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地
以西结书四十八章一至廿九节
1众支派按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从北头,由希特伦,往哈马口,到大马色地界上的哈萨以难。北边靠着哈马地,(各支派的地,都有东西的边界)是但的一分。2挨着但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亚设的一分。3挨着亚设的地界,从东到西,是拿弗他利的一分。4挨着拿弗他利的地界,从东到西,是玛拿西的一分。5挨着玛拿西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以法莲的一分。6挨着以法莲的地界,从东到西,是流便的一分。7挨着流便的地界,从东到西,是犹大的一分。
8挨着犹大的地界,从东到西,必有你们所当献的供地,宽二万五千肘,从东界到西界,长短与各分之地相同,圣地当在其中。9你们献与耶和华的供地,要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10这圣供地要归与祭司,北长二万五千肘,西宽一万肘,东宽一万肘,南长二万五千肘,耶和华的圣地,当在其中。11这地要归与撒督的子孙中成为圣的祭司,就是那守我所吩咐的,当以色列人走迷的时候,他们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12这要归与他们为供地,是全地中至圣的,供地挨着利未人的境界。13利未人所得的地,要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与祭司的地界相等,都长二万五千肘,宽一万肘,14这地不可卖,不可换,初熟之物也不可归与别人,因为是归耶和华为圣的。
15这二万五千肘,前面所剩下五千肘宽之地,要作俗用,作为造城盖房郊野之地,城要在当中。16城的尺寸乃是如此,北面四千五百肘,南面四千五百肘,东面四千五百肘,西面四千五百肘。17城必有郊野,向北二百五十肘,向南二百五千肘,向东二百五十肘,向西二百五十肘。18靠着圣供地的余地,东长一万肘,西长一万肘,要与圣供地相等,其中的土产,要作城内工人的食物。19所有以色列支派中,在城内作工的,都要耕种这地。20你们所献的圣供地,连归城之地,是四方的,长二万五千肘,宽二万五千肘。
21圣供地连归城之地,两边的余地要归与王,供地东边,南北二万五千肘,东至东界,西边南北二万五千肘,西至西界,与各分之地相同,都要归王,圣供地和殿的圣地,要在其中。22并且利未人之地,与归城之地的东西两边延长之地,(这两地在王地中间)就是在犹大和便雅悯两界中间,要归与王。
23论到其余的支派,从东到西,是便雅悯的一分。24挨着便雅悯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西缅的一分。25挨着西缅的地界,从东到西,是以萨迦的一分。26挨着以萨迦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西布伦的一分。27挨着西布伦的地界,从东到西,是迦得的一分。28迦得地的南界,是从他玛到米利巴加低斯的水,延到埃及小河,直到大海。29这就是你们要拈阄分给以色列支派为业之地,乃是他们各支派所得之分,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将土地分给各支派,是从那片狭长之地的中间开始,自东界延伸至西界,分为王地、圣殿、圣城、和利未人之地(参阅四十五1—9)。随着土地分配的叙述,现在开始说明,位于北部中间土地的均分。北部领土的面积,比南部稍微大一点,分给七个支派,而南部的领士却分给五个支派。
北部的领土(1—7节),从东界至西界,分成许多狭长的地形。东西都是以土地本身的边界相接,南北两边和他们邻国的领土毗连。这些狭长的土地,乃是从北方开始,分配的情形如下:但、亚设、拿弗他利,玛拿西,以法莲,流便,和犹太。但的北界,也就是整个国家北方的境界;犹大的南界,亦即贯穿中部特别狭长之地的境界。按照以西结所预见的,与各支派从前所得为业的土地,并无多大关系。此处叙述的重点,并非各支派要得回旧有的土地,而是在那片新的土地上,每一个支派都获得一个适当的地方。它再度强调的,乃是各支派一定会有土地,甚至在以西结出生之前,已经灭亡一百多年的北国,也不例外。在那个大复兴中,属上帝的子民,没有一个会被忘记的;在上帝的计划中,万物都必各得其所。
中间狭长之地,和内部划分的叙述(8—22节)基本上是先前在四十五章一至九节所说的同一土地的详细说明。中央的狭长地带有一个四方块在其中,要在圣城、圣殿和利未人之间再分配。那个方块两边的土地,向西延至地中海,东至亚拉巴,都是为王所有。所有的士地,都不能出售或“移转”,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虽分配给个人,最终都是属乎上帝的,只有在南北界,或两侧区域,是各支派所分得的土地。
