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7月4日 以赛亚书31章

(2010-07-04 04:41:13) 下一个

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助的!

以赛亚书卅一章一至九节

        1祸哉!那些下埃及求帮助的,

        是因仗赖马匹,倚靠甚多的车辆,并倚靠强壮的马兵,

        却不仰望以色列的圣者,也不求问耶和华。

        2其实,耶和华有智慧;

        他必降灾祸,并不反悔自己的话,

        却要兴起攻击那作恶之家,又攻击那作孽帮助人的。

        3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上帝;

        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

        耶和华一伸手,那帮助人的必绊跌,

        那受帮助的也必跌倒,都一同灭亡。

        4耶和华对我如此说:

       “狮子和少壮狮子获食咆哮,就是喊许多牧人来攻击他,

        他总不因他们的声音惊惶,也不因他们的喧哗缩伏。

        如此,万军之耶和华,也必降临在锡安山冈上争战。

        5雀鸟怎样煽翅覆雏,

        万军之耶和华也要照样保护耶路撒冷。

        他必保护拯救,要越门保守。

6以色列人哪,你们深深的悖逆耶和华,现今要归向他。7到那日,各人必将他金偶像、银偶像,就是亲手所造陷自己在罪中的,都抛弃了。

        8亚述人必倒在刀下,并非人的刀;

        有刀要将他吞灭,并非人的刀。

        他必逃避这刀;他的少年人必成为服苦的。

        9他的磐石必因惊吓挪去,

        他的首领必因大旗惊惶。

        这是那有火在锡安、有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说的。”

    第卅一章开首的“祸哉”预言(1—3节),最能清楚与感人地表明先知确信依靠埃及的政策最终只会招致灭亡。所以本段经文极富以赛亚思想与风格的特色,以致我们可以肯定地想像主前七○一年的情景,当时他正在希西家的宫殿中宣讲这些话,正如卡仙特拉(编注:Cassandra是希腊传说中的女预言家)在特罗伊陷落前的情形,没有人听她的话;他们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要向我们说柔和的话,言虚幻的事……不要在我们面前再提说以色列的圣者。”(三十10—11)。但他的话仍然生效:不要倚靠人,要倚靠上帝。

    “下”埃及带有离开耶路撒冷,离开以色列地的意思;相反地,“上耶路撒冷”却用来形容朝圣者(耶卅一6),被掳归回者(拉一3),现代就用于移民回归以色列的人。这里当然是不仅再次提及犹大派出使节,作出最后的努力向法老求助(参三十1—5);这里或许是另一段以相同的命令说及埃及的兵马与战车的熟悉经文,这才是有意义的,这段经文就是出埃及记十五章十九节所说:“耶和华使海水回流淹没他们”。

    第一节包含了四个有关“信心”的字,全属典型以赛亚式:“仗赖”在十章二十节译为“倚靠”;“倚靠”曾出现于两首伟大诗章中(十二2;廿六3—4),也于卅六至卅七章希西家的信心危机记载中出现过(例卅六4,5,6;卅七10,标准修订本作“仗赖”);“仰望以色列的圣者”,而不是他们的作为,这曾出现于十七章七至八节;而先知所喜爱的惯用语是“寻求、求问耶和华”,不是“交鬼的和行巫术的”,例: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

        可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五十五6;参十一10;摩五4,6,14)

    “信心”一词在旧约圣经并不常见,我们只要翻开任何经文汇编看看,便可发现此点。不过信心却是贯穿整本圣经,从首到尾,特别显见于以赛亚书。

    政治家信靠他们自己的智慧:他们以为用军事便可解决问题,埃及人将会帮助。先知却以挖苦的口吻说:“上帝才是智慧;他的方法才是可行”(参2节)。先知形容他们为“作恶之家”(此句与“灾难”相同),“作孽帮助人的”(2节),这些便使人想起种种凶恶的先兆:以上都是诗篇经常使用而铸成的惯用语(例六十四2;九十二7,9;九十四4—7;一四一3—4,9—10)。

