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十二章
12:1 所以弟兄们,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 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12:2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12:3 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 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12:4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12:5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12:6 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 12:7 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 12:8 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12:9 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 12:10 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 12:11 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 12:12 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 12:13 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 12:14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12:15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注:“人”或作“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12:17 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12:18 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12:19 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注: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12:20 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 12:21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叁.责任上:活出来的福音(一二~一六) 罗马书余下部分回答这个问题:那些蒙恩称义的人,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回应?保罗着手谈论我们对其它信徒、社会、敌人、政府和软弱的弟兄的责任。 一.个人的献上(一二1、2) 一二1 认真、虔诚地思想神的慈悲,即从第一至十一章所阐述的,必定引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要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身体代表我们整个人;引伸来说,就是我们的整个生命。 完全的献上,是我们理所当然的事奉。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奉,因为神的儿子既为我死了,我为他而活是最起码的回应。伟大的英国运动员史达德曾说:“耶稣基督是神而竟为我死,我就没有什么不能为他牺牲的了。”以撒华特所写的伟大诗歌亦同样说:“爱既如此奇妙深厚,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理所当然的事奉可翻作“灵里的敬拜”。我们既是信徒也是祭司。我们不是带着动物祭牲来到神面前,而是呈上属灵的祭,就是顺服的生命。我们可献给他的还有我们的事奉(罗一五16)、我们的颂赞(来一三15),以及我们的财物(来一三16)。 一二2 第二,保罗敦促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或如费廉思的意译:“不要让周遭的世界塑造你。”我们成为神国的一分子,便应该扬弃这个世界的方式和生活模样。 这里所说的世界(直译是世代),指人为了扬弃神而随心所欲建立起来的社会或制度。这是个敌对神的国度。这个世界的神和王就是撒但(林后四4;约一二31,一四30,一六11)。所有未信主的人都在撒但的手下。他用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和今世的骄傲(约壹二16)来吸引和操纵人。