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5月2日 历代志下廿二章至廿三章

(2010-05-02 04:51:31) 下一个

与亚哈家一样 亚哈谢

历代志下廿二章一至九节

    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约兰的小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因为跟随亚拉伯人来攻营的军兵,曾杀了亚哈谢的众兄长。这样,犹大王约兰的儿子亚哈谢作了王。亚哈谢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二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一年。他母亲名叫亚他利雅,是暗利的孙女。亚哈谢也行亚哈家的道,因为他母亲给他主谋,使他行恶。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像亚哈家一样;因他父亲死后有亚哈家的人给他主谋,以致败坏。他听从亚哈家的计谋,同以色列王亚哈的儿子约兰往基列的拉未去,与亚兰王哈薛争战。亚兰人打伤了约兰。约兰回到耶斯列,医治在拉末与亚兰王哈薛打仗所受的伤,犹大王约兰的儿子亚哈谢因为亚哈的儿子约兰病了,就下到耶斯列看望他。

    亚哈谢去见约兰就被害了,这是出乎上帝。因为他到了,就同约兰出去攻击宁示的孙子耶户;这耶户是耶和华所膏,使他剪除亚哈家的。耶户讨亚哈家罪的时候,遇见犹大的众首领,和亚哈谢的众侄子服事亚哈谢,就把他们都杀了。亚哈谢藏在撒玛利亚,耶户寻找他;众人将他拿住,送到耶户那要,就杀了他,将他葬埋,因他们说,「他是那尽心寻求耶和华之约沙法的儿子。」这样,亚哈谢的家无力保守国权。

    亚哈谢与约兰是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藉着他母亲亚他利雅,就是暗利的儿子亚哈的女儿的血统,与亚哈家坚固地连结在一起。亚他利雅对这个年青国王的影响(他登基时是四十二岁的报导,必定是文士的笔误,因为他父亲死时只有四十岁),使他的角色很像耶洗别与亚哈的关系(3节)。

    不过,亚哈谢之受谴责,是因他自已的罪,正如从前他的父亲一样。他的败亡,又再次可以清楚看出是上帝有目的地和人无法更改地促成的(廿二7)。七至九节浓缩了列王纪下九章(以及十12-14),在那里更详尽地报导了那些事件。亚哈谢与北国的亚哈联盟的精神并不是无先例的,因为伟大的约沙法自己就曾向这种试探屈服(请参代下十八章)。不过,那联盟显然不是约沙法性格一个真正的指标,亚哈谢在意向和愿望上,是彻底地与亚哈的儿子约兰臭味相投的。(约兰[Jehoram]有时称为Joram[译按:中文本只作「约兰」,以别于於约沙法的儿子,亚哈谢的父亲]。在作为先设于历代志之列王纪的记载中,亚哈谢是因与亚哈家往来而受到可怕的报应,因上帝已授命耶户剪除亚哈家(王下九7)。历代志甚至把这一点说得更加明确(7节)。亚哈谢的结局并不比他父亲约兰的结局更有光彩,因为他也没有得到给与王者的葬礼。他一死,犹大显然便没有统治者了(9节)。这个王朝遂陷于最低潮。而且这个舞台已经布置好了,等待一个怪物的出现。

政变

历代志下廿二章十节至廿三章廿一节

    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见她儿子死了,就起来剿灭犹大王室。但王的女儿约示巴,将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从那被杀的王子中偷出来,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里。约示巴是约兰王的女儿,亚哈谢的妹子,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她收藏约阿施,躲避亚他利雅,免得被杀。约阿施和他们一同藏在上帝殿里六年;亚他利雅篡了国位。

    第七年耶何耶大奋勇自强,将百夫长耶罗罕的儿子亚撒利雅,约哈难的儿子以实玛利,俄备得的儿子亚撒利雅.亚大雅的儿子玛西雅,细基利的儿子以利沙法召来,与他们立约。他们走遍犹大,从犹大各城里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众族长,到耶路撒冷来。会众在上帝殿里与王立约。耶何耶大对他们说,「看哪,王的儿子必当作王,正如耶和华指着大卫子孙所应许的话。」.又说,「你们当这样行: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进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门;三分之一,要在王宫;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门;众百姓要在耶和华殿的院内。除了祭司,和供职的利未人之外,不准别人进耶和华的殿;惟独他们可以进去,因为他们圣洁;众百姓要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利未人要手中各拿兵器,四围护卫王;凡擅入殿宇的,必当治死。王出入的时候,你们当跟随他」。

