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7月5日 以赛亚书34章

(2010-07-05 04:00:55) 下一个

审判的日子

以赛亚书卅四章一至十七节

        1列国啊,要近前来听!

        众民哪,要侧耳而听!

        地和其上所充满的,

        世界和其中一切所出的都应富听!

        2因为耶和华向万国发忿恨,

        向他们的全军发烈怒,

        将他们灭尽,交出他们受杀戮。

        3被杀的必然抛弃,

        尸首臭气上腾;

        诸山被他们的血融化。

        4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

        天被卷起,好像书卷。

        其上的万象要残败,

        像葡萄树的叶子残败,

        又像无花果树的叶子残败一样。

        5因为我的刀在天上已经喝足;

        这刀必临到以东和我所咒诅的民,

        要施行审判。

        6耶和华的刀满了血,

        用脂油和羊羔、公山羊的血,

        并公绵羊腰子的脂油滋润的;

        因为耶和华在波斯拉有献祭的事,

        在以东地大行杀戮。

        7野牛、牛犊,和公牛要一同下来。

        他们的地喝醉了血;

        他们的尘土因脂油肥润。

        8因耶和华有报仇之日,

        为锡安的争辩有报应之年。

        9以东的河水要变为石油,

        尘埃要变为硫磺;

        地土成为烧着的石油,

        10昼夜总不熄灭,

        烟气永远上腾,

        必世世代代成为荒废,

        永永远远无人经过。

        11鹈鹕、箭猪却要得为业;

        猫头鹰、乌鸦要住在其间。

        耶和华必将空虚的准绳,

        混沌的线铊,拉在其上。

        12以东人要召贵胄来治国;

        那里却无一个,

        首领也都归于无有。

        13以东的宫殿要长荆棘;

        保障要长蒺藜和刺草;

        要作野狗的住处,

        鸵鸟的居所。

        14旷野的走兽要和豺狼相遇;

        野山羊要与伴偶对叫。

        夜间的怪物必在那里栖身,

        自找安歇之处。

        15箭蛇要在那里做窝,

        下蛋,抱蛋,生子,

        聚子在其影下;

        鹞鹰各与伴偶聚集在那里。

        16你们要查考宣读耶和华的书。

        这都无一缺少,

        无一没有伴偶;

        因为我的口已经吩咐,

        他的灵将它们聚集。

        17他也为它们拈阄,

        又亲手用准绳给它们分地;

        它们必永得为业,

        世世代代住在其间。

    接着的两章重提“以赛亚启示录”(廿四至廿七章;参第一册)的一些末世论主题,并引进了一些以后继续发展的强烈意象与图式,藉此描写上帝如何向列国发出怒气,特别是以东(卅四章),而上帝的子民会在一片新生与无穷喜乐的景象之中回到锡安(卅五章)。

    第一至四节指向了一幅审讯的景象,世上的列国被传召,聆听对他们的裁决。法律的术语持续地出现于全章之中:审判的刀(5节),锡安的报应与争辩(8节),以及本章结束时所用的拈阄(17节)。“审判的日于”代表恶人被定罪、无辜人被免罪的正义进程,我们所有人最终都要为我们在地上的行为而向上帝负责。

    这里并没有特别指出列邦的种种罪恶,虽然“为锡安的争辩”(8节)明显地表示他们曾侵犯了上帝的子民。人类广泛地划分为以色列与列邦(或教会与世界)是十分常见的,但却不一定可用以代表善与恶的分别: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约壹二15;另参约十四30;林后四4)

所有的事都是黑白分明,故其语言相应地是十分极端。“灭尽”(2节)一词源于古代的战争规例,此例规定战胜一方的军队不能留下任何的战利品:每一个男人、女人、儿童与动物都要被“灭尽”(例书六21,七1)。此调重复出现于卅四章五节。“杀戮”(2节)一词主要用于屠宰与烹饪。第三节及其后,如第五至七节的大屠杀景象,只能与一些画家笔下令人厌恶的地狱景象相比。

