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6月6日诗篇一一八篇

(2010-06-06 06:31:23) 下一个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Ⅰ)

诗篇一一八篇一至十四节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愿以色列说: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愿亚伦的家说: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4愿敬畏耶和华的说:

        他的慈爱永连长存!

        5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

        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6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

        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7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

        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8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

        9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

        10万民围绕我,

        11他们环绕我,围困我,

        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

        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

        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3你推我,要叫我跌倒,

        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14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

        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这是其中一篇伟大的宣教诗篇。它紧接着诗一一七篇,清楚指出要爱异教徒的命令。

    它包括一项崇拜的行动。在其中,有一位异教徒被接纳进入上帝子民的团契中。他受到当日主持的祭司所欢迎。这位祭司用第一节的文字邀请会众跟着他读出这句伟大的宗教礼仪的经文,而我们可以经常在诗篇中看到这句子(例如一○七、一三六篇)。

    在第二至四节,有三组人站在圣殿的门外,他们要重复这基本的信经:“上帝不会动摇的立约之爱,是延续至永远的。”这三组人分别是;第一,以色列,整个上帝的子民;第二,“亚伦的家”,就是祭司等级的人;第二,皈依犹太教的人,悔改者,他们已被邀请出席这特别的崇拜。我们在新约圣经中得知很多皈依犹太教的人,他们是外邦人,但是被会堂的信仰大大吸引,就是上帝藉摩西启示的misphat,上帝给予人生活的方式,要在团契和对邻舍的爱中活出来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当时很多异教神灵混乱的宗教完全不同,也与罗马帝国异教徒中流行的不道德行为不同。在保罗的时代,这些人被称为“敬畏上帝的人”,有男有女,就是在第四节所见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假若上帝不是将以色列(上帝的教会)首先放在那里,不是首先呼召他们进入这地步,皈依犹太教的人能去哪里归向永生的上帝呢?

    第五至九节。这泣归信者可能在来到耶路撒冷之前,已接受了他乡村里的利未人的教导,晓得应有的回应。我们不要以为以色列人是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完全一致的民族。在一千年前,亚伯拉罕所说的事情,在诗人的时代仍然存在:“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创十二6;王下十七24—40)。在巴勒斯坦信奉异教的居民一直住在那里,直至耶稣的时代,所以在基督教的第一个世纪,加利利被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换句话说,这位皈依犹太教的人并不是来自外国,他一直是上帝子民中一位成员的邻居。

现在他来到耶路撒冷,这泣独特的寻求者被邀请分享他怎样经历以色列上帝的慈爱。我们看见他接受了为一○七篇中几篇短文所讲述有关上帝的事情,上帝的爱将那些在急难中的人释放(译者注:和合本译作安置在宽阔之地)。但是现在他有以色列的上帝,雅巍(Yahweh)在他那边,所以他可以大胆宣告:“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比较罗八31;来十三6)。他现在有足够的空间来呼吸,他已从困扰世界各地异教徒的恐惧中得到释放。一位抱不可知论的心理学家或是社会工作者,都不可能将他释放。这位寻求者没有寻求世俗的帮助,他所做的是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他补充说:现在,有耶和华帮助我(7节)。在这节经文中所用的动词,常与圣灵有权能的来临有关。因此,这位皈信者宣告耶和华现正帮助他抗衡那些邪恶非常的势力,而他曾看见这些势力在他已放弃的异教国家中彰显。

    第十至十四节,以色列回应他的呼喊。全会众被当作一个“我”在说话,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是站在他们的第一位君王大卫的相同处境中,大卫是战士之王。他们能够如此说,因为剿灭他们(cut them off)可以有“割去他们的阳皮”的意思,正如大卫向非利士人所做的(撒上十八25—27),耶和华与大卫同在(28节)。诗人说话的形像是粗糙的,但是所蕴含的思想是胜利的。那古旧故事的象征意义是这样:大卫要迎娶扫罗王的女儿为妻之前,必先消灭(或夺取别人的首级,如果他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话)二百名敌人的战士。以色列也是一样,当她参与在耶和华的战役中争战的时候,她要设法剿灭敌人,即使敌人四面环绕如蜂拥一般(申一44)。

