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7月4日 以 赛 亚 书29章

(2010-07-04 04:28:08) 下一个

祸哉,亚利伊勒,大卫之城!

以赛亚书廿九章一至八节

        1唉!亚利伊勒,亚利伊勒,大卫安营的城,

        任凭你年上加年,节期照常周流。

        2我终必使亚利伊勒困难,

        她必悲伤哀号,我却仍以她为亚利伊勒。

        3我必四围安营攻击你,屯兵围困你,筑垒攻击你。

        4你必败落,从地中说话;你的言语必微细出于尘埃。

        你的声音必像那交鬼者的声音出于地;

        你的言语低低微微出于尘埃。

5你仇敌的群众却要像细尘;强暴人的群众,也要像飞糠。这事必顷刻之间忽然临到。

        6万军之耶和华必用雷轰、地震、大声、

        旋风、暴风,并吞灭的火焰,向她讨罪。

        7那时,攻击亚利伊勒列国的群众,

        就是一切攻击亚利伊勒和她的保障,

        并使她困难的,必如梦景,如夜间的异象。

        8又必像饥饿的人梦中吃饭,醒了仍觉腹空;

        或像口渴的人梦中喝水,醒了仍觉发昏,心里想喝。

        攻击锡安山列国的群众也必如此。

    “亚利伊勒”的预言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部分:第一部分预告耶路撒冷灾难性的被围攻(1—4节);第二部分描绘耶路撒冷命运的突然扭转,围城军队的战败(5—8节)。卅六至卅七章亦叙述这样的事件的次序,可以与本段平行参照,虽然两段经文都不是太按照历史事实而写成。在主前七○一年真正发生的事是西拿基立进逼耶路撒冷,希西家王以“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王下十八15)来打发他走,耶路撒冷“好像葡萄园的草棚”(赛一8),在所有犹大城邑中(卅六1)幸存。但事实上她得以生还完全是像神迹一般,而一百年后,由于亚述首都尼尼微于主前六一二年覆亡,及耶路撒冷在约西亚王(主前六四○至六○九年,王下廿二至廿三章)统治下高涨的民族情绪的影响,便产生了像亚述被神奇地击溃的传说,无庸赘言,这当然与耶路撒冷桂冠先知以赛亚有密切的关系。

    比较记载这传说的两段主要的以赛亚版本(廿九1—8和卅六至卅七章),自能发现许多的相异之处。当然其中一篇是以诗体写成的预言,而另一篇是历史的记叙体。但这只是表面的不同,因为事实上散文记载包括了祷告(卅七16—20),预言(卅七21—35),以及各种以赛亚的惯用语(例卅七31—32),这与我们在廿九章一至八节所见的无太大的分别。更重要的是诗体版本保留了较散文版本更多的事实。廿九章首四节清晰地描述了战败的可怖,其生动与哀怜令人感到这是基于目击的记载,而多年后写成的散文版本(卅六至卅七章),完全删除了希西家投降的经文(王下十八14—16)。两者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分别是散文部分的人物,如希西家、西拿基立、拉伯沙基、以利亚敬、舍伯那、古实王特哈加、以赛亚,都由始至终(卅七36)占在舞台的中心;而廿九章一至八节的主角却是万军之耶和华。故此即使我们在此可辨认出预言中的历史事实,但其主题却不是历史性的,而是神学的。

    亚利伊勒(Ariel)大概原来是指“祭坛边”(正如撒下廿三20,结四十三15,及本段二节所示),因此这名字便用于耶路撒冷,这地方年复一年举行节期的庆祝(1节)。不过,在希伯来文,亚利伊勒(ari’el)看来似为“上帝之狮”,正如米迦勒、迦百列、拉非尔、(译注:以上三者均为天使名称,拉非尔出现于次经多比传)以西结、但以理等名字的结尾代表“属于上帝”之意。而这是从开始时便表明的意思。故此耶路撒冷因着其光荣打败西拿基立的战绩,便被称为“上帝之狮”(即“英雄”)。到了基督的时代,圣殿称为亚利伊勒,因为它看似一头狮子:其正面巨大而宏伟,建筑的后面细小而狭窄。更晚些,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亚利伊勒是幽灵或鬼魂(参4节)。

    第二节也可能包括了另一个文字游戏:亚利伊勒(Ariel,即耶路撒冷)将好像亚利伊勒(ariel祭坛哀号);换句话说,被冒烟的灰与腥臭的血所遮盖,或是鬼魂悲鸣和低语着(新英译本作吱吱作声)。在二至三节,上帝同样是说话的主角,虽然其特别的专门术语会较似散文式记叙体,而不似是预言。正如以赛亚以前常常指出的(例七17—20;八7一8;十5),亚述的入侵是上帝的作为。第四节描写耶路撒冷被打败,躺于尘埃中,不能说话(参一7—9)。不过这里令人毛骨悚然地引喻“麦克佩斯式”的鬼魂(译注:麦克佩斯为莎士比亚悲剧王子复仇记主角),却不应使我们忽略此处亦是悔罪的情景,为第五至八节描述耶路撒冷命运的突然扭转而作准备。这就是如何使上帝把灾难与屈辱转化为胜利之路的信心,“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卅七35)。