    星象的崩裂与堕落地上(4节),像大树落叶一般,是犹太启示文学末世观常见的图式(例廿四23;珥二10,30—31;可十三24—25),并憧憬第六十六章(与启廿一)新天新地的种种异象。卅四章四节的“书卷”与十六节译为“书”的字为相同的字。在死海古卷之中,以赛亚书是被记于羊皮纸的书卷上,总共有七公尺(廿四英尺)长,廿六厘米(十英寸)阔。如此庞大著作的丰富内容,可以卷起为毫不显眼的一束书卷;同样,无限美丽的炯炯星空,亦可以变为细小的灰团。

    以东的审判分为两部分:首先以血腥的屠杀(5—7节)与不灭的火(9—10节)描写报仇之日;其次极为优美地描写动物与雀鸟居于那地,各得其所,正如以色列人安顿于应许之地(11—17节)。栖身的居民(如迦南人、赫人与亚摩利人)已不再复见。在犹大,以东引起人们对他的憎恶,正如人们憎恶巴比伦一样,这里所说的就是一个例子。正如以色列是列邦的光,同样以东的遭遇,是作为上帝仇敌的一个说明。此种态度可能是因着主前六世纪,以东企图损害犹大来拓展自己的领土所致。这些都放进了雅各与以扫(以东人的祖先,参创卅六)互相为敌的传说中,并重复出现于一些较后期的文字里,如德训篇(或便西拉智训)五十25—26。以东大屠杀的血淋淋细节,由献祭礼仪的内容予以补充。利未记的开首数章提供了献祭的正式描述,但或许我们可以更适当地想及一些较为激烈的经文(像一11,六十六3):

       〔他们〕宰牛好像杀人,

        献羊羔好像打狗项,

        献供物好像献猪血,

        烧乳香好像称颂偶像。

        这等人拣选自己的道路,

        心里喜悦行可憎恶的事。 (赛六十六3)

对于某些人来说,圣殿礼仪上的血腥宰杀一点不比战争的残酷更为易于接受。

    波斯拉(6节)已被确认为死海西南廿七英里的以东主要城市别士拉(Buseirah)城,令人印象深刻,这是经由近期考古发掘所证明。

    第八至十节的火与硫磺,将以东与所多玛及蛾摩拉相比(创十九24—29),正如以赛亚书第一章中将耶路撒冷与之相比。第十节运用了三个不同的成语,强调以东的倾覆是无可挽回的:“永远……世世代代……永永远远”。此诗是关于地狱之火与永远的咒诅,不只是军事上的战败或自然的灾害。

    本章的第二部分具有一种怪异的写实主义(11—17节)。作为人的帝国,以东是灭亡了:“空虚”与“混沌”(希伯来文tohu,bohu)暗指远古的混乱(创一2),而其新名称(12节)则是借用以西结书四十八章卅五节(“耶和华的所在”)作为一种讽刺。十二节另有翻译如下:“他们要召集贵族来到帝国,但那里却无人,所有的贵族都归于无有”(参钦定本)。但随着其倾覆,新生命开始展现,自然界以另一种形式取而代之。攫食的飞禽(如鹈鹕、猫头鹰)与食腐肉的动物(如豺狼、野狗)会首先出现。蒺藜与刺革要长于废墟之中。第十四节有两个词语有时会译作“山羊”与“夜鹰”(参新英译本),或“尖叫的猫头鹰”(钦定本),但传统上却为这描述进一步添上了邪怪的色彩。首先是利未记十七章七节译为“鬼魔“(satyr)一词,此词指一些被相信为寄居于树林与河川之中的野外精灵。其次是犹大传说中的邪恶梦魇(Lilith),在圣经中只在此处提及,相传它会束缚任何在房中独睡的人,并在夜间从床上偷走新生婴孩。

    第十六至十七节以两句最后的说话(Parthian shots),总结对以东覆亡的描述。首先,这些可怕的事情都已预告于“耶和华的书”中。我们只能推测这里所指的是什么:这可能是指记载于其他书卷中,有关上帝攻击以东的说话(例摩一11—12;耶四十九7—22;结卅五);或指在以赛亚书较早篇章中并不是特别针对以东的相似信息(例十三21—22);或甚至像洪水的故事,以东的废墟会成为在旷野的方舟,让动物“一对一对”地进去(创七2—3;参15节)。其次,这可能是真正讽刺的口吻,指出以东是老早应许给田野的野兽与空中的飞鸟的地方,正如迦南地是应许给以色列人一般。以东根本当初就不应存在,现在就永远回到其本来的位分了!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