    第十四节好像是一段副歌,每一个人都一同来颂唱。它比起上述的经文更有价值。在这节经文中,他们宣告:上帝是(甲)我的力量,那就是说,他的灵成为了我的灵;(乙)我的诗歌,就是上帝在芦苇海(希伯来文永远不会称它为红海,但称它为yam suph,意思即芦苇海)给与我列祖的诗歌。这首诗歌现在被引用,好像是摩西和以色列民唱的一样(出十五2),因为它容许敬拜者来宣告:(丙)我的拯救就是上帝自己,他曾拯救我们脱离奴役和死亡。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Ⅱ)

诗篇一一八篇十五至廿五节

        15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16耶和华的右手高举;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17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

        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18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

        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19给我敞开义门;

        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20这是耶和华的门;

        义人要进去!

        21我要称谢你,因为你已经应允我,

        又成了我的拯救!

        22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23这是耶和华所做的,

        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24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25耶和华啊,求你拯救!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

    第十五至二十节,皈依犹太教的人来到圣殿的门前。听啊!胜利的欢呼声在帐棚里(其实是人民在城市中的家园,使用这个词语,是要提醒他们,生命仍然是一项朝圣的旅程,正如在摩西的时代,他们在旷野住帐棚的日子一样)。这些是义人的欢呼声。对于我们来说,那好像是“自以为义”的人的声音。但是在圣经中,它的意思是信仰的群体,上帝曾使他们与他自己“回复正确的关系”。请注意:在我们的主所说的话中,天使也为“一个罪人悔改”而欢呼(路十五7),我们发现用在“上面”的,与在这里用在“下面”的,都是同样的言语。所以,在上面的与在下面的“战争”发生在同一时间。因此,当祭司们高声重复说着的时候,聚集的群众中所有的人都听见了: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耶和华的右手高举,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他们所用的言语,与描述上帝胜过法老和带领以色列离开奴役得到自由的言语是一样的。在这里,这言语只是用在一位可怜的异教的寻道者身上!

    但是他曾被拯救,脱离死亡和破坏。他知道这事情,因为他现在欢呼地宣告:“我必不致死!”(我相信这事情,ki)“我仍要存活,以致我能告诉别人有关耶和华大能的作为。耶和华十分严厉地‘教育’我(透过苦难),但是很奇妙,他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第十九至二十节。明显地,有一位祭司曾教导他应该怎样说下去。他转身望向圣殿外面几道庞大的门,并且高声叫喊:“给我敞开义门(就是救恩和新生命的领域),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这时候,祭司打开大门,指着他,邀请他进去,说:这门是属于雅巍(yahweh)的,‘得救的人’(就那些雅巍已使他们‘归正’的人)要从此门进去(这里所强调的是‘只有从此门’进去)。这样,这篇诗篇所给予我们的有关上帝的爱的神学,是蕴含在一个行动的比喻中,后来这个比喻变成了一首诗,给人颂唱。

    第廿一节,他进入了!现在,他与所有被上帝救赎的子民合为一体了。在进入圣殿的过程中,他已进入了生命。没有人会问他,他是否曾有仁慈的生活,他能进入圣地,纯粹因为他对恩典作出回应。

    他的心满足了。他必须表示一点谢意。所以,他感谢上帝,让他经历抵达圣殿众门之前的旅程,上帝曾“训练”他,使他“谦卑”,“使他能除去他的自义”(这比应允这个词语有更多的意义)。跟着,很奇怪的,他补充说:“你为我成就了胜利。”,他看来一直在作见证,说明他没有将自己从自以为义的情况下拯救出来,而是上帝使他得到拯救——他只是一位异教的外国人!但是现在,真是奇妙,他是新造的人了!

