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9月5日 约拿书二章

(2010-09-05 03:52:43) 下一个

约拿的祷告

约拿书二章一至十节

        1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上帝,

2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

        3你将我投入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

        4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5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

6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上帝阿,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

7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

        8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

        9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

        10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先知约拿真是从油煎锅过到火里;当他被船员抛到海里的时候,他可以预期到的,只有被淹死。但是他竟发现自己在一条大鱼的腹里;他要得救,尚有很长一段路程好走。但是无论如何还活着,这是他事先不敢希望的。在未被丢到浪涛中之前,约拿已经从他悲惨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新的觉醒;现在他在鱼腹中,一直保留着这种新觉醒,并化为他的祷告。

    他的祷告很像旧约诗集中的诗篇,从文字上看,它好像是一篇个人的感恩诗篇,用来表达作者从可怕的危机中蒙拯救的感激,然而这段祷文并不似是典型的平行诗句。很多都是我们所熟悉的诗篇的复写(参见诗六十九2;三十3;一二四4;四十二5;一一六17—18;这些诗篇中,都有和约拿的祷告相似的段落。);作者应用诗篇熟悉的典型语言,唤起读者的亲切感。然而这种亲切感是表面的,因为约拿的祷告是有区别的,他的话指出他沉入的大水深渊的能力。它不只是一种感恩的祷告,而且是一种求救的祷告。约拿已经从本来应当淹死被救了出来,但他仍然是在深水之中。在他的话里带有一种期待和希望;已经很难得地从深渊坟墓中逃脱出来,现在他希望更完全的拯救。

    约拿的祷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甲)约拿最初对灾难临头呼求已被垂听;他生存下来,仍然有希望在上帝的殿中再次敬拜上帝(2—4节)。语气充满暗示和捉摸不定。他“从阴间的深处”发出呼求(即指死亡,或者水中的坟墓),上帝应许了他,因此让他落入大鱼的肚子中。“海的深处”(3节)是约拿被扔的地方,也许它是暗指迦南人的一个神“阎”(Yam);而这个字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海”。虽然约拿被扔到海的深处(英文译成“海的心脏”)时,他与真神还是分离的,也就是与代表上帝同在的圣殿分离(4节)。这样,他虽然得救,他还需要进一步盼望上帝的拯救行动。使他与上帝恢复关系,在圣殿中敬拜他。这是约拿祷告的第一部分:“仰望你的圣殿。”仰望与上帝进一步恢复关系,进一步的拯救。(乙)约拿祷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重复第一部分内容而只是用不同的话表达出来(5—7节)。约拿遭遇被“封住”的命运:众水淹没他;当地沉到“山根”底下,海草缠绕他的头。六节的“山根”也许是指海洋底下。他沉到超过人所能生活的范围以外;“地的门”一度向他关闭,使他感到好像永远不会再开。然而,上帝终于把他拉了出来,给他另一次生活的机会。到了第七节,这里进一步提到圣殿,尽管约拿此时的情况和他所说的相差甚远,但他仍盼望祷告进入上帝的圣殿,达到上帝面前。(丙)约拿的祷告以假神的虚荣为结束,表示要偿还他向真神所许的愿;并宣布上帝有能力施行拯救,“因为救恩出于耶和华。”(8—9节)约拿的祷告以感恩结束后,上帝吩咐大鱼把他吐到旱地上。(英文译作“海岸上”。)

    约拿的祷告,进一步把这本书的更大更深的信息及其象征带出来。

    (一)约拿生命的转机,出现在他极深地堕入不顺服上帝的危机中。从他第一次对上帝的呼召说“不”开始,他下到约帕,又从那里下到一艘船上,再下到船舱里,最后下到深海底下;这个最后降到海洋的深处,是他最后的机会,在这以前,在他被船员抛到海里之前,他的心仍没有改变。但是就在他一路向下降的时候,他的自满产生的轻率感被完全剥夺了,就在这个时候,他才能蒙救拔,他的生命才有转机。

    不顺服造成这样严重的灾难,如果要补救的话,必须要有根本上转变。有时,当我们不够顺服时,我们也可能堕入极深的灾难中;但这可能正是我们再一次获得新生的转捩点。

    (二)危险唤起了约拿的祷告。正像他面前的船员,面对着淹死的威胁,他们于是拼命祷告,为了得到拯救;约拿也是这样,当他沉到海里时,当他发现自己还活着,并受到鱼肚子的监禁时,他也祷告。但是祷告的信息是不简单的,约拿书的作者着意去表达一个真理:无论是犹太人或者外邦人,所有的各种祷告上帝都怜悯且垂听。所有的人都可能面对危险的环境;在害怕并挣扎的时候,也都可能呼求上帝的拯救。上帝在垂听的时候,并无区别;他怎样以怜悯慈爱的心,去垂听即将淹死的外邦海员的声音,他也以同样的慈心,对待沉没在深海中的堕落先知的祷告。

    这样,正像作者在第一章给我们的印象那样:以色列人的上帝关心异教徒的尼尼微城,现在,我们再一次深深感到他的怜悯。在这里,约拿书的作者寻找到一种方法,打开我们的眼睛,看见由于我们的偏见和偏爱,所强加给上帝的限制。先知书的信息对以色列人来说,就是告诉他们,上帝不只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外邦人的上帝。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我们对上帝的体认同样要广阔一点;上帝不单是基督教会的上帝,也是全人类的上帝,他的慈悲遍及全宇宙。

    (三)约拿的祷告明显的既有悲哀,也有幽默。他在海洋的深处,终于达到某种属灵的高峰!但是,就是他最后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仍然落后于外邦人,就是那些上帝差派他去向他们作见证的人。他的怨言证明,他把别人引导到一个水平,他自己的信心却达不到。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功课;当约拿的故事继续往下讲时,我们就看到约拿的确没有把它学好。

    (四)三天三夜在鱼腹中以后,约拿被吐在海岸上。故事的这一部分表示约拿是一种预表(记号):先知三天三夜在鱼腹中,人子(耶稣)也照样三天三夜在地里头。(参太十二3940)换句话说,约拿的经历成为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象征。而且这个象征还可以再扩大一些。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对于信他的人意味着:基督的死叫我们向罪也死了,同时藉着他的复活,我们得到新生命。约拿当他浸沉到海底下时,也是一种受洗(浸)的过程,他的不顺服的老生活样式死了;当他被吐在岸上,代表他从此得了新的生命。如果我们想从约拿的故事中引用这个信息,我们必须进一步往下读,看他怎样做,怎样以新的生活方式使恩典表明出来。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