    利未人,和犹大众人,都照着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带所管安息日进班出班的人来;因为祭司耶何耶大不许他们下班。祭司耶何耶大便将上帝殿里所藏大卫王的枪,盾牌,挡牌,交给百夫长;又分派众民,手中各拿兵器,在坛和殿那里,从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围。于是领王子出来,给他戴上冠冕,将律法书交给他,立他作王;耶何耶大和众子膏他;众人说,「愿王万岁。」

    亚他利雅听见民奔走,赞美王的声音,就到民那里,进耶和华的殿;看见王站在殿门的柱旁,百夫长和吹号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国民都欢乐吹号;又有歌唱的,用各样的乐器,领人歌唱赞美。亚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说,「反了!反了!」祭司耶何力耶大带管辖军兵的百夫长出来,吩咐他们说,「将他赶到班外;凡跟随她的必用刀杀死。」因为祭司说,「不可在耶和华殿里杀她。」众兵就闪开,让她去;她走到王宫的马门,便在那里把她杀了。

    耶何耶大,与众民,和王立约,都要作耶和华的民。于是众民都到巴力庙,拆毁了庙,打碎坛和像,又在坛前将巴力的祭司玛坦杀了。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华的殿,是在祭司利未人手下;这祭司利未人是大卫分派在耶和华殿中,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给耶和华献燔祭,又按大卫所定的例,欢乐歌唱。且设立守门的把守耶和华殿的各门,无论为何事,不洁的人都不准进去。又率领百夫长,和贵胄同,与民间的官长,并国中的众民,请王从耶和华殿下来,由上门进入王官,立王坐在国位上。国民都欢乐,合城都安静。众人已将亚他利雅用刀杀了。

    亚哈谢死后发生的那些事件是引人注意的,因为那些事件在几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在犹大国大卫王朝王位的继承中断了,由一个王后主政,又有一个大祭司在国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亚他利雅,我们除了这里和列王纪下十一章所见论及她的话以外,别无所知。她显然具备亚哈家所有的一切残酷无情,以及可能还有它的创始者暗利的一些高贵处(她明确地与他有直系的关系,见廿二2)。或许我们对她的罪行,在惊骇之余还带点钦佩,因为以她一个无任何合法权利的人,而且不顾身为女流的一切障碍,竟能攫取政权并且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此之久(六年)。(请比较拉辛[Racine]的剧作亚他利[Athalie],在这出戏剧中她因有创造的品质而成了女英雄。]

    她的故事讲得很简略。她儿子亚哈谢之死,令她感到有丧失作王太后享受优越地位的威胁,便不惜采取那丑恶至极的屠杀行动;除自己以外,把一切觊觎王位的人都加以铲除。这一着自然会包括她自己的孙辈,不过还可能包括亚哈谢后代以外的人。她的统治继续到大祭司耶何耶大领导下的合法势力,在一次有效的突击下才被消灭。亚他利雅被推翻,由合法的后裔约阿施复位才完成,他在他父亲驾崩时还是个小孩(请比较廿四1);亚他利雅在位时,他藏匿在圣殿内,并且在那里受教育。(请比较王下十一3——历代志省略了这些资料,不过历代志作者所记那次突击行动,假定约阿施是在圣殿中。)
历代志作者在叙述往事时,总是像素常一样,引进他自己所着重之观点。亚他利雅掌政时,被视为犹大宗教与道德陷于破产的最低潮时期。这个时期始于约兰与亚哈谢,结果这个国家在物质和领土上都遭受损失。这是一个低点,不但因为女人掌政在以色列明显地被视为是一种咒诅(赛三12),而且因为在亚他利雅主政下,没有大卫的子孙坐在王位上。亚他利雅与北国的连系,象征假宗教精神和混乱的入侵因为在北国那王朝的原则迅速让位给像亚他利雅那样抓权的人(请比较王下十五章)。这在政治上,便会把南北之间的差异减至最少。而在神学上,便威胁到耶和华保证犹大将继续成为一个国家的应许。情况与扫罗领导以色列的情况大致相同:受非利士人支配并有被他们消灭所威胁(代上十章)。