    人和肉体为一方,上帝与灵为另一方的对立,先知以一种深切的宗教信心,来总结他的警告。这节经文最简单的诠释是以反面的手法表达:没有上帝,人算不得什么;没有灵魂,肉体也算不得什么。“灵”(希伯来文作ruach)不只是生命之气,虽然这也包括在内(例诗一○四29—30;传十二7),另有一字可译作“气”(创二7)。“灵”亦是能力的来源、意志能力与“生活之乐”(法文joi devivre)。这在以色列的英雄像基甸(士六34)、参孙(士十四19;十五14)、大卫(撒上十六13)及其他的传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有预言的灵(例民十一25;撒上十10;赛四十二1;六十一1),以及智慧和聪明的灵(赛十一2)……这些都是独由上帝而来,值得我们完全信靠。同时埃及在伊利提基之役,被西拿基立彻底摧毁,那“帮助人”的跌倒;任何人如果像犹大一般地倚靠他们的帮助,必定跌倒,他们都一起跌倒。上帝只需要“一伸手”(参五25;九12,17,21;十4),便消灭了埃及的马匹、车辆与马兵。

    本章的另一部分比较混杂地收集了些短篇预言,以耶路撒冷的幸存作为共同主题,连贯一起。首先由先知的注明开始(“对我如此说”)。第四节所引进的短篇预言像谜语一般,并具有原意,这就建议此处的导言把我们带回原本的先知经验。这里的异象强而有力:凶恶的狮子吞噬一头羊,挑衅地咆哮;没有什么可以令其分心或恐惧,即使所有当地的牧人集合来驱赶它也无济于事。阿摩司书三章十二节为这幅图画加添了血淋淋的细节。这里正如阿摩司书,狮子是代表万军之耶和华(参摩一2),而他的猎物一定是锡安山。“在锡安山冈上争战”(即与其争战)是不寻常的用语,暗喻刚才所述的情景:锡安山无力地在凶猛的敌人侵压下挣扎,这幅景象表明了先知异常剧烈的恐惧,无疑是当时正值亚述人打败了埃及,摧毁了所有犹大的城邦,正向耶路撒冷进发。

    不过,奇怪的事跟着出现,这不是经文中首次出现的情形,第五节突然地把形像转变为温和的保护,像雀鸟覆护雏鸟(申卅二11;诗九十一4)。这马上带我们经过亚述危机,来到之后的奇妙拯救:

“他……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这城。” (卅七34—35)

    “在上或向其争战”变成了“为锡安山争战”(参新英译本,译注:现代中译本作“保护锡安山”),或更像是“在锡安山上争战”,即是与耶路撒冷百姓并肩作战,对抗亚述人。第九节亦带有相同意思:耶和华像锡安山上的火,以其炽热驱赶敌人,保护耶路撒冷。在主前七○一年惨剧很久之后,当整个犹大荒废,耶路撒冷像“葡萄园的草棚”般仅存(一8),耶路撒冷奇妙生存的传说渐渐发展,并转化了许多以赛亚的预言(特别参看卅六至卅七章)。这是那过程的贴切图画,咆吼的狮子完全改变,不再把它的猎物撕成碎片,反而开始温柔地保护它,像“雀鸟扇翅”,牧人亦不再毁灭其猎物,反而拯救它。

    在以亚述人战败来描述耶路撒冷胜利的图画完结前,本章向以色列人发出简短的呼吁:“归向上帝,弃绝偶像。”(6—7节)为什么要在此这样说?“归向上帝”是免除灾难的途径之一(特别参看拿三5—10)。在一方面,这呼吁在此作为对保护与拯救行动的回应(参5节);不过,另一方面,在军事威吓与危机的处境下,对耶路撒冷及其敌人来说,悔改可带来某种程度的保护。关于金银偶像,可参看三十章廿二节。

    正如三十章一样,本预言亦是以死亡与火焰作结。亚述将被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所打倒,落荒而逃。这可以称为“耶和华的使者”(卅七36)。战俘会被迫作苦工,像大卫治下的亚述人(撒下十二31)。“他们的磐石”就是他们的力量或领袖,将使他们跌倒;他们的军官将逃跑。锡安的火是火炬或烽火,代表上帝子民希望的征象,亦是他们的敌人死亡与毁灭的标记。这里提及的“熔炉”,或“火炉”(参诗廿一9;玛四1;哀五10),为整幅图画加添了炽热的观念。耶路撒冷远看像极易打败,但当走近时,她却变成了熊熊灼热的火焰,使人难以接近:“以色列的光必如火,他的圣者必如火焰……”(十17),甚至天使亦要为上帝的荣光而掩脸(六2);更何况是那些“作恶之家”与“作孽”的人(2节)!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