    第廿二至廿五节。现在,有不同的声音在背后支持我们这位新的“成员”。或许,当第二圣殿在筹划建筑的时候,有关支持整座圣殿重量的那块房角石,是非常富争议的话题。最初,有人认为一块大而重的石块是没有用处的,但最后它被用来支持外墙的西南角,防止整座建筑物泻下欣嫩子谷(Valley of Hinnom)。最后这个词语变成了七十士译本的Gehenna,后来也用在新约圣经的希腊版本中。它是垃圾堆的意思,所以它常常在焚烧,因而它逐渐地变成了另一个词语,意思就是地狱的火。所以,房角石的作用是要防止上帝的子民跌下地狱去!

    使用这一块匠人所弃的石头,是上帝所启迪的,这并不是人智慧的象征。在赛廿八16,以赛亚讲论上帝在锡安放置一块石头,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的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他已更早地使用一个相似的比喻。无可置疑,当诗人创作这几节经文的时候,他脑海中有这一个比喻的思想。这比喻曾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被引用不少于三次之多;在以弗所书和彼得前书也曾使用过。它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预言,描述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甚至有这个可能,古时所罗门圣殿的那一块主要石头,已经在主前五八七年被毁时在废堆中失去了,但它在所罗巴伯的时代被找回来,人们都非常快乐(参看该一12—15)。无论怎样,这块房角石的贵重本质;就是要启示上帝继续不断的奇妙作为。每一天,当人经过圣殿的围墙时,他们得到了一种新的启示,就是自摩西的日子以来一连串启示的神迹。

    会众心中想着这位新的悔改者,随即欢呼说:这是耶和华行动(不是所定)的日子,我们要高兴喜欢。一位异教徒返回上帝的家的日子,是上帝恩典的奇迹,正如保罗简洁清楚地指出:“现在(今天)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亦请参看路十九9。当一位罪人返回上帝的家,他们都看见一个恩典的奇迹。所以他们补充说:耶和华啊,求你拯救!保守我们与你有正确的关系。使我们的生活亨通,以致能面对仍在我们前头的争战。在第二圣殿建成后的一个世纪,尼希米使用这一节经文,并且将它应用在自己身上(尼一11)。当轮到我们的时候,让我们在这特别的一日也能如此行。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Ⅲ)

诗篇一一八篇廿六至廿九节

        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27耶和华是上帝;

        他光照了我们。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

        牵到坛角那里。

        28你是我的上帝,我要称谢你!

        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尊崇你!

        29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我们知道为什么多个世纪以来,教会喜欢颂唱这篇诗篇,特别是在复活节的时刻。在第十七节,我们听到上帝赐下生命的应许。所以,教会后来将第廿四节和第十七节连合起来,在复活节那天宣告说:“这是耶和华行动的日子”,他将生命带给人类,是脱离死亡的生命,即使是死在十字架上,也能脱离。教会继续宣告说:因为上帝在这一天的作为,我们可以唱出赞美他的歌声,直到永远。第廿五节,耶和华啊,求你,合起来便成为一个希伯来词语和撒那(Hosanna)。我们记得,当耶稣在棕枝主日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群众叫喊着这个特别的词语。

    第廿六至廿七节。跟着是节期的队伍,这个队伍由大门开始,一直延伸至外院。现在他们要经过内门,进入至圣所。一位祭司用第廿六节上半节的文字(很有趣的,今天,这些欢迎词语用希伯来文写在耶路撒冷火车站的月台上)来欢迎这队伍,而人们便用第廿六节下半节的文字来回答:“我们在其中!”祭司又宣告:耶和华是上帝,他光照了我们——当然,上帝是光,在他里面没有黑暗。

