲动和夸张,以证明“毫无理性的学生”这一结论。
3.六四中有学识,有名望,著作颇丰的知识人很多,但是制作方的选择却令人费解,“
影片中没有严家祺、包遵信、郑义,也没有陈明远、方励之、徐良英,当然更不会有沈
泽宜,那么多对学运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人不采访,却由戴晴扮演知识分子的代言人”。
谈学识经历,谈思想水平,谈声望,以上的哪个不比戴晴强,后者最大的声望可能就来
自于是叶剑英的养女吧?
封从德认为:“整部纪录片可以说是为戴晴设计的。该片画龙点睛的一句话就是戴晴说
的:“毫无理性的学生和毫无理性的政府”,意思是“六四”悲剧就是这种对抗的结果
。“毫无理性的政府”早在89年就暴露无遗,95年《天安门》要揭示的,自然是“毫无
理性的学生”。为此他们柴玲在“六四”前一周的录像讲话。”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如果浪已经有了,那就可以谈谈这个“风”了。如此多的硬
伤,不免让人怀疑制作人是何居心了!
“90年代中期,海外最大的中、英文报纸突然长篇累牍地讨伐柴玲,并“揭露”八九
学运组织“有阴谋挑起中共屠杀”。
《联合报系》的薛晓光和《纽约时报》的Patrick Tyler根据当时尚未上映的纪录片《
天安门》,指柴玲“期待流血、自己逃生”,并说这就是那个“阴谋”的证据。
1995年4月,戴晴已在她的新书中宣布:“柴玲在[1989年]5月28日向一位美国记者的
哭诉即将披露于世”。
戴晴宣布的内容,与两个记者“揭露”的内容完全一致:戴晴是在1995年4月的一段
补注中宣布上述内容的。那个补注的正文说,“阴险的见习政客们正用牺牲别人的生命
来为自己钻谋”, ——引自记忆的战争
对此,民运阵营内分歧很大。在广场广播站工作过的郑义、白梦和张伯笠奋起维护学
运和柴玲。白梦说:“自从两年前戴晴女士打着‘持不同政见’者的旗号,喊出要‘审
判柴玲’的呼声以来,海内外不断有人呼应。直到一个曾经象特殊贵族一样在中国长大
,并与中共高层有深厚渊源的美国人Carma Hinton,集合一些面目不清的人,并断章取
义地选取数据拼凑成一部叫《天安门》的影片,终于使这种声音变成了合唱。”
封从德认为柴玲的录像讲话自然是一个好靶子,但《天安门》没好好用,犯了许多纪
录片不该犯的忌讳,将制片人特出的用心暴露无遗。
以下是封从德叙述的《天安门》制作人卡玛的文革背景:
”当时我以为言重了(指白梦的话),还在《天安门之争》中说“不相信甚么”亲共背
景“”。我虽然也在《天安门》中受访——那是在1990年7月的波士顿卡玛家里——但
我见到的卡玛,与文革造反派头目完全联系不起来,她自然也不会对我说起她在中国的
光辉历史。不仅卡玛,就是戴晴,那时我也不知道她在中共军队情报部门的经历,更不
知道她们还是中共红色贵族学校101中学的同学。白梦称卡玛为美国人,其实还是搞错
了,绝大多数《天安门》观众也都误会了,其实卡玛并不是甚么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而
是文革中当红的造反派头目,而且一家子都是中共的红人。卡玛曾受到周恩来、张春桥
等中共领导人多次接见,在《人民日报》上至少8次刊登了接见她及一家人的报导与照
片。[3] 从最近由卡玛表弟阳和平(宋庆龄为他起的中国名字)在网上披露的记录看,
1971年11月14日夜间,周恩来与这家子通宵达旦谈了6个小时,周与卡玛热络得很,说
“卡玛你比我强。我犯过路线错误,你没犯过路线错误”。卡玛问起林彪事件,周恩来
竟说“卡玛你知道的比我知道得多。你知道的守你的纪律,我知道的守我的纪律。”周
恩来还说“卡玛你在中国住整整21年,经过了中国的革命,到山西去证明了这个真理。
”[4]
卡玛到山西去证明了甚么“真理”呢?据阳和平透露,就是造反、抄家:
“卡玛比我大三岁。文革初期,十四岁的我还和她一起到山西的阳泉煤矿串联。她那时
是我的启蒙人。我们那帮学生们在矿里‘煽风点火’,帮着矿工中的造反派反抗矿领导
