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7月9日 以赛亚书46章

(2010-07-09 03:28:29) 下一个

巴比伦的假神

以赛亚书四十六章一至十三节

        1被勒屈身,尼波弯腰;

        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

        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

        使牲畜疲乏,

        2都一同弯腰屈身,

        不能保全重驮,

        自己倒被掳去。

        3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要听我言:

        你们自从生下,就蒙我保抱,

        自从出胎,便蒙我怀搋。

        4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

        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

        我已造作,也必保抱;

        我必怀抱,也必拯救。

        5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

        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

        6那从囊中抓金子,

        用天平平银子的人,

        雇银匠制造神像,

        他们又俯伏,又叩拜。

        7他们将神像抬起,扛在肩上,

        安置在定处,它就站立,

        不离本位;

        人呼求它,它不能答应,

        也不能救人脱离患难。

        8你们当想念这事,自己作大丈夫。

        悖逆的人哪,要心里思想。

        9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

        因为我是上帝,并无别神;

        我是上帝,再没有能比我的。

        10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

        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

        说:我的筹算必立定;

        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11我召鸷鸟从东方来,

        召那成就我筹算的人从远方来。

        我已说出,也必成就;

        我已谋定,也必做成。

        12你们这些心中顽梗、

        远离公义的,当听我言。

        13我使我的公义临近,必不远离。

        我的救恩必不迟延;

        我要为以色列—我的荣耀,

        在锡安施行救恩。

    在第一段中(1—7节),先知重拾前章的主题(四十五20)。先知对比这两种情景:在巴比伦街上疲乏牲畜驮着沉重的偶像;而上帝却背负他自己的百姓,正所谓“背在翅膀上”(出十九4),带他们出埃及,经过红海与旷野,进入应许之地。他造作他们,也必怀抱、拯救他们(4节);人造的东西必需由人来背负,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生命,它们没法拯救别人。

    彼勒(Bel)是迦南名字巴力(Baal)的巴比伦称谓,此名可见于巴比伦最后一位君王伯沙撒王(但五章)的名字中。其意为“主”,乃巴比伦最高位的神只玛尔杜克(Marduk)的称号。玛尔杜克被描述为站立于海怪查马特(Tiamat)背上的君王,而在巴比伦创造神话中,玛尔杜克打败了查马特,在正式的场合上,玛尔杜克沿着“仪仗之路”,从伊施他尔(Ishtar,爱之女神)门,经过“空中花园”,被带到城中心的主神殿区。至于在四十四章,作者所看到的显然是壮丽的景象。藉着他的一神主义;深切地表明坚持巴比伦守护神的信仰是有偏见的。不论如何壮观,这些礼仪对他来说却是毫无意义,对崇拜者毫无帮助的。当然他对自己圣殿的失望之情(四十三22—28;参一10—17,六十六1—4),可能并不下于此。

    尼波(Nebo)是玛尔杜克的儿子,是书写艺术之神,他的名字经常出现于其他人名之中,如尼布甲尼撒拉旦(王下廿五8)。

    在第三与四节中上帝的话包含了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以色列家一切余剩的”,是自主前第八世纪以降一个有力的主题;它常在先知信息中出现,如在审判(例摩三12)与救恩(赛卅七31—32)方面,在现在的处境下,这代表了盼望的根源。译作“自从生下”,事实上即与四十四章二节译为“从你出胎”为同一语句,意即出生之前。在四十二章十四节与申命记卅二章十八节的强力意象中,是否可想像上帝作为母亲,在其母腹中怀着孩子的意象,亦出现于此?这里译作“胎”,是十分罕见的一个字(只出现于以赛来亚书此处),但它却是密切地连系了一些如“爱”、“怜恤”与“怜悯”等词语(例四十九13,15,五十四7,五十五7,六十三15)。老年是人生的另一端,正如开始时一样,同样在上帝的手中(4节)。

    第五节仍是关于以色列的上帝与巴比伦的假神之间的对照。但同样引起上文论及的问题(于四十四13的注释中),就是上帝应如何被想像,如果可以的话:如君王、牧人、审判官、父亲、母亲、狮子或其他被造物。“相比”、“同等”与“比较”三词均有不同。第一个词语(另参四十18)常出现于宗教礼仪的处境中,其意义为想像或回想,甚至是重演上帝向其百姓之爱:

        上帝啊,我们在你的殿中,

        “想念”你的慈爱。 (诗四十八9)

这故然是崇拜中合乎标准的部分(参四十四21)。第二个词语是问:“你们将谁……与我同等?”,当然其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四十五5—6,14)。第三个词语较为理性,正如第一个词语一样,亦可引致正面的答复。在神学的讲话中,正如在崇拜中一样,我们人的脑袋必需以人的语言来想像上帝,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的语言可用。每个形像均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上帝的本性,但绝不可让任何形像成为最终的对象,或让它迷惑我们,以为只有透过此形像才可认识上帝。上帝同时是上主与被骗的丈夫(何一至三章),父亲与母亲,还有更多的例子。

    除了涉及制造与祭祀偶像的惯用语言之外,第六至七节采用了另外两个来源来表达其意。首先,讽刺干此活的无益努力,用了商业的语言,如:金、银、钱囊、天平、标准与雇用。另一方面,最后的句子将正式祷告中充满热情的语言,用于偶像崇拜者的荒谬活动之上:他“呼求”帮助,正如以色列人“呼求”上帝(例士六6);偶像并不“答应”,好像上帝“答应”约拿一样(拿二2);“患难”或“危难”是诗篇中十分常见的字眼(例四1;廿1;廿二11),而“救”是只用于上帝的神学用语,故此按这定义来说,绝不能以偶像为主词(赛四十五15,17)。

    本章的第二部分是对那些“悖逆的人”(8节)与“你们这些心中顽梗”的人(12节)而说的。“想念”一开始便像是一种提醒与斥责的语气,其次才诉诸上帝为他们所成就事情的证据(正如四十四21)。“悖逆的人”可以包括那些被偶像祭祀的魅力所欺骗的人(四十八3—4),但他们更像是一些不信者,那些自信比上帝知道得更多的人;那些不能接受古列是那将要拯救他们的上帝的仆人。

    第十节的用语,像刚才四十一章廿二节,是十分熟悉的。此节将整个历史收起于一句句子之中,从开始到结束,均是由上帝所精心设计。古列是上帝计划中的一个例子,而这些事情均向众先知启示(参四十四25—26)。“鸷鸟”(11节)使人想起将以色列人背在翅膀上带来的鹰(出十九4),并扇展两翅于雏鹰之上(申卅二11)的形像;另外,毫无疑问地这亦指古列战胜的速度与凶猛程度(四十一2—3)。速度亦是最后简短信息的重心(12—13节),而其父义(“拯救”,标准修订本)与救恩的主题,再次连结在一起(正如四十五24—25),作为向不信与怀疑者的最后呼唤。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