    后来,这泣祭司发出一个命令,使来崇拜的人感到兴奋。他邀请“平信徒”经过在他们与圣坛之间的障碍。(这是马丁路德在改教运动时所做的事情,他劝谕会众不要理会圣坛前的“栏杆”,因为所有信徒都是上帝的祭司。)他们要带同树枝进去,这些树枝是用来布置在圣坛上的四只角的。这些角是从圣坛的每个边角位置上伸出来,一个角位有一只角。它们是为那些逃避审判的人而设的。他们可以紧握着其中一只角,直接祈求上帝的公义,这公义常常带有怜悯。因此,这些角实在传讲着那不能用口述说的上帝的爱。在住棚节(按照犹太人的米示拿Mishnah,就是在主后二百年所写成有关圣经的注释)每一年祭司献祭之后,便列队进入圣所,他们带着柳树木枝,一面环绕圣坛,一面唱着:现在请你拯救,现在就眼下亨通(比较25节)。但是这幅图画有些不同。这里,上帝准许普通的人,当然包括那些皈依这信仰的人,一同聚集在地上这个可敬畏的地方,就是称为他的名的居所!

    在耶稣的日子,当人们将棕枝铺成一条道路,并且唱着廿五节的句子时,他们怎样明白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意义呢?在他们的眼中,耶稣是否他们所拣选的祭司?他要进入圣所,不单会为他们??求,也会为世上所有异教徒祈求吗?

    第廿八至廿九节。皈依者最后欢呼鼓舞地宣告:你是我的上帝……。在这时假,所有与他一起进来的良善的民众,都用祭祀的呼喊声喊出这诗篇开首的名子,这个回应充分表达了上帝子民的欢欣,他们相信永生和永恒的上帝。

    整体而言,这篇诗篇并没有忽视这一个事实:所有的以色列人是合为一体的。在主前九三二年,当所罗门离开世界的时候,以色列分为两个国家,但是他们仍是一个以色列。三百七十年后,以西结看见那“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群”,就是在主前七二二年被灭的北国,他们与犹大的羊群仍是合为一体的。当时,犹大的羊群仍在羊圈之中,后来他们也被掳“失散”了(结卅七15—23)。再者,六百年后,以色列再一次分为两大阵营,犹太人和基督徒。在那时,保罗向我们保证,上帝(用我们所读这些诗篇的言语)不会违背他的约和他爱的应许。因此,在基督里,犹太人和基督徒两者仍然要连在一起,成为上帝的一个以色列(罗九4—5,十一29;加三28—29;弗二14—22)。我们在这篇诗篇中看到,虽然异教的外邦人进入以色列,在其中找到安息和家园,他们仍然保持合一的精神。保罗在西三11也说过同样的话。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教会不是“新的以色列”,好像一些粗心大意的人所宣告的。新约圣经没有一处有这种说法的。教会是新约的子民,这新约是上帝与以色列立的(耶卅一31),所以,这约也是上帝与所有子民立的。我们应当记得“以色列”这个名词是没有众数的。

    在以前,我们已看过马丁路德何等喜爱哈利(Hallel)诗篇。他注意到在诗一一八中所有的行动都具有圣礼意义的,因它向我们显出上帝是怎样的一位。路德提醒我们,只有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他已经进入至圣所,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紧握着圣坛的角,这都是因为他已首先有了被钉十字架的行动。他又提醒我们,基督曾说:“我是世界的光”(比较17节),只有基督,他为所有信徒开启了天国的门。他提醒我们在赛五十六所说的,当圣殿的房角石再次被安放的时候,准许皈依犹太教的人进入圣殿敬拜的问题,会被热烈地讨论。那章圣经所讲述的时代,和这篇诗篇一样。最后,路德列举出从这篇诗篇所引发出来的所有论点,使基督的工作更为显著。在那天晚上,基督与他的门徒一起“唱了一首诗”,他知道他的死是为了救赎全世界,包括异教徒在内。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