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5月20日 诗篇卅五篇

(2010-05-20 04:30:43) 下一个

呼召争战

诗篇卅五篇一至十节

    大卫的诗。

        1耶和华阿,与我相争的,求你与他们相争;与我相战的,求你与他们相战。

        2拿着大小的盾牌,起来帮助我;

        3抽出枪来,挡住那追赶我的;求你对我的灵魂说,我是拯救你的。

        4愿那寻索我命的,蒙羞受辱;愿那谋害我的,退后羞愧。

        5愿他们像风前的糠,有耶和华的使者赶逐他们。

        6愿他们的道路,又暗又滑,有耶和华的使者追赶他们。

        7因他们无故的为我暗设网罗,无故的挖坑,要害我的性命。

        8愿灾祸忽然临到他身上,愿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愿他落在其中遭灾祸。

        9我的心必靠耶和华快乐,靠他的救恩高兴。

10我的骨头都要说:耶和华阿,谁能像你救护困苦人。脱离那比他强壮的,救护困苦穷乏人,脱离抢夺他的。

    那些过着宁静、和平和或许没有大事发生的生活的人,可能发觉一首像这样的诗相当奇怪,甚至觉得受扰乱。他们可能有倾向认为它表达出一种不十分“像基督”的精神,但是对于这观念,请留意两个可能的回答:

    (一)假如这是我们的心情,会否不将这段认为应该在诗篇中的经文拿来阅读?假如我尝试以耶稣的观点来阅读这篇诗,我们会否能更明白一些他的“严厉的说话”,而这些是我们情愿忽略的?

    (二)在世界中大部分的人并不是过着一种宁静、和平和没有大事发生的生活,假如我们没有认识到这情形,正是表达出我们的思想狭窄和自我为中心。因此这篇诗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实的认识自己。我们只要想想里约热内卢的郊区,孟买、加尔各答和拉各斯的贫民窟,和世界上数百万难民的忧愁。当我们平安地坐在家中的时候,很多平民百姓每日都被地方上左右势力所压榨,像三文治间的肉一般。我们要记着,圣经是对所有的人类,对在任何生命景况,或是肉体或是灵性死亡的人说话。

    这篇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十节,无情的逼害。在这里的呼喊可能是来自集中营,奥斯威斯,一个禁闭营,一个监房、或只是地上无助的贫穷人的声音。我们应该记得,新旧两约中的上帝明显地是被压制的人的上帝,富有和有权势的人会发现他们是极难进入上帝的国中。诗人请求上帝赐他个人的安慰,这安慰是因知道惟有上帝能对他说:“我是你的拯救。”

    但是困难的地方是,这位不快乐的人认为他的敌人就是上帝的敌人。他忘记他们也是贫穷和不幸的人类。我们知道这种观念如何能在人的思想中形成,例如,在战争时期,或者甚至在一个政治或工业对峙之中。但是这种人真正在一个可怕的情形中。这样,我们究竟是谁,可以论断他呢?宁可这样,容让我们过着和平和安全生活的人,学习存着怜悯的心,明白这些人所经历压倒性的惧怕,并且留给上帝去成为他们的审判官。

    他所选择的字反映出他的恐惧。在第三节,他说:“求你对我的灵魂说”(灵魂与下一节的“命”是同一个字——因为他相信他的生命危在旦夕),他正在经历一种灵魂受伤的经历,于是他乞求上帝赶走他的敌人,使他们像风前的糠。但是,上帝的工具,他盼望是主的使者;这真正是神圣的干预!因为这位使者是上帝在他子民流浪在旷野的日子时的代理者。但他是立约的“使者”(或信差,像玛拉基书三章一节所翻译的),就是当他对受击打的子民实行忠诚的爱时作上帝的使者(参看出廿三2021)。假若我们落在恶人手里,长久受苦和惊恐,而当我们能再次获得自由时,我们会否不以狂欢的心情,发出诗人在第九及十节所说的话呢?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属于那些社会称为困苦穷乏的人(第十节),因此她在路加福音一章四十六节,以这篇诗的字句作为开始,然后继续在同一脉胁之中表达。