    历代志作者既暗示了那种相似性,接着便继续显示约阿施的登基,与大卫的登基有许多共同点。他已经暗示大卫王朝即使在这个黑暗时期,也不会全然毁灭,请比较廿一章七节。孩童约阿施戏剧性地被抢救出来,便成了这一点的证据;而他的被欢迎为王,便带着大卫的被百姓喝采的记号。诚然,历代志下廿三章三节含有对大卫家的应许。但最具重大意义的相似之点,乃在于强调全犹大,都由利夫人和各「家长」(那就是族长)带领下,参与庆典的事实;而且是这些人(16节,特别是「众民」)与王一同更新圣约,作耶和华的子民。

    除了在圣殿里面和周围的聚集所代表的以外,历代志作者特意显示不但君主政体已告恢复,圣殿中的敬拜也已经恢复。在廿四章七节报导的亚他利雅的渎圣行动,必定已经把圣殿的敬拜给断绝了。我们有把握假定,她对大卫所制定的正确程序,和分别为圣,是不感兴趣的(代上廿三至廿六章)。历代志记载的政变,是以圣殿为中心,并且透过尊敬它之神圣表现出来。只有众祭司,和那些供职的利未人才可以在圣殿中(6节)。第八节甚至对历代志廿三至廿四章规定祭司当尽的职责都表示关注。而且,十九节还害怕有任何礼仪上的不洁越过耶和华殿的门槛。

    所以,约阿施所进行的恢复工作,等于彻底的改革。这并非只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争论。得失攸关的乃是对大卫的应许。正是基于这一点,王朝的正统要恢复,虚假敬拜及其虚饰,以及在她庇护下所兴起的一切,都应当加以毁灭(17节)。亚他利雅的故事,不但是公义的耶何耶大大发热心的故事,也是上帝决心保守他的应许的故事。不论他的百姓可能堕落到何等低的地步,也不论他同在的记号隐退到多么低微的地步,每一代的人都有机会转回归向他,并且享受与他充分而且满足的相交。

    另外还有两点必须提到。

    (一)关于耶何耶大和他的妻子约示巴以不同的方式所作的事,都可以作为模范。前者代表果敢与勇气,为正当的事努力以赴。真正的「先知的」灵,是那觉察真理、不顾个人安危、以十字军的热诚去拥护的。它总是被人讥讽,而且甚至被那些宽大地表同情的人视为「极端主义者」。但它是极其强烈有力的。教会无论何时兴旺,都必须有像耶何耶大这样的人物。

    约示巴的英勇行为,则属于沉静的一种,然而却是真实的,也是达成所定的目标所不可少的。(而且要注意:她是约兰的女儿。)耶何耶大和他的妻子所担任辅助的角色,充分阐明教会中恩赐和职务不同的人要互相依赖。

    (二)亚他利雅的故事,像约兰和亚哈谢的故事一样,是人因利己使用残暴手段不过得逞一时,至终必趋毁灭的明证。所加于亚他利雅的报应是富有诗意的,她被一班曾被她耻辱对待的人处决了。她高喊「反了!反了!」(13节)这喊叫带有讽刺的意味,因为这不是谴责耶何耶大和王的卫队,而是谴责她自己。真理的仇敌,他们的感觉刚硬竟到如此地步!她的喊叫,是困兽绝望的狂呼,自知难逃一死。照亚他利雅的标准,人是不可以造反的,由于在她看来,权力是由那些能掌握的人掌握的(顺便提一提,这就是现代最受尊重的外交手腕的道德)。在她最初蛮横的反应之后,我们也许能赞她一句:她以严正的态度接受自己的败亡。较早以前的住释家把十五节头一个片语,译作「众兵就闪开」(译按:中文本即如此)。这样,就与随后的话「让她去」(译按:中文本亦如此)一致,(而不是「他们便把她解去」),暗示她傲慢地面对死亡。然而,这样的傲慢,虽然被世界的标准视为高贵,却在看清那是怎么一回事时,发现它原来是大胆地反抗上帝的惩罚,便令人为之一惊。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