这世界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艺术、音乐、宗教、娱乐、思想模式和生活形态,并极力使每一个人效法其文化和风尚。这个世界憎恨那些不愿意跟从的人,就如基督和他的跟随者。 基督舍命,将我们从这个世界拯救出来。就我们而论,这个世界已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们已钉在十字架上了。信徒爱世界,就是对主全然不忠。任何爱世界的人,都是神的敌人。 信徒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应超过基督与这个世界。然而,信徒奉差遣到世上,见证这个世界的恶行,并宣扬一切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都可以得救。我们不单要从世界分别出来,还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即我们的心思意念要跟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一样。这样我们就能够经历神直接的引导。而且我们会察觉,他的旨意并不是可厌、严苛的,而是善良、纯全、可喜悦的。 这里说出知道神旨意的三个关键。第一是把身体献给主,第二是分别为圣的生活,第三是更新变化的心思意念。 二.运用圣灵的恩赐来服事(一二3~8) 一二3 保罗凭着他作为主耶稣的使徒而得赐给他的恩说话。他要处理的,是各种正确和扭曲的思想。 首先他指出,福音并没有促使人自高自大的地方。他敦促我们,运用恩赐时必须谦卑。我们决不应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我们也不应嫉妒他人。相反,我们应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每一个人都有重要的责任要为主完成。神所分给我们在基督身体上的位置,我们应感到满意,并要尽神所赐给我们的力量,运用恩赐。 一二4 人的身子有好些肢体,但各个肢体都有独特的作用。各个肢体都要妥当地发挥作用,身体才会健康妥当。 一二5 基督的身子也是这样。这身子是合一的(一身);有肢体上的差异(许多),但却是互相倚靠的(互相联络作肢体)。我们所有的恩赐,并不是为了造福自己或炫耀自己,而是为要使身子得益。没有任何恩赐足以独当一面,也没有任何恩赐可有可无。当我们晓得这一切时,就会看得合乎中道了(一二3)。 一二6 保罗开始就一些恩赐的运用作出指示。他并没有论及所有恩赐,只举例解说,而不是详尽无遗。 “照着所赐给我们的恩典,我们各有不同的恩赐。”(圣经新译本)换句话说,神的恩典将不同的恩赐分配给不同的人。神赐下所需的力量或能力,使我们能运用所拥有的恩赐。因此,我们有责任妥善地运用这些由神赐下的能力,做好管家。 有说预言恩赐的,就当照着他们的信心的程度说预言,说预言的先知是神的发言人,将神的话宣告出来。预言可以是关系将来的事,但不是必然的。何治指出,初期教会的先知“在神的灵直接的推动下,说出从神而来的、与教义真理有关的话;或与当时的使命有关,或与将来的事有关,视当时的处境而定。”他们所作的工,在新约圣经中被保存下来。今天,不再有由神启示、经先知述说的新道理,附加在基督徒的整体真理上,因为真道在昔日已一次过交付圣徒了(参看犹3)。因此,今天的先知只是宣讲圣经启示出来的神的心意。史特朗说: 现代所有真正的先知预言,都只是复述基督的信息而已,就是宣讲、阐述已在圣经上启示的真理。 我们当中凡有说预言恩赐的,都应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意思可以是“照着信仰的准则或规范”,即照着圣经启示出来的基督信仰道理来说预言;也可以是指“照着我们信心的程度”,即照着神给我们的信心的程度来说预言。大部分圣经版本有“我们”这字眼,但原文却没有。 一二7 执事是一个统称,指为主而作的事奉。这并不等于神职人员的职衔、职务或作用(虽然这是现今普遍的用法)。有执事恩赐的人,拥有一个仆人的心。他寻求事奉的机会,并掌握那机会。 作教导的能解释神的话语,并能触及听者的心灵。无论我们得着什么恩赐,我们都应全心专一地加以运用。 一二8 劝化的恩赐能够激励圣徒,去克制自己不干任何恶事,并努力长进,为基督过更圣洁的生活和有更好的事奉。 施舍是神所赐的条件,使人喜爱、体察他人的需要,予以援助。他应诚实地施舍。 治理的恩赐,与地方教会长老(可能包括执事)的工作差不多是不可分割的。长老是灵魂牧长的副手,他们站在群羊之前,谨慎并殷勤地领导他们。 怜悯是超自然的能力和才干,可以帮助忧伤的人。有这种恩赐的人,应甘心地运用恩赐。当然,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施怜悯,并且甘心乐意。 有一位信主的女士曾说:“我的母亲年事渐高,需要有人照顾她,丈夫和我便把她接到家里来住。我尽一切所能令她舒适。我替她煮食洗衣,驾车载她外出,并照料她的一切所需。不过,我在表面上做这一切,内心其实并不高兴。在不知不觉间,我因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而感到不快。母亲间中会对我说:“你已不再有笑容了。为什么呢?”这样,我虽在施怜悯,但却是不甘心的。” 三.与社会的关系(一二9~21) 一二9 保罗继而列出一些要培养的品格,是每个基督徒与其它基督徒和未信的人相处时所应有的。 