,和保皇派工人辩论。我们也干了一些过激的事,如一起闯入一位矿领导的家,搜寻他
为了整造反派工人而搞的‘黑材料’。”[5]
直到今天,这一家子还念念不忘他们在文革中的风光,阳和平还四处演讲,向青年学生
颂扬文革。卡玛则继《天安门》之后,又拍了一部文革纪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为
打人杀人的红卫兵造反派遮遮掩掩,同时还办了个同名的网站。就是这个网站,令王容
芬忍无可忍,她在文革刚开始就直指毛泽东是纳粹,并宣布退团,为此差点送了命。王
容芬写了篇文章,揭露这个“歌颂毛泽东、展览暴力的文革网站”,文中指卡玛是一个
“铁杆毛分子”:[6]
“(文革初期)陈葆昆老师被打死的时候,卡玛是101中学高一学生,参加了造反,外
国专家局有她造反的足迹,外语学院有被她欺侮诬陷直至入狱的欧裔教师和家属。那时
她叫卡玛丽达,60岁以上的北京人,很少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它比宋要武、彭小蒙们响
亮,仅次于蒯大富、王大宾们。卡玛丽达是外籍人员子女造反派的头头,人民日报上有
她的照片。”
我从王容芬这篇文章开始暸解到卡玛隐匿的文革经历,她在文革中还有许多骄人的事迹
,这里不多引述。总之,暸解了卡玛刻意淡化的这些文革暴力的背景,我才明白,《天
安门》纪录片其实是一些经历过文革的极左派,对八九年无论是他们看来?业难???
还是当权的右派邓小平一起算的帐。难怪卡玛为显示其“中立”,四处标榜《天安门》
不仅受现今中共当局禁止,也受到天安门学生的批判。一位美国检察官哈里斯(
Benjamin Harris)看了卡玛的影片后,开始奋力追踪打人杀人的红卫兵造反派,他这
样评论道:“卡玛继承了韩丁家族的家风,即拿虚拟作品当纪实作品写”。《八九点钟
的太阳》如此,《天安门》也是如此。”
初次看到卡玛的经历,只知道她家庭有亲共背景,她熟悉中国,现在才知道背后的问
题很大,如果她真是一个毛派分子,那《天安门》带给我们的诸多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再加上她和戴晴(?)出身红色贵族,又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红卫兵女头目,在不惑之
年看到一个性格颇似自己当年的女生在群众运动如此风光无限,难免有韶华易逝,岁月
催人之悲。相怜或是嫉妒都不奇怪,若是女孩模样还说得过去,还和看上去不错的老公
不时秀秀小幸福,小甜蜜,那戴晴这样的当然就更容不下了。她从1992年陆续发表的一
系列回忆文章有一个中心思想,即“阴险的见习政客们正用牺牲别人的生命来为自己钻
谋”。戴晴四处宣称要“审判柴玲”,对柴玲如此恨之入骨,难道真是仅仅因为她受不
了柴玲对美国人的一段发泄么?除过那段发泄,柴玲究竟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呢?
封文里还有一个佐证:
“那次旅行我在纽约和波士顿都见到王军涛。。。随后我去波士顿,与吴文津馆长商谈
整理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六四数据。。。下午柴玲开车送我去机场,车上还有王军涛和杨
建利。王军涛对柴玲说:你知道为甚么大家要整你和李禄?因为你们占尽风头,挡了大
家的路。当时令我大吃一惊,杨建利多年以后还记得柴玲当时气得没法开车,半路换他
才开到机场。”
个人意见,《天安门》纪录片从电影角度来看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成功的表现了两个
女性朋友对一个同性晚辈的仇怨,该仇怨或许可以从荷尔蒙的角度理解(当然,这一结
论建立在封从德言论基本属实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