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8月12日 以西结书19章

(2010-08-12 05:39:32) 下一个

为少壮狮子所作的哀歌

以西结书十九章一至九节

        1你当为以色列的王作起哀歌,2说,

       “你的母亲是什么呢?是个母狮子,

        蹲伏在狮子中间,在少壮狮子中养育小狮子。

        3在他小狮子中养大一个,成了少壮狮子,学会抓食而吃人。

        4列国听见了,就把他捉在他们的坑中,用钩子拉到埃及地去。

        5母狮见自己等候失了指望,就从他小狮子中又将一个养为少壮狮子。

        6他在众狮子中走来走去,成了少壮狮子,学会抓食而吃人。

        7他知道列国的宫殿,又使他们的城邑变为荒场,

        因他咆哮的声音,遍地和其中所有的就都荒废。

        8于是四围邦国各省的人来攻击他,将网撒在他身上,捉在他们的坑中。

        9他们用钩子钩住他,将他放在笼中,带到巴比伦王那里,

        将他放入坚固之所,使他的声音在以色列山上不再听见。”

    现在这位先知的宣告,是采取诗的形式。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在本章中的诗,看起来好像是别处圣经诗章的典型,但事实并非如此。以西结运用一种特殊诗的形式,就是哀歌,他的听众听到这些话语之后,必能迅速了解这种形式。哀歌乃是一种挽歌,是在葬礼中所用的,为死人的命运悲伤。这样,这位先知的听众听到这些话之后,必然立时感觉希奇,这位先知是为谁死亡而作哀歌呢?然而,当他们仔细思想,这些话语是采用葬礼的形式时,他们就将察觉,这决不是典型的哀歌。因为这些话语的内容,乃是关乎一只母狮和两只小狮子的讽喻。

    这只母狮养育两只小狮,其中有一只长大,成为少壮狮子,非常有力而且凶残,致使许多野兽特别惊慌。然后这个寓言中断,并且成为历史。四围的列国对于这只凶残的少壮狮子发出警戒;所以他终于落入他们的陷阱,并被送往埃及,正如一只野兽被运往动物园一般。这只母狮便不顾一切的去养育另外一只小狮,成为少壮狮子,他也发展成一种名气,全地都知道他的凶残。四围的列国再度设立陷阱,这只狮子也被捉在他们的坑中。他被锁在笼中,离开他山上的家,送给巴比伦王,他的自由完全丧失,境遇实在悲哀!

    当那些百姓听到这位先知的讽喻时,他们一定立即要“解释”之,确定在这个讽喻中所指的是那些人物。第一位年轻的王必然是约哈斯,即约西亚的儿子,在他父亲死后,他只作了短短三个月的王。他在位时间短暂,不久便被当作囚犯送往埃及;尼哥法老需要一位更可靠的盟友,来统治犹大省(参阅王下廿三30以下)。第二只少壮狮子的鉴别更加困难,不只于现代的读者是如此,可能对于以西结当时的听众也是一样。由于比喻和讽喻的情形往往是这样,有明显表面的意义(不能表达真理),也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只有愿意多费时间去仔细思考的人,才可以领悟其中的真理。乍看之下,第二只少壮狮子好像是约雅斤,在被掳往巴比伦之前,这位年轻的国王曾在耶路撒冷作短暂的统治。当以西结宣告这些话语的时候,那件事情已经发生,当然他的听众都明白这种解释(参阅王下廿四8以下)。

    但是这个讽喻提示更深的意义。这两只少壮狮子,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所以他们是弟兄;因此,第二只少壮狮子可能不是约雅斤(即约哈斯的侄儿),乃是西底家,自主前五九七年起,至五八七年止,他作耶路撒冷的傀儡王。西底家是约哈斯(第一只少壮狮子)的兄弟,他们的母亲是王后哈慕他(王下廿四18)。当听众认定第二只少壮狮子的身分时,以西结的话语立即呈现不同的解释。他的哀歌不是为这两个已经成为历史的国王的命运而作。他为约哈斯作哀歌,早在若干年以前,他就被当作俘虏带往埃及。以西结也为西底家作哀歌,当时他仍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西结的观察十分清楚,换句话说,西底家虽仍留在宝座上,他作少壮狮子的日子已被数过;不久之后,他也被当作囚犯带往巴比伦。这位先知不仅为过去的悲剧惋惜,而且也为不久就要发生的悲剧哀伤!