指定给圣城的土地,此处所描述的,比四十五章更加详细;那三块狭长之地,其中有一块面积最小,连同中间的一块土地,为那些没有分得土地的国民所使用,使他们与分得土地的亲属,具有同样的感受。整个领土的中心,乃是圣城,周围是一片狭长的空地。空地的周围都是农田,城中的居民依照规定耕种这片土地,因此地里的出产,可以供给居民的需要,使城自给自足,不必接受支派的“周济”。尽管这是一种异象的叙述,但也有某种程度的写实。在整个狭长之地的中间,有一个自给、独立而复兴的民族在经营着。
对于复兴之地南部的描述(23—29节),和在本章一至七节所说北部的情形,保持平衡。土地再次被分成东西向的狭长形;北部的境界,是从中间狭长之地的南边开始(8—22节),南部的领土向南延伸至纳吉,为整个国家南部的边界(四十七13—23)。狭长之地的北部,分配的情形如下:便雅悯、西缅、以萨迦、西布伦和迦得。在南部地区有五个支派,与北部的七个支派相区别,可能是因为南部的土地面积较小,不像北部那样富庶。正如前面一样,往日属于这两个王国,即以色列和犹大的士地,在这个异象的叙述中,好像所有的土地都属于犹大。
上帝的城
以西结书四十八章三十至卅五节
30“城的北面四千五百肘,出城之处如下。31城的各门要按以色列支派的名字,北面有三门,一为流便门,一为犹大门,一为利未门。32东面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约瑟门,一为便雅悯门,一为但门。33南面有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西缅门,一为以萨迦门,一为西布伦门。34西面有四千五百肘,有三门,一为迦得门,一为亚设门,一为拿弗他利门。35城四围共一万八千肘,从此以后,这城的名字,必称为耶和华的所在。”
以西结书以关于上帝的城作为结束。这是一个完美的城,城的四围上面有墙,长度相同(四千五百肘);在每一边墙上,都安设三个门,每一个门代表以色列的一个支派,所有的门都可以随意接近,各支派的人都可以入城。这里所说的支派的观念,与前面分地时所说的,有些不同。后者当他们分配土地时,利未(祭司的支派)并不算是一个支派,而两个半支派以法莲和玛拿西,分别列入,藉以保持十二支派分地的数目。但是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却强调每一个选民,即是原来完整的各支派所用的那一张表,也即以约瑟代替以法莲和玛拿西的那张表上的选民,都可以入城。没有一个人会被拒绝,不准接近上帝的城。
在即将结束的这几节经文里面,最显著的一个特色,就是发现这个城,有一个新的名字,称为耶和革的所在。此城所以知名,并非由于建造精美,或设计匀称,只因以色列的上帝与城同在。比城墙尺寸和城门安设更重要的,乃是上帝的同在,使这个城成为神圣。
就整体来说,本书结束的几节经文显示,这位先知的异象和事工非常完整。但从某一角度观察,这是一部悲哀的作品;本书是从以西结被掳开始,他和他所热爱的故国隔绝将近廿五年之后;在本书结束时,这位先知依然过着被掳的生活。尽管他已看见异象,可是他的命运却一直都是一样:他的生活环境,始终没有离开外国巴比伦的土地。然而我们察觉,这位先知的异象,是如何超越了他实际的生活经验。他服事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被掳时期,但他却从荒凉中得到指望。在他看见那个完美的异象,即四方之城以后,他和同伴所住那些粗陋的茅屋,已经完全褪色。然而信心超越经验,他渴望实际的归回故国,被一种复兴之地的异象所取代。在那个地方,最重要的是“耶和华的所在”(35节)。
当我们放下以西结书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任何精通各种奥秘、并已解决各种问题的感觉。然而这卷先知书的最后几节经文,对于其整体的意义,却提供一个线索。我们放下这卷书时,必然记得一个人,他所住的那个世界,似乎已为上帝所离弃。然而,这是他的异象:他看见一个新的世界,上帝在它的中心;世事不能如在异象中所见的那样鼓励他超越当时消极的和空虚的经验,并紧紧抓住那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不是一位幻想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被现实所唤醒。的确,他比大多数的人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惊恐和剧痛。但是由于他认识上帝,他可以看见远处,并且渴望世界有一个前途,那时所有的人都可以了解,上帝亲密同在的真实性。如果我们能与这位非凡的先知分享这个异象,即使只有一部分,那么,当我们放下这卷书时,就有永久的得着。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