爱人不可虚假,不应戴着面具,却要真实、诚恳和不矫揉造作。 我们应厌恶各种类的恶,并亲近每一样的善。这里恶大概是指各种没有爱心、怀着恶意和憎恨的心态和行为。相反,善是指各种因超自然的爱而有的表现。 一二10 在与其它信徒的关系上,我们应以亲切的感情来表达我们的爱,而不是漠不关心或常规的接纳而已。 我们应在意别人是否得到尊崇,多于自己。有一位受爱戴的基督的仆人曾参加一次聚会。开始前,他与其它的知名人士同在一间房子里。后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会议厅,他前头已有好几位讲者上了台。他来到入囗处,全场掌声雷动。他马上也站到一旁鼓掌,免沾别人的光;他真以为这是给别人的欢迎。 一二11 莫法特将本节生动地译成:“决不可让热诚减退,要保持灵里的火热,常常服事主。”这叫我们想起耶利米书四十八章10节的话:“不努力去做耶和华的工作的,该受咒诅。”(圣经新译本) 此生既短,罪恶尚存, 岂容闲混虚度。 岁月有如落叶泪珠, 总教营役苦恼。 既生此世,不可闲懒, 光阴飞逝,必须力拼。 ~邦纳 一二12 不管我们现在的境况怎样,都应该并可以在指望中喜乐,盼望我们的救主来临,我们的身体得赎,并得永远的荣耀。保罗劝勉我们在患难中要忍耐,在患难中勇敢地支持下去。这种克胜一切的忍耐,能将痛苦化为荣耀。我们祷告要恒切。在祷告中,我们作成神的工并取得胜利。祷告使我们生活有力,心里平安。我们奉主耶稣的名祷告,在这身体内与全能者靠近。因此,如果我们忽略祷告,就是损害自己了。 一二13 有需要的圣徒彼彼皆是──失业的,那些要支付大笔医药费的人,在偏远之地工作但遭人遗忘的传道人和宣教士,以及生计匮乏的老年人。真正的肢体生活,就是与有需要的人分享恩泽。 费廉思说:“不可吝啬食物、供应和住宿,不给有需要的人。”款待客人是一门失传的艺术。我们不愿意接待路过的基督徒,理由是房子太小了。或许我们不想增添麻烦或不便。我们忘记了,接待神的儿女,就等于接待主自己。我们的家应该象伯大尼的家,是耶稣爱造访的。 一二14 保罗呼吁我们要仁慈对待逼迫我们的人,而不是以牙还牙。要以善意回报歹毒和伤害,非有属神的生命不可。我们天性的反应是咒诅和报复。 一二15 对别人的事产生同感共呜,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情感。我们天性倾向妒忌那些在福乐中的人,又忽视那些哀恸的人。神的心意却要我们与周遭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伤。 一二16 要彼此同心不是指在无关宏旨的事上也要意见一致。这是指关系上的和谐,多于在思想上的统一。 我们总不可以谄上欺下,对卑微的人和对有财有势的人要同样友善。一位着名的基督徒曾应邀到一个地方去讲道。当地教会的领袖来飞机场接他。有一辆豪华轿车驶来,要接他到一间豪华酒店去。他问道:“你们通常由谁来接待讲员的?”他们说是一对老夫妇,居住附近一所朴实的房子。他于是说:“我倒希望到那里去留宿。” 保罗再次提醒信徒,不可自以为聪明。如果我们明白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领受回来的,就不会骄傲自大了。 一二17 以恶报恶是世人一般的处事方式。世人认为,对人还以颜色,以牙还牙,人都罪有应得。但这种喜于报复的心态不应出现在得赎的人生命中。相反,面对恶待和伤害,信徒应有正直可敬的行为,在其它情况也一样。留心去作的意思是为他人着想或谨慎行事。 一二18 基督徒不应煽风点火,挑启争端。人的好斗和怒气,都不能成就神的义。我们应喜爱、缔造并维护和平。当我们开罪了别人,或别人开罪了我们,便应锲而不舍地寻求和睦,务要解决问题。 一二19 我们要拒绝因别人开罪我们而生的报复倾向。听凭主怒一句,可以指让神为你伸冤,也可以指用不反抗的精神顺服地忍受下去。不过,根据下半节看来,前者的解释似较合适──应站开,让神的怒对付恶人好了。他会在适当的时间,用合适方式报应人。蓝斯基写道: 至于对作恶的人施以公正的报应,其实神早已安排好了。他们没有一个可以逃脱。每一个案子都有完全公正的判决,并要妥善地执行。如果我们插手,都是极放肆冒昧的。 一二20 基督信仰不但不提倡反抗,还着重积极地行善。我们不是用暴力手段消灭仇敌,而是以爱折服他们。仇敌若饿了我们就给他吃,又给水解渴;这样做就是将点着了的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如果以为这种堆炭火的手法残酷,只是大家没有正确地认识这种习语的表达方式。将炭火堆在人的头上,就是不寻常地以仁慈回应这人的敌意,使他感到羞愧。 一二21 达秘这样解释上半节经文:“如果我的臭脾气使你也发起脾气来,你就已经为恶所胜了。” 伟大的黑人科学家喀特欧曾说:“我决不让自己怀恨别人,因为这会把我的一生毁掉。”一个信徒决不可容恶胜过他。 反要以善胜恶。基督信仰的教导,特色在于不停留在负面的禁戒,而是进而提出正面的鼓励。善可以胜恶。这是我们应该多用的武器。 史坦顿痛恨林肯。他曾谑说,大家何须到非洲去找大猩猩,大猩猩的始祖就在美国伊利诺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后来,林肯委派史坦顿为南北战争时期的军政大臣,看他为最合适的人选。林肯遭刺杀后,史坦顿称许他为人类最伟大的领袖。爱得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