    当我们察觉这位先知所传的信息,具有更深一层的感力时,我们再一次看到,以西结是何等的无情,将支持那些被掳之人的假盼望砍得粉碎。他们仍然指望西底家能改变局势,避开历史的压力,藉着这只仍在犹大的少壮狮子,他们可以得到救赎。但是在这方面并没有任何盼望。这位先知继续不断的攻击那些假盼望,起初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非常残忍;但事实上,乃是一个善意的行动。因为对于他的同胞来说,没有任何真正的指望,直等到第一个假盼望彻底的被消除。

    有一首古老的圣诗,其中的语句抓住基督教的这个信息,贯穿这位先知古老的话语的内涵:

        犹大的狮子必挣断各样锁链,

        赐给我们一再的得胜。

    在以西结所处的那个时代,犹大的少壮狮子,在崩溃之前的那一段时日,他实在无法为以色列人带来自由。然而不论在任何时代,对于一切过被掳生活,或与自由隔绝的人来说,都可以在上帝里面,寻得一位“释放者”。他的名字叫耶稣,在全人类被掳的地方,他为他们带来盼望。

葡萄树和枝子的此喻

以西结书十九章十至十四节

        10你的母亲先前如葡萄树,极其茂盛;

        栽于水旁,因为水多,就多结果子,满生枝子。

        11生出坚固的枝干,可作掌权者的杖;

        这枝干高举在茂密的枝中,而且他生长高大,枝子繁多,远远可见。

        12但这葡萄树,因忿怒被拔出摔在地上;

        东风吹干其上的果子,坚固的枝干折断枯干,被火烧毁了。

        13如今栽于旷野干旱无水之地。

        14火也从他枝干中发出烧灭果子,

        以致没有坚固的枝干,可作掌权者的杖,

        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

    这几节经文是哀歌的延续,继续说明母狮和小狮的比喻。现在这个景象完全改变,而成为葡萄树和枝子。此处的主题是从十七章的讽喻,和移植的葡萄树发展而来的。葡萄树代表王后母亲,因此,使这个比喻与前面的几节经文连结。那几节经文将王后母亲描述为一只母狮子。这个基本比的内容,是十至十二节;十三至十四节可能是以后加在这个比喻上的,或者是此书的编辑为使这个比喻的意义,适合改变的历史背景,而加上去的。

    这个比喻的本意是这样:以色列最后几个王的母亲哈慕他,好像一棵葡萄树一样,移植在一个有泉水的地方。葡萄树生长肥美,发出许多嫩枝,多结果子。葡萄树上有一个枝子,大于其他所有的枝子;这个枝子代表西底家,后来这棵葡萄树被拔出,摔在地上,树根露出,被沙漠中的风吹干。这葡萄树和最坚固的枝子完全枯干,被火烧尽。

    这个比喻有一个附录,藉着“如今”(13节)这两个字引出来。圣经注释学者和园艺学家,都注意到这个附录,认为它是不可能的。一棵枯干并被烧毁的葡萄树,绝对不能被栽于旷野之地。如果说这棵葡萄树不可能再被移植,乃是没有了解此间要点。让我们假定,不可能为可能;已被烧毁的葡萄树,可以重新移植。这个比喻仍然肯定,将来仍有指望。好像藉着自然的力量,火又突然冒出,烧灭树枝和果子。不可能的可以成为可能,但是对于这棵葡萄树和它从前坚固的枝干,仍然可能没有任何指望。

    这个比喻使先知所传审判的信息延长;好像为使棺材盖不致脱落,又加上一根钉子。这个比喻的信息,对于以西结的那些难友来说,真是十分清楚。犹大的王室,即王后母亲和她的儿子西底家王,在他们被指派的工作上必要失败。即使王室的家族,在应许之地以外的旷野得以存活,将来也没有任何盼望,因为在王室内,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自我毁灭的趋势。这样,起初这位先知预料必有灾祸的比喻,最后当许多灾祸已经发生的时候,就变成为灾祸所作的哀歌;十四节中的结束语,乃是为举行的葬礼而敲的丧钟。

    假盼望好像花园中的杂草萌芽一样,但是这位先知不容许他本国的百姓有这种假安慰。而他对于一切假盼望作明显的、毫不留情的攻击,在这里,上帝膏立的王室中的假盼望,乃是伪装成一种慈爱的行动。而我们也像以西结本国的百姓一样,偏爱假盼望所带来的安慰,而逃避现实,不愿面对真正盼望的所在。因为在灾难临到的时期,很容易使我们思想灾难的根源是我们以外的事,不愿去想我门自身里面的事。我们很容易以为要得拯救,是来自外面,为上帝伟大旨意的一部分;而不愿承认在我们找到拯救之前,我们里面需要先改变。如果我们只认为,只要不可能的事居然发生,那么,各样事情都要好了。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全!但这种思想,乃是一种妄想。当我们里面有缺陷时,只有内心的改变才能使之向好。从外表方面来说,有人认为,各样的事情都可以设法解决,甚至到达一种程度,希望有一个神迹发生,这是一种盲目无知、可怕自大的盼望。往往我们所需要的,并非一个神迹,而是一个真诚悔改的行动。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