    万军之耶和华突然在雷轰、地震、旋风与烈火中显现,使人想起他在西乃山向以色列人的显现(出十九章),他向先知以利亚(王上十九9—12),和向诗人在圣殿中显现(例诗十八7—15),而不是向为敌的人,如西拿基立与亚述人。根据卅七章卅六节:“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这样的句子完全可指一场瘟疫或突如其来的暴风,或类似的屠杀事件,廿九章六节却完全超越了历史事实的境界,像把我们带进了诗篇四十八篇的世界:

       “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

        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就是我们上帝的城中,

        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

        上帝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 (4—8节)

    这乃是以充满想像力的手法来表达对上帝的信心,而上帝的城耶路撒冷则是作为象征:

       “倚靠耶和华的人,好像锡安山,

        永不动摇。” (诗一二五1)

    第七节进一步描写忠信之城,如何抵挡邪恶势力节节进迫的所有进攻。“梦景,如夜间的异象”的意象无需多作解释:当围城过去,和平重临时,耶路撒冷的百姓简直难以相信他们曾被外邦如此众多的群众所包围(参诗一二六1)。第八节从敌人野心落空的角度来发挥这意象:在战前他们以为胜利是如此轻而易举,以致他们以为耶路撒冷的财富好像是他们的。失败意味着他们野心勃勃的计划的结束,好像从美梦中被唤回到残酷的现实。所有想与上帝子民争战的人都必如此:

        世上万事皆渺,

        上主国度永久。

                         ——马丁路德

有眼却不能见

以赛亚书廿九章九至廿四节

        9你们等候惊奇吧!你们宴乐昏迷吧!

        他们醉了,却非因酒;他们东倒西歪,却非因浓酒。

        10因为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

        封闭你们的眼,蒙盖你们的头。

        你们的眼就是先知;你们的头就是先见。

11所有的默示,你们看如封住的书卷,人将这书卷交给识字的,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能念,因为是封住了。”12又将这书卷交给不识字的人,说:“请念吧!”他说:“我不识字。”

        13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

        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

        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

        14所以,我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

        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

        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聪明人的聪明必然隐藏。

        15祸哉!那些向耶和华深藏谋略的,

        又在暗中行事,说:“谁看见我们呢?谁知道我们呢?”

        16你们把事颠倒了,岂可看窖匠如泥吗?

        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

        或是被创造的物论造物的说:“他没有聪明?”

        17利巴嫩变为肥田,肥田看如树林,

        不是只有一点点时候吗?

        18那时,聋子必听见这书上的话;

        瞎子的眼必从迷蒙黑暗中得以看见。

        19谦卑人必因耶和华增添欢喜;

        人间贫穷的必因以色列的圣者快乐。

        20因为,强暴人已归无有,

        亵慢人已经灭绝,一切找机会作孽的都被剪除。

        21他们在争讼的事上定无罪的为有罪,

        为城门口责备人的设下网罗,用虚无的事屈枉义人。

        22所以,救赎亚伯拉罕的耶和华论雅各家如此说:

       “雅各必不再羞愧,面容也不致变色。

        23但他看见他的众子,就是我手的工作在他那里,

        他们必尊我的名为圣,

        必尊雅各的圣者为圣,必敬畏以色列的上帝。

        24心中迷糊的必得明白;发怨言的必受训诲。”

    像本章开头的八节经文,九至廿四节亦是由两部分的预言组成。第一部分由三个短篇的审判预言组成,很可能是一直延续至主前七○一年(9—12,13—14,15—16节),第二部分是一篇美好的救恩预言,使人联想起“以赛亚启示文学”(廿四至廿七章)及“第二以赛亚”(Deutero-Isaiah,四十至五十五章)。罪恶—审判—希望的模式贯彻于全书,正如申命记、耶利米书及其他经卷,并且好像随着每次异常灾难临到圣经作者而加强。我们虽然不知道能否把这种思想方式追溯至以赛亚本身,因为他的使命是向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六9),而不是给予他们赦免的盼望。

