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徐志摩的《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赏析

(2010-07-12 04:15:42) 下一个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②

    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同心③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
     我长夜里怔忡,
     挣不开的恶梦,
     谁知我的苦痛?
    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
     我心肠只是一片柔:④
       你是我的!我依旧
     将你紧紧的抱搂——⑤
    除非是天翻——⑥
    但谁能想象那一天?⑦    <><>
  ①本诗最初见于1925年9月9日《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内。    
②发表时“龙”为“红”。 ③日记中“同心”为“消魂”。 ④日记中此处
无“:”。 ⑤日记中“——”为“;” ⑥日记中“——”为“,”。 ⑦日
记中此句为“但我不能想象那一天!”篇末署有:“九月四日沪宁道
上”。
    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
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
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
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
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我来到扬子江边
买一把莲蓬》就是一首有特色而又写得真切的爱情诗篇,它的特
色不仅在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还在其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艺术
表现技巧。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式,
而是选取了一个客体——“莲蓬”,作为诗人这个主体倾诉心曲的“
楔子”,因莲蓬而生情,借莲蓬而把思绪渐渐铺展开来、把情感层
层深入下去,这是此诗的一个特色。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在扬子江边
买了一把莲蓬,在他一层层剥莲壳的时候,他的思绪被眼前江上
飞旋的鸥鸟带到了远方情人那里,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更
感孤苦悲痛的是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忍含着一眼悲泪”,虽有
满怀的忧愁悲伤也只得忍着,没有痛苦的呐喊,也没有痛苦的流
涕,诗人的感情相当节制。诗的第二节写诗人在品尝莲瓤,莲瓤
的清甜象曾经有过的温存,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昔日美好快乐的
时光,那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欢恋,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是一种
将身体和灵魂都交予对方的爱情,诗人似乎又听到了情人那甜蜜
而又坚贞的盟言,“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诗的
第三节写诗人品尝莲心,莲心是苦的,但诗人说,他的心比莲心
还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
有情人难成眷属,诗人应该从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痛苦的因由,但
诗人偏把痛苦归罪于情人,“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
?”爱不是给诗人带来过温存和欢乐吗?现在怎么反倒成了一种
罪过?实际上,诗人并未否认爱的美好和欢乐,只是事过境迁,
相爱的人不在眼前,诗人思念爱人有多深切,他的痛苦也就有多
深切,唯其爱得深,才会有“苦”、有“怨”;另外,他的痛苦
还源自于一种担忧和顾虑,他害怕社会上种种阻梗他们结合的势
力会迫使爱人退怯,从而辜负了他的一片真情和痴心,但诗人随
即又说,“但我不能责你负,我不忍猜你变,”对爱人爱得如此
深切,即使爱人变了心、负了你,也不能责备她、猜疑她,诗人
心中有的只是一片柔情,一种对爱情不渝的忠贞。诗人不能想象
真会有那么一天,他们之间谁会辜负了谁,“除非是天翻——但
谁能想象那一天?”诗人相信,只要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只要是
心心相印的爱情,又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相爱的人在一起呢?
在这首诗里,诗人似在品尝莲蓬,其实诗人真正咀嚼品味的
是自己内心的情感。全诗以莲蓬作“楔子”,情感表现层次分明
,转接自然,层层铺叙,从剥莲壳开始,思绪从眼前的景物想到
远方的情人,从品尝莲瓤回味起昔日的温存,从品尝莲心联想到
自己受爱情煎熬的痛苦。这期间,情感有起伏变化,也愈渐强烈
,并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第四节。在诗的第一节里,诗人的感情还
相当有节制,但经过层层铺叙,到这节时,诗不再以莲蓬作楔子,
而是直接转入抒情,转折词“但”既把它同前一节的思绪连接起
来,在情感表现上又推入了一个新层次,把情感强化、升华到全
诗的最高峰。纵观全诗的时空结构,第一节从“此地”到“彼地
”,第二节从“此时”到“彼时”,第三节则回到“此地”、“
此时”,这种交错的时空结构由莲蓬作“楔子”,衔接过渡得相
当自然。诗人手中的莲蓬似乎在割裂他的思绪,实际上却是在铺
展他的思绪,扩展诗的时空。诗人的思绪似断实联又是起伏变化
,外在的“剥莲壳——尝莲瓤——尝莲心”的动作与内在的诗人
流动的思绪和谐地统一在诗的结构中。

(王德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飘尘永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林贝卡的评论:
也是第一次拜读徐志摩的这首诗,
对现代诗所知甚少,这些诗是我心中现代诗的经典。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感谢你的分享,第一次读到这首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