恶言、闲话和诽谤

诗篇卅五篇十一至廿八节

        11凶恶的见证人起来,盘问我所不知道的事。

        12他们向我以恶报善,使我的灵魂孤苦。

13至于我,当他们有病的时候,我便穿麻衣,禁食刻苦己心,我所求的都归到自己的怀中。

        14我这样行,好像他是我的朋友,我的弟兄;我屈身悲哀,如同人为母亲哀痛。

15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他们不住的把我撕裂。

        16他们如同席上好嬉笑的狂妄人,向我咬牙。

17主阿,你看着不理,要到几时呢?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他们的残害,救我的生命,脱离少壮狮子。

        18我在大会中要称谢你,在众民中要赞美你。

        19求你不容那无理与我为仇的,向我夸耀;不容那无故恨我的,向我挤眼。

        20因为他们不说和平话,倒想出诡诈的言语,害地上的安静人。

        21他们大大张口攻击我,说: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22耶和华阿,你已经看见了,求你不要闭口,主阿,求你不要远离我。

        23我的上帝我的主阿,求你奋兴醒起,判清我的事,伸明我的冤。

        24耶和华我的上帝阿,求你按你的公义判断我,不容他们向我夸耀。

        25不容他们心里说,阿哈,遂我们的心愿了,不容他们说:我们已经把他吞了。

        26愿那喜欢我遭难的,一同抱愧蒙羞,愿那向我妄自尊大的,披惭愧,蒙羞辱。

27愿那喜悦我冤屈得伸的,欢呼快乐。愿他们常说:当尊耶和华为大。耶和华喜悦他的仆人平安。

        28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你的公义,时常赞美你。

    第二部分,第十一至十八节,恶意的法律诉讼。场景改变了。但是在今日有多少假的审判,一个无辜的人不就是被控以捏造的罪名,而他知道根本没有获得反驳的机会?或者,虽然他的控诉者知道他没有犯上控诉他的罪,他们会向他逼供。诗人的拷问者,是思想歪曲的人,而非身体残缺。诗人称他们为“残废的人”。看来,他实在曾为一位受折磨的人哀恸和表示怜悯,当后者为一位去世的朋友流泪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一样。

    很多男人和女人永远不会长大成为成熟的市民。孩童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因嘲笑一个残废的人可被饶恕,但在这里指的成年人是他们用这方式来对待软弱的人,因此这些折磨的人,就是我们今日称为有虐待狂的人,他们是乐于伤害那些无抵抗能力者的人,他们向这些普通百姓“报复”,用一些我们在很多监狱墙壁上都能找到的潦草字,向上帝呼求,“主阿,要到几时呢?”当然,在以色列王国早期的日子,诗人并没有发现,在上帝的保守中,他事实上是进入了我们在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所遇到那位仆人的苦难中,他的苦难,上帝自己能改变它成为他自己的荣耀。

    第三部分,第十九至廿八节。闲话和诽谤。诗人在这里所描述的,就是今日在一些仍旧受极权统治苦难的国家,即是说,政治的污染、住宅中的害群之马,对当权者说一些下流的话针对至爱的人,等等,他们说:“阿哈,阿哈,我们的眼已经看见了!”

    他补充的说,上帝也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上帝没有行动呢?恰如我们读过这样的话:“醒来,醒来,主军队!”此肯定是千百万人的哀求。这是一首著名诗歌的首句歌词,是基于本诗经节而写成的。诗人呼喊说:“醒起,伸明我的冤。”我们都会同意,只有他有一个小孩单纯的信心,才会胆敢向天地的上帝作出这样的呼求。然而,当他发现在其他地方的信徒也为他祈祷时,他岂不是已经得到最低限度一部分对他祷告的回答?对那些现在仍然在被拘禁中的人:“上帝阿,不容他们说:‘我们要怎样待他,都能从心所欲。’‘我们已经把他吞了。’”宁可这样,容让我们,人间地狱的朋友,就是那喜悦我冤屈得伸,喜悦我与上帝回复正确关系的人,他们常说:“当尊主为大,主喜悦他的仆人平安(平安,和平,完成,完全,生命的整全)。”或者,更准确的,“他的旨意是他仆人的平安。”

    但是这求助的呼喊在赞美诗中如何分类呢?答案是,在这极度可怕的情况,只是表达对上帝的信靠,事实上已是一种赞美的行动。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