    现在这位以赛亚执行使命的方式与他在圣殿的异象(六1—13)有十分密切的关连。三篇信息均有相同的主题:犹大领袖的瞎眼与毫无见识。首先,他们盲目的愚蠢是如此难于预料和如此灾难性,必定是由于上帝的干预(9—10节)——这大概是指与埃及倒霉的协议而招致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的入侵。他们表现得活像昏醉的人,好像是上帝令他们沈睡,以致他们不能看见或明白异象。有些人认为第十节中,“先知”与“先见”二字是后期注释者所加上,耶路撒冷译本将此括在括号内。不过,传统上认为现在本段经文实际上是攻击假先知的眼瞎,这种说法也有道理,特别是将十一至十二节一并考虑在内,虽然这两节也可能是后期加插的。先知以沈重讽刺的口吻说,先知的全知(新英译本作“所有的先知异象”)都浪费在他们身上。他们实在是太醉或太笨,以致他们不知道在领受异象后该怎样作,他们的厄运可与廿八章(7—10节)的醉酒伙伴相比。

    第二篇预言(13—14节)也是关于眼瞎:因为“这百姓”的假冒为善,他们的领袖将丧失带领国家渡过危机的政治敏锐及机智。同样地,说这些话原来的背景极可能是第八世纪最后的年代,当时犹大因不负责任与短视而惨遭蹂躏。不过本段亦可作为对那些只在嘴上逢迎百姓的攻击,他们盲从地参与崇拜,嘴里念诵祷文与诗歌,却不对他们所说或所作的认真负责。这是先知攻击礼仪主义的另一个原因。第一章抨击的,是圣殿崇拜之外的不义与压迫,这里却斥责崇拜中不真诚与缺乏属灵的质素。

    第十三节的结尾好像是怪诞地模仿说“敬畏上帝,守他的诫命”(传十二13;申六2)。“敬畏上帝”,就是智慧的开始(箴一7;九10;伯廿八28;诗一一一10),包括用心灵与真诚来敬拜他,不单是遵循流行的社会习俗。第十四节滑稽地模仿出埃及的传统,使人想起上文(廿八21)上帝的奇妙作为:那同一位昔日以神迹奇事拯救以色列的上帝(例出十五11;诗七十七14)“在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但这次却会带给他们战败的耻辱。

    第三篇预言是“祸哉语”(参五章八至廿五节释义),针对那些政权(15—16节),以为藉着隐藏秘密就可以推行一些违背国家利益及上帝旨意的政策,并可侥幸脱身。这听来又像是西拿基立入侵时期的另一篇预言,虽然现在这经文是以那段黑暗日子为例,教训一般百姓关于他们与上帝的关系。上帝是不可轻忽的,这是本篇预言的精意。首先,像阿摩司(九3)与诗篇的作者(如六十四5—6;九十四7),他嘲笑那些人行事的想法,满以为可忘记我们要向上帝交账的终极责任;其次像耶利米(十八6;参赛四十五9),他嘲讽受造物可批评创造主的想法。两种想法引伸的结果都十分接近无神论,专横地否定任何高于我们的权柄或能力。他们说,没有人能阻止我们;我们有的是智慧、技巧、自由。不过,先知的“祸哉”马上要应验,而他们的虚谎与无能的骄傲马上就显露出来。

    本段的第二部分是篇救恩的预言(17—24节)。一个新的纪元即将来临,现时的缺欠与不义都会奇妙地被喜乐与虔敬所取代。这正如以为利巴嫩的香柏树会像葡萄与果树那样结果子,迦密山的葡萄与果树也开始长出像利巴嫩树林(王上五8—10)。“肥田”的希伯来文为“迦密”,在这上下文中是与利巴嫩山相同,这肯定是指以色列最肥沃与美丽的山脉(例卅五2;耶五十19;歌七5)。虽然本篇预言的幅度大于上文三篇的审判预言,但其连续性却是绝不含糊的。封住的书卷(11—12节)将被打开(18节);瞎子的眼(9—10节)会看见(18节);那些挑战造物主无上能力的人(16节),将看见他手所作的工而敬畏他(23节);那些灵里失丧的(10节),将会明白(24节);那些埋怨上帝的(15—16节)将会接受训诲(24节)。

    十九至廿一节引进了一个新的但却十分著名的主题:即穷乏者会升高,强暴、亵慢者(参廿八章十四节释义)及所有“找机会作孽的”(钦定本),都将被除灭。最后一句其实是“伺机行恶”,可解释为“很快发现过错”,或是针对其他民族(新英译本)或指一般的“倾向邪恶”(耶路撒冷译本)。两种说法都是指“在城门口”(即“法庭”)屈枉正直(正如一23;五23;摩五12—13)。在新纪元中,一切都会改变,“救赎亚伯拉罕”的上帝将再次作工,正如亚伯拉罕被救脱离巴别塔的混乱(创十一31;十二4;所罗门智训书十5),脱离米所波大米的偶像崇拜(书廿四2),脱离要宰杀自己儿子的折磨(创廿二章;所罗门智训书十5;便西拉智训书四十四20),照样现在他的后裔,雅各的儿子,将被救脱离挫败(希伯来文的意思远超乎“羞愧”)与过失,那时以色列将在华丽的圣洁中崇拜耶和华。让我们再次引用箴言的话,接受“智慧”的邀请:

       “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